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扬州八怪”之一巅峰之作:郑板桥款《兰花图》

“扬州八怪”之一巅峰之作:郑板桥款《兰花图》

郑板桥款《兰花图》

郑板桥(原名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郑板桥集》等。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也表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借题画诗发挥,寓意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如:有的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臆,题画诗云:“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由兰花让人产生联想,做人要像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争艳。咫尺画幅,拓展无限之大,意境深邃。又如:有的借一丛丛兰花,夹着一些荆棘的自然现象,抒君子能宽容小人之大度的气质。《荆棘丛兰石图》题画诗云:“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看到鱼龙都混杂,方知佛法浩漫漫。”另一幅《荆棘丛兰石图》题云:“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板桥匠心独运,兰花中穿插几枝荆棘,画兰花与荆棘共存,表达了遇有小人,虚怀若谷、和睦共处,“历经磨练,方成英雄”的宽宏大量之胸怀,读画者亦受益匪浅。越读越感简单的植物具有高深的意境,乐趣无穷。纵观郑板桥笔下所画的兰竹石,细品题画诗,我们不难看出,他喜画兰竹石的缘由,正如他所云:“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在他眼中,兰竹石,能代表人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洁等品格,因而其题画诗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远。

郑板桥善画兰、竹、石。在他的画里,你常常可以看到书法的笔法,正如他画的兰花“兰叶用焦墨挥毫,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俨然融入了草书的笔意,着实使他的兰花拥有了非同一般的潇洒。相反,在他的书法中也融入了画法的笔法,他创造了“六分半书”,纵横错落,飘洒有致。

郑板桥兼通诗、书、画,他写的诗词多表达对国计民生、人伦道德的关心。他曾说,王维和赵孟頫虽然闻名遐迩,但他们无非就是会写会画的普通画师而已,看看他们平生所写的诗文,有哪一句说到老百姓的苦痛了呢?任山东潍县知县期间,为官清正、关心民间疾苦的郑板桥,因开仓赈灾,被诬告贪赃,罢官归家,却由此得到了“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的美誉。

郑板桥善画兰花,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亦有创新。他评石涛画兰称:“石涛和尚客吾扬州数十年,见其兰幅极多,亦极妙。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他从书法中得到启示,主张“以书之关钮透入于画,”画兰则“兰叶用焦墨挥毫,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因而他画的兰花既融入了隶书的阳刚之美,又吸收了草书的机趣天然。在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画兰的高手,郑板桥最佩服白丁、石涛两禅师。当时画坛评论为“白丁以少胜,以韵胜;石涛以多胜,以气胜。”“而潇洒清劲,似不及板桥先生也。”“板桥兼而有之,故名盛一时。”郑板桥画兰“以造物为师”。故时人评他的画“脱尽时习,秀尽绝伦”,郑板桥“择善而学”又“推陈出新”。

郑板桥长期栽植兰花,积累了丰富的兰花知识。他在大量的诗文中描写了兰花的生长环境。一方面他借此抒发怕尘嚣、愿隐逸的高傲禀性;另一方面又反映他对兰花生长环境的深刻认识。他提出:“古人 云,入芝兰之室,久而忘其香。夫之兰人室,室则美矣 ,芝兰弗采也。吾愿居深山绝谷之间,有芝弗采,有兰弗掇。各适其天,各全其性。”郑板桥发现兰根的生长,对次年的开花及花香有着重要影响,他提出“买块兰花是整根,神完力足长儿孙;莫嫌今岁花开少,还看明年发满盆。”郑板桥的兰诗、兰画、兰识,是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忘却的一份贡献。

艺术点评:

郑板桥的《兰花图》兰花几丛,有叶有根,用墨浓淡兼之,纵逸多姿,浓墨画兰叶,浓淡墨点花心,淡墨画兰根,透露出兰叶、兰花、兰根的幽香和无限生机。构图上表现两丛兰花错落有致,兰叶、兰花、兰根相互呼应,增强画幅的整体感。这幅作品淡墨勾出兰花,清雅可人,般配着左上角的题词,兰花的芳心,就在这一刻散发出幽香。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

以上全部内容为平台主观观点摘录或原创文化广告包装,不代表任何藏品实际价值与真伪鉴定,藏友自行看待与区分

相关知识

扬州八怪之一:清代罗聘画竹石(图)——中新网
清代郑板桥兰花图欣赏
“扬州八怪”中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李鱓
画梅又画乞丐的“扬州八怪”之黄慎——多谢梅花,伴我微吟(八)
展览预告| 不止于怪——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
郑板桥《兰花册》,疏朗劲峭
李鱓《松萱桂兰图》解读
郑板桥写的三首兰花诗,他的为人如兰花般高洁
福建文学名家㉓|清代杰出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黄 慎
郑板桥的墨竹艺术

网址: “扬州八怪”之一巅峰之作:郑板桥款《兰花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2838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荆棘作文800字(三篇)
下一篇: 解读中国国画中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