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关注
微信订阅号:szy_tcm
“花类中药”通常以完整的花或花的某一部分作为药用。花类中药品种繁多,有活血化瘀的红花,清热解毒的金银花,润肺化痰的款冬花,平肝清热的菊花等等。许多常用的花类中药还有疏肝解郁的功效,比如:绿萼梅、玫瑰花、旋复花以理气疏肝为主,月季花、凌霄花以活血疏肝为先,合欢花有安神解郁的功效。
疏肝“中药花”,侧重各不同。如:
(1)绿萼梅 味酸、涩,性平,归肝、肺、胃经,有平肝和胃、调畅气机、和中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胁胀痛、胃痛、消化不良。《本草纲目拾遗》曰:“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在心情烦郁且食欲不佳、胃部胀满不适时,取绿萼梅点茶、煮粥,不仅可以缓解胃部不适、增进食欲,还能疏解情绪、条达肝气。其性质平和,不苦寒,也不温燥,无论体质寒热皆可使用。
(2)玫瑰花 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脾经,有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等。玫瑰花芳香甘美,食之不仅可以 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胃痛,还可调理气血不畅所致的痛经。此外,玫瑰花亦具有助消化的功效。玫瑰花性偏温,阴虚体质不宜使用,肝郁有热者可与栀子花一同使用。
(3)月季花 味甘,性温,归肝经,具有疏肝活血调经、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痈疽肿毒等。
(4)凌霄花 味甘、酸,性寒,归肝、心包经,具有疏肝凉血、化瘀祛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等。
(5)合欢花 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解郁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神不安、忧郁失眠等。
(6)旋复花 味咸,性温,归肺、肝、胃经,具有舒肝通络、降气祛痰、止呕、软坚、行水的功效。主治咳喘、痰多、水肿、呕吐等。
由于花类药物多含有芳香挥发类物质,不宜久煮,故以沸水泡服为宜。相对于其他中药而言,花类中药药性及作用较为平缓,没有明显副作用,可以用作日常代茶饮,适合较长时间服用。有些花表面有细小绒毛,泡茶时需将其装入茶袋中,以免刺激咽喉引起咳嗽。花类中药代茶饮可以单味,也可复方使用,复方往往是取二味以上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如:月季花可以配合欢花、佛手花,以增强疏肝作用;若要改善口感可以加大枣、冰糖等。花类药物气味芬芳、善行走窜,擅于疏理气机、调达气血,尤其适合女性使用。月季花、凌霄花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花类中药,女性在经期应该慎服。
除上述花类中药外,还有许多“中药花”也颇受青睐。
(7)茉莉花 味辛、甘,性温。具有平肝解郁、理气止痛的功效,是不少人日常饮用的花茶,有助于治疗肝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腹泻。
(8)西红花 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散郁开结、凉血解毒的功效,还能辅助降压调脂、改善机体微循环。
(9)百合花 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久咳、痰中带血、心慌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
(10)牡丹花 味苦、淡,性平。能调经活血,可用于治疗行经腹痛。
(11)杭白菊 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生津解渴、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治痈肿恶疮。
(12)佛手花 味微苦,性微温,归肝、胃经。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主治肝胃气痛、食欲不振。
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陈平 主任医师
(本文稿引自《大众医学》)
原标题:《【市中医|科普】细数“中药花”》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市中医
风湿病中医应该怎么治
糖尿病中医护理:中医养生花艺.docx
太极拳、八段锦……中医传统“花样”在战疫一线遍地开花
中医专业论文18篇
中医芳香疗法
中医养生瞄准高收入群体 有人花7000出国看中医
中医芳香疗法见证
中医养生八种方法是什么
中医养生的园艺养生法
网址: 【市中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0373.html
上一篇: 什么是药用花卉 |
下一篇: 带花的中药名字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