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桂花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桂花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1、桂花病害与防治,一、形态特征,二、生长习性,三、常见病害与防治,目 录,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215米。树冠圆头形、半圆形、椭圆形,可以覆盖60平方米。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叶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花35朵生于叶腋,多着生于当年春梢,二或三年生枝上亦有着生,呈聚伞花序,每朵花花瓣4片。,形态,特征,桂花为亚热带树种,原产地中海一带,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江苏、浙江、台湾、福建等省庭园中多有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亦较耐荫,稍耐寒,可耐短时-8至-6低温。耐干旱,怕水涝。适生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不耐盐碱,萌生力强,耐修剪。,生长习性,桂花的病害

2、种类主要有撒金桃叶珊瑚炭疽病、扶桑炭疽病、兰花炭疽病、桂花炭疽病(合肥、滁洲、黄山市)、金边瑞香煤污病、栀子花煤污病、山茶藻斑病(合肥市)、桂花叶枯病、桂花假尾孢褐斑病(合肥、滁洲、芜湖、黄山市)、桂花赤斑病(合肥、芜湖、滁洲、黄山市)、桂花壳针孢叶斑病、桂花壳二孢叶斑病(黄山市)、桂花拟盘多毛孢灰斑病(黄山市)、桂花盘单毛孢褐斑病、桂花茎点病(黄山市)、桂花大茎点霉褐斑病、桂花链格孢叶斑病(黄山市)、日灼病、根结线虫病、癌瘤病、桂花树猝倒病 等。其中尤以褐斑病、叶枯病发生最为严重和普遍。 下面详细介绍桂花叶枯病、炭疽病、猝倒病、褐斑病、藻斑病的病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病害与防治,桂

3、花叶枯病,该病又称枯斑病、叶斑病、灰斑病或赤斑病,严重时全叶枯死。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安徽等地;我国华北、华南、西南等地也都有发生。同时危害其他木犀属植物。 识别要点:多初见叶尖和叶缘,淡黄绿色,向叶内发展,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至红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可联合达叶片面积一半以上。后期病斑呈灰褐色,散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干枯易碎,有时卷曲。,病原:隶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的木犀生叶点霉和木犀叶点霉,两者均会引起叶枯病。木犀生叶点霉分生孢子器近球形,直径100150m,有孔口。分生孢子无色,长圆形至近梭形,单胞,(1.82.5)m(69.5)m。木犀叶点霉分

4、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直径80100m,有孔口。分生孢子椭圆形,两端钝,无色,单胞,(1.52)m(45)m。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和病落叶上越冬,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1033,最适温度为27左右。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滴传播。5月可见新叶发病,711月为病害高峰期,这段时间内雨水多或天气高湿会促进病害加重危害,引起大量落叶,开花不正常、减产显著。在肥料不足、树势衰弱或遭受冻害和机械损伤时易受病害。发病前期气候炎热又未及时浇水时,会加重病情。通常树冠下部叶片比顶部受害重,老叶比新叶受害重。,1) 冬季摘除病叶,并加以烧埋,清洁田园,减少越冬病源。 2)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

5、天气燥热时应适当浇水,以加强树势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3) 药剂防治在苗木出圃时喷50%甲基硫菌灵90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一般从6月下旬起,种植区视病情发展趋势开始用药,如70%达科达700900倍液、大生600倍液、敌力脱2 500倍液或其他杀菌剂。,防治方法,桂花炭疽病,叶片病斑初期为褪绿小点,扩大后呈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310mm,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至红褐色,后期散生小黑点,也有排列成轮文状,是病菌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小黑点上分泌出粉红色黏液,是病菌分生孢子与黏液混合物。,此病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河南、广东、四川等地。,病原 隶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

6、孢目的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盘黑褐色,直径100300m;刚毛少,暗褐色,隔膜12个,(56)m(6471)m;分子孢子梗圆筒形,基部浅褐色,(45)m(1221)m;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46)m(1118)m。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叶和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南方梅雨季节和北方雨季是病害高发期,广州地区一般以春末夏初和秋季多雨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1) 冬季清除落叶,用1%波尔多液或密度为1.0021.007的石硫合剂进行树体和地面消毒。 2) 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地块种植桂花,病害发生园地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通过修剪调整枝叶疏密度,降低环境湿度

7、。 3) 发病初期喷洒杀菌剂。70%可杀得300500倍液、25%炭特灵500倍液、大生500倍液、嗪氨灵500倍液或其他杀菌剂。各种杀菌剂宜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桂花树猝倒病,种子或幼芽未出土时遭受浸染而腐烂,在幼苗期发病,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黄褐色,缢缩,可向植株上下部扩展,呈线状。病势发展迅速,组织崩解,幼茎即萎蔫倒伏,但短期内叶边呈绿色,如果环境潮湿时,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还会长出白色绵毛状霉。,苗木猝倒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它以危害各种苗木花卉幼苗为主,可导致苗木死亡。,病因:病原为腐霉属中一些真菌。常见的是瓜果腐霉和德巴利腐霉。两种腐霉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至6,最适

