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春满园
1
郑华老师的“海上桃花源”
花卉摄影是众多摄影人格外关注的持续性拍摄选题。拍摄花卉说难并不难,但要说不难其实很难,毕竟它牵扯到很多实际问题:对拍摄对象的精心选择,对摄影器材的合理利用,对拍摄技法以及后期处理的思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指导摄影人的创作理念。但其中最关键的还在于拍摄的思想想法,思想引导你对拍摄对象对技法的选择以及诸多要素所导致的联想等等。相信本期选刋的花卉摄影,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人以某些相应启示。
桃花是我国的传统的花木,既是园林景观也是农家生活来源的重要依托。这组海上桃花源作品浓墨淡彩,表现形式比较新颖,具有一种水墨画般的意境。据作者介绍,在拍摄桃花的过程中,他通过寻觅、对比、联想等,把视觉观察升华和幻化,最终形成与众不同的作品创作思路。此种创作过程其实也是我们提升深化作品主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摄影人拍摄花卉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法。
拍摄桃花,最为重要的堪称寻寻觅觅选择适合上画面的对象,尤其是枝条造型和花蕾以及花朵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了合适的内容对象,摄影作品的拍摄基本实现一半的成功;而对比往往是为了突出差别,将花卉气质的柔弱或是枝条的曲折刚强,或是以花卉丰婉的色彩变化或是枝条的单纯等作相应比较,也能有效提升作者的视觉冲击力。当然包括画面构图关系的体现或强化,也是重要的表现技法;说到联想,实际上也是摄影师创作过程中相当重要的思维形式。通过联想能将花卉与背景间,将被摄主体与背景空间的关系作出更合理的安排,尤其是灵活变换不同的取景视角,能使得原本普通的画面变得更为单纯紧凑或主题突现。
除借助肉眼观察外,作者还充分通过镜头这只特殊“眼睛”过滤后的观察,因此画面包含了更多的视觉元素——形态,纹理、线条,色彩,结构和空间关系组合等等,将这些元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海上桃花源这组艺术作品真正做到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效果。
2
曹张根 老师的“采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据说“金蕊皇菊”堪称我国历代皇帝御花园中不可或缺的菊花品种,直至清末。而宜春明月山区的金蕊皇菊栽植则一直延续至今,已成为当地旅游打卡的热点以及民众经济收入的辅助品。叶海明老师拍摄的采菊画面气氛热烈,充分展现了当地农民采摘菊花的丰收场景。作为表现欢乐喜庆的内涵,作者通过大面积的菊花与现场劳作人群的有机结合,颇为有效地提升了画面的故事性,从而使得画面内容更为充实,或者说更富较为浓郁的烟火气息。
作者所处理的采摘画面比较成功,其间有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首先,拍摄过程中充分运用人物与花卉有机结合的环境,表现当地女性采集菊花的劳动,并主要选择身着蓝印化布为主的采花女工为重点表现对象,通过人物动作与花卉的组合等,将现场氛围渲染得格外富有生动气息;其次,构图取景时,通过大胆选择相对较低机位拍摄,因而利用现场晴朗明快蓝天的反衬,将人物形象轮廓越发表现得醒目生动;第三,用光处理也比较讲究,顺侧光拍摄的画面色彩鲜明得体,但仍然有意识地选择了较为合适的逆光角度,巧妙利用逆光光比,将逆光下人物形象也表现得色彩自然,层次分明,使人物与花卉之间的关系作了有机融合。
3
孙孝明老师的“水仙花”
众所周知,拍摄水仙花相对难度较大。因为水仙球本身形态都有相对的固定模式,绿色的叶片长长的花茎以及盛开的花朵,造型相对比较单一变化不算太过丰富。而孙孝明老师拍摄的水仙花却很值得一读。作者拍摄时充分利用水仙花的整体以及与之相关的栽培器皿,同时还在花朵一侧配上相关的微型人物雕塑的点缀,从而使人物、器皿、花卉三者实现了较为有机的结合,产生了一定的故事性,也明显地增强了画面内涵以及形象的可读性。
在处理构图方面,作者充分利用花卉以及所点缀的道具间的相互关系,使得水仙花与人物形象形成了相应间的呼应。如有的人物动作与花卉朝向产生带有动态的呼应,有的花卉则随着人物动作姿态作出相应的旋转态势,使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整体,通过无形的空间关系形成有机结合,自然给人以更强的趣味性。
还有一点同样很值得关注,作为系列照片或组照,作者在拍摄时采用了相对一致的表现风格,全部采用统一的暗黑背景并取方形构图,使得一组照片的画面产生了明显的一致性。采取类似处理方式,画面除了适合以单片形式展现陈列外,实际上也可作为挂历本等呈现,显然这无疑也是展示组照作品的有效途径。
4
李品兴老师的“花卉小品”
李老师供稿的花卉数量不多,仅仅提供了4花卉小品,但也恰好满足了本次征稿的最低数量要求。但从作品的实际情况看,可以说每幅作品都可看到作者的独特想法。荷花作品表现残荷,以洁白的水面作为背景,而简洁的相互联系的残荷梗茎为主体,画面要素被刻划得错落有致,从而给人以速写画的印象;类似迎春花的黄馨特写,在含苞欲放的黄馨花蕊前以虚化的叶片作为陪衬,虚实相间的处理使得画面显得生机勃勃的印象;鸢尾花是一种非常娇嫩优美的花朵,其色彩格外鲜亮。作者取鸢尾花瓣局部作为特写,通过黄色色斑与紫蓝底色形成色彩间的对比,获得了比较鲜明的色彩强化作用;而那幅重瓣睡莲,作者在构图时取盛开的睡莲作为焦点并与含苞欲放的花蕾形成对比呼应效果,而且花朵与花蕾之间形成了斜向对角呼应的构图,使得画面显得相对生动有趣。文稿|徐和徳
编辑|郑 华
原标题:《【空间微评21】姹紫嫣红春满园》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潜山市积极开展张恨水故居文化交流活动
共享农业: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让小微公园遍地开花点缀城市之美
广州流花湖畔数千株月季花开满园
香郁中山 花开满园 中山公园郁金香花展明天开幕
21℃+小雨=花要开了!
活动预报 | “春花儿”微博摄影竞赛正式启动!只想听你与春花儿的故事!
香水心机:满园桂花
基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社区花园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
满园桂花香 古驰Gucci Flora 花之舞香水
网址: 空间微评21:姹紫嫣红春满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9359.html
上一篇: 【佳作】花之灵——王小慧 |
下一篇: 花卉摄影:光影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