首页 > 分享 > 种植番茄花期感染叶霉病,发病症状之关键,防治方法有哪些?

种植番茄花期感染叶霉病,发病症状之关键,防治方法有哪些?

番茄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在番茄的叶、茎、花、果实上,都会出现的症状,但是常见的是是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退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退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从发病的顺序看,经常从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温度从9℃到34℃之间,病原都能生长发育,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0~25℃。在最适温度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仅需10天到半月就可普遍发病。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的斑点,叶背面出现灰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淡褐至深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病害常由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霉层布满叶背,叶片卷曲,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嫩茎和果柄上也可产生相似的病斑,花器发病易脱落。果实发病,果蒂附近或

果面上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番茄叶霉病菌的致病性分化最为繁杂,也最复杂,存在许多生理小种。这给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使用带来很大困难

发病条件

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3~7月和秋季9~11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开花结果期。

多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田间过于郁闭、空气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连续阴雨或梅雨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晚秋温度偏高、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和非茄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以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数。

2、种子消毒:无病种子可减轻田间由种子带菌引起的初侵染。引进种子需要进行种子处理,采用温水浸种。利用种子与病菌耐热力的差异,选择既能杀死种子内外病菌,又不损伤种子生命力的温度进行消毒。对于温室栽培的番茄种子宜选择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以清除种子内外的病菌,取出后在冷水中冷却,用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取出种子后用清水漂洗几次,最后晒干催芽播种。

3、高温闷棚:选择晴天中午时间,采取两小时左右的30~33℃高温处理,然后及时通风降温,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4、加强棚室管理:及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采用双垄覆膜、膜下灌水的栽培方式,除可以增加土壤湿度外,还可以明显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从而抑制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再侵染,并且地膜覆盖可有效地阻止土壤中病菌的传播。根据温室外天气情况,通过合理放风,尽可能降低温室内湿度和叶面结露时间,对病害有一定的控制效应。及时整枝打杈、植株下部的叶片尽可能的摘除,也可增加通风。实施配方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加磷、钾肥。

5、选用抗病品种,严把育苗关;市场上推广的品种中高抗叶霉病的有佳粉15、佳粉16、佳粉17、中杂7号、沈粉3号、佳红15等,可因地制宜,选用种植。

6、每年更换一次棚室薄膜,使用无滴膜,经常清除膜上灰尘。定植密度不要过高,及时整枝打杈、绑蔓,植株坐果后适度摘除下部老叶,以利通风透光。露地番茄要早定植,深中耕,覆盖地膜或培土,促进植株生长。

7、栽培前期注意提高棚室温度,后期加强通风,降低湿度。病势发展时,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室使温度上升到36~38℃,保持2个小时可有效地抑制

相关知识

番茄叶霉病症状识别,如何防治这些措施不能少!
樱桃番茄叶霉病防治方法
番茄叶霉病怎么防治?番茄叶霉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番茄常见九种病害,第二篇【叶霉病】
叶霉病种普通病害,发病症状与霜霉病极相似
了解叶霉病的发病原因、规律,基础的防治措施要牢记
叶霉病进入高发期,危害特别严重,可要注意防治
叶霉病怎么防治
【管理】防治番茄叶霉病 该从哪里入手?
试述园林植物白粉病和灰霉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方法。

网址: 种植番茄花期感染叶霉病,发病症状之关键,防治方法有哪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916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常见花卉病虫害介绍——叶霉病
下一篇: 圣女果叶霉病、灰霉病识别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