8、温度为26至28,最高温度为36至37。高湿度极易发病,并且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的寄生残体上腐生4年。腐霉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并形成卵孢子度过不良环境,为土传性病害,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其他有机物上腐生,混入堆肥中越冬,病菌主要由水和人的园艺操作传播。 发病条件:高湿度是幼苗发病的主要条件。在我国长江流域,5、6月份有梅雨,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传播,但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导致幼苗抗病力下降,病加重。 另外,阳光不足,连作,苗圃地选择不当(如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曾发生过猝倒病又未进行彻底消毒),整地质量差,施用未经高温腐熟的混有病原体的堆肥,播收不当等均

9、会导致发病。,防治方法 1、选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不粘重,无病地或轻病地作苗圃,不用旧苗床土。 2、精细整地,深耕细整,施用净肥。 3、土壤消毒。用福尔马林熏蒸,即在播种三星期以前,耙松土壤表层,每平方米苗床土上用360毫升福尔马林溶液加水9至27公斤(加水量据床土干湿而定),均匀喷洒稀释药液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覆盖一星期后揭膜,并耙松土壤,让药充分挥发,至少两星期后才能播种。 4、适期播种。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避开低温时期,同时最好能够使幼苗出芽后一个月避开梅雨季节。 5、药剂。在发病初期,先拔除病苗集中处理,然后向幼苗基部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百菌灵

10、800至1000倍液,或者1:1:120至170波尔多液,也可用草木灰、石灰(8:2)混匀后撒于幼苗基部。,桂花褐斑病,桂花褐斑病是桂花的一种常见病害,由半知菌亚门真菌感染而引发,地栽、盆栽的桂花植株都有发生,发病时轻者影响观赏效果,重者造成植株死亡。 症状 多发于叶片,大多从叶尖和叶缘向整个叶片发展。,病原 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的木犀生尾孢。子座近圆形,直径1224m,褐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01分隔,无膝状节,淡榄褐色,顶端近无色,(33.5)m(830)m,通常1232根束生。分生孢子近无色至淡榄褐色,倒棒形,隔膜19个,直立至微弯曲,基部倒圆锥形,顶端略钝,(2.54)m(1

11、062)m。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块在病叶和病落叶上越冬,次年在温、湿度适宜时即侵染发病,并产生分生孢子,然后再侵染发病。病菌以气流和水滴传播。此病在410月均有发生,以多雨季节和年份发病严重,并以78月病害蔓延最快。老叶发病娇嫩叶为重,生长衰弱和当年移栽的植株容易发病。桂花不同品种对褐斑病的抗菌力互有差别,丹桂类抗病力强于金桂和银桂类品种。,防治方法,1) 选择无病株做繁殖母株。 2) 加强栽培管理,结合树冠整形,剪除弱病枝,调整枝叶疏密度,增强树势。 3) 苗木出圃时,清除病叶,喷洒高锰酸钾1 000倍液消毒。 4) 生长季节发病初期整株树体喷药保护,如70%可杀得300500倍液,阿米西

12、达1 0001 500倍液或 50%多菌灵500600倍液。,桂花藻斑病,此病分布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比较潮湿、炎热的地区。 症状:病斑在叶片的正反两面均可出现,但以正面为主。最初于叶面产生白色至黄褐色针头大小的小圆点。有时小圆点呈“十”字形排列,然后向四周呈放射状扩展,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稍隆起的毛毡状物。表面呈纤维状纹理,边缘缺刻不整齐,灰绿色或黄褐色,直径110mm;后期色泽较深,表面较平滑。通常在植株的中、下部发生较多,上部的嫩叶较少发病。桂花被害后,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可使枝条的皮层剥离甚至枯死。,病原 隶属于藻类、绿藻纲、四分孢目的头孢藻。病藻的毛毡物是头孢藻的营养体,繁殖期在营养体上产生游动孢子囊梗。孢子囊梗毛发状,顶端膨大,有小梗,梗上产生球形孢子囊,内生游动孢子,椭圆形,侧生双鞭毛。 发生规律 病原藻以营养体在寄主组织上越冬,在潮湿、荫蔽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孢子,并通过风雨传播。在土壤贫瘠、杂草丛生、通风透光不良和过度密植的条件下,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病害的高峰期出现在

相关知识

桂花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园林花木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桂花病虫害防治
花生常见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杜鹃花常见病害的防治
干货!月季花常见病害与防治办法
【科学种植百问百答】常见的花卉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常见花卉病害有哪些?
室内花卉常见病虫害防治

网址: 桂花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24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生黄花叶病(花叶病)的防治,花
下一篇: 连花清瘟等入选北京市新冠肺炎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