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活的滋味①退休之际,父亲母亲把家安在了郊区的依山傍水处,好在日后颐养天年。那里阳台的数量多于房间,主卧室外还有一个宽大的露台。热爱且擅长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活的滋味①退休之际,父亲母亲把家安在了郊区的依山傍水处,好在日后颐养天年。那里阳台的数量多于房间,主卧室外还有一个宽大的露台。热爱且擅长耕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232386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活的滋味

①退休之际,父亲母亲把家安在了郊区的依山傍水处,好在日后颐养天年。那里阳台的数量多于房间,主卧室外还有一个宽大的露台。热爱且擅长耕种的母亲终于有了发挥专长的空间,早早圈定了有利地形,种上蔬菜和瓜果,乐此不疲。很快,家里变得日渐葱茏,活色生香。父亲则在阳台的角角落落里安上好几个蜂箱,从偏远的林场买了一些蜜蜂回来,兴致勃勃做起了养蜂人。

②我为父亲网购了关于蜜蜂养殖的书。他除了认真学习书上的养蜂常识,也勤于通过摸索和实践获取真知,更是常常与“蜂友”交流切磋养殖经验与技术。他的养蜂技术越来越精进,不仅能把在小区里发现的野蜂从树上带回家驯养,还学会了自己培育新一代的蜂王,已经成功了好几次。

③与此相应的是蜂蜜产量的大幅增加。有一年,我们甚至收获了多达数十斤的蜂蜜,用来做蜜汁叉烧、蜜汁排骨,涂抹在烧烤的食物上,蘸灰水粽,全家人每天喝蜂蜜水……饶是如此,蜂蜜仍然无法尽数消耗。可在产量巨丰的蜜蜂面前,父亲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一有机会便向亲戚朋友们“献宝”。让亲友们吃上自己养的蜂产出的原生态蜂蜜,父亲成就感满满。

④每天忙前忙后地侍奉完蜜蜂后,父亲常会感慨地说,蜜蜂是很洁净的动物,也很自律,它们的勤劳程度更是人所共知的。他还说,自己没什么其他高大上的爱好,如今养蜂这项劳动便是他的最大兴趣所在,而且越劳动越觉得里面有学问。

⑤如果说,父亲养殖蜜蜂的经历让我对如何面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那么,这些年母亲和她做的面食,则给予我更多直面生活本身的智慧,或者说想掌握这些技能的愿望。

⑥我们是南方人,却在喜爱与亲近米食的同时,同等程度地喜爱与亲近面食。母亲年轻的时候,长年要白班、中班、大小夜班地三班倒,三餐无法做到完全规律。在没有充足的时间好好做菜的时候,母亲习惯煮一种被她称作“蚂拐跳塘”的面食。“蚂拐”即我们方言对青蛙的称谓。这很像北方的面疙瘩汤。但面疙瘩汤往往还要加入西红柿、洋葱、土豆、鸡蛋等配菜,而母亲做的“蚂拐跳塘”则只加上几片新鲜的猪肉或牛肉,以及少许青翠欲滴的菜叶。但母亲的手艺让“蚂拐跳塘”色香味俱全,让我吃得津津有味,把我养得身强体健。

⑦母亲总是不经意间就变戏法般地端上了一份份可口的面食,不费吹灰之力似的。而我,每次下厨都要大动干戈。有一段时间,我打算学用电饭锅做蛋糕却屡试无果。同样的蛋糕粉和电饭锅到了母亲手中,却蒸出了与蛋糕店相差无多的香甜蛋糕,让人不得不感叹。母亲虽然生活在都市却热衷于种菜种瓜果,实际上是出于亲手操持生活中所有事务的习惯。这需要巧手慧心,需要面对琐碎日常的耐性,也需要经年累月的生活智慧。

⑧从物质匮乏的年代一步步走来,从温饱、小康到富足,母亲保持着本色,对四体不勤的我颇有些担忧。从前,我对此有自己的解释:我希望把精力用在更重要也似乎更有难度的事情上。在母亲的影响下,我转变了想法:对待生活琐事的心态其实就是对待生活本身的心态。那些我认为更重要也更有难度的事情,不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吗?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是这个道理。

⑨年幼时,父母的一蔬一饭给予我行走世间的能量。如今,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智慧,又给予我新的能量。这样的成长,是幸福,也是幸运。

1.文章围绕爸爸、妈妈写了什么事?他们退休后的生活状态如何?
2.赏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每天忙前忙后地

侍奉

完蜜蜂后,父亲常会感慨地说,蜜蜂是很洁净的动物,也很自律,它们的勤劳程度更是人所共知的。
3.文章结尾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样的成长,是幸福,也是幸运”?
4.阅读全文,请你谈谈文章题目《生活的滋味》有何作用。

更新时间:2024/06/14 21:43:31 |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作者不同年龄段对书的热爱与追求,展现了书与人相伴相生的深厚情感。作者从年少时的无钱买书,到长大后拥有书房,经历了求书若渴到随心所阅的变化,但无论何时何地,对书的热爱与陪伴始终未变。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展现了与书共度安静美好时光的生活态度,以及书香在人生中带来的温暖和慰藉。

【推荐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小题。

书香作伴

①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②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③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浮现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走/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④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重涎不已。班主任得知我对书的热爱,便允我去他家借书看。不过,他对书也是格外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⑤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作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一个村庄,在安睡。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⑥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⑦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莲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⑧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⑨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⑩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⑪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我常常觉得,如果书也是一朵花,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不错,就是这种淡然悠远的人生妙趣。我永无法忘却。

⑫人和书,就这样在阳光下,在岁月里紧紧相伴,充满着暖人心扉的脉脉温情。

(取材于丁立梅的文章,有删改)

1.“我”的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书香作伴”:小时候,“我”无钱买书,只能①

__________

;小学时,常常②

__________

;高中时,“我”③

__________

。终于能开口问语文老师借书看:而今,有了书房,可以逛书店、书摊,随意看书。
2.仔细阅读第③段,并从括号内选择一个最能体现作者当时情感的词语填在横线上,选择准确的一项是(     ),所选词语表现了“我”

                    

的心情。
A. 腾跳出   走       B. 浮现出   走       C. 腾跳出   扑       D. 浮现出   扑
3.结合上下文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
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
4.作者在⑪段中说:“我常常觉得,如果书也是一朵花,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请结合作者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5/01/01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藤野先生(节选)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对于“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一词,你怎么理解?
4.这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谈谈你的看法。

2022/08/14 | 12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壶口,壶口

莫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它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泰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 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⑥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蓄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档天动地又包容万千。[A]那是一种接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处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态成城的顽强。

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例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进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须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⑩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 [B] 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改动)

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1)那种

疯狂

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2)水浪

在岩石上,进出冲天的水柱,也进成残酷的碎片。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5.请从文中[A] IB] 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一处,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

2018/07/04 | 325次组卷

相关知识

热爱旅游的父亲散文
阳台上的花阅读答案2021 阳台上的花阅读理解
秀挺的兰花,父亲的风采
露台防水怎么做?露台做防水的步骤
怎么设计一个漂亮的露台花园?
阳台上的花阅读答案 阳台上的花阅读理解
阳台布置小花园
黄咏梅《阳台上的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母亲的菊花》
草莓的阅读答案

网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活的滋味①退休之际,父亲母亲把家安在了郊区的依山傍水处,好在日后颐养天年。那里阳台的数量多于房间,主卧室外还有一个宽大的露台。热爱且擅长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3337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按要求作文。故乡的美景让每一个人
下一篇: 根据示例,完成下面仿句。语文是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