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明清江南园林冰裂纹花窗的历史考察

明清江南园林冰裂纹花窗的历史考察

摘 要:本文以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的冰裂纹花窗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史料和现有文献,分析冰裂纹花窗的起源和文化依托。随后,依据冰裂纹花窗在园林中的功能及适用场景,归纳其常见的表现形式。继而,深入探讨冰裂纹花窗在明清时期,装饰性和自然化的艺术风格,并从其纹样特征及表现方式流变的角度进行剖析。最终,总结出冰裂纹花窗受时代美学和士人文化影响下的发展面貌。通过对明清江南园林冰裂纹花窗的历史考察,研究者可以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信息,进而加深对中国传统园林花窗纹样的认知。

关键词:江南园林;冰裂纹;花窗

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拙政园,内部有着二百六十余个形态各异的花窗,其中占比最高的花窗类型为冰裂纹花窗。拙政园的中部景区香洲侧墙上的漏窗,枇杷园内玲珑馆上的半窗和长窗,别有洞天至卅六鸳鸯馆游廊南侧假山上宜两亭的明瓦窗,图案形制均为冰裂纹。[1]在明代,冰裂纹已广泛出现于园林建筑之上,明清时期更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冰裂纹花窗发展最繁盛的时期,该时期修建的众多江南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耦园、网师园等园内,都随处可见冰裂纹花窗的踪迹,且其美学性和精神文化性也都达到了历史高峰[2]。

目前,“冰裂纹花窗”逐渐受到不同领域学者的关注,还有不少艺术及设计从业者将其作为基本形式元素应用于首饰、服装及其他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就与之相关的研究来说,部分学者对明清冰裂纹花窗的象征性和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但研究篇幅普遍有限,多是作为花窗或纹样史研究的分支简要概述。而以往对于江南园林冰裂纹花窗的研究,重点关注于其形象的文化寓意,对其发展的历史鲜少提及,更难见从其形式基础和艺术风格发展的角度展开的研究。因此,本文拟从既往研究尚未过多关注的视点切入,对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冰裂纹花窗进行系统性考察。

一、江南园林冰裂纹花窗的源起及其文化依托

冰裂纹的来源与古代中国陶瓷的开片工艺密切相关,最早作为瓷器品种出现在龙泉窑青瓷中。相传为工匠烧制通体光泽纯色釉瓷时偶然失误而成。由于瓷器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过大,导致釉面迅速收缩,而瓷器内部导热性较差,因此收缩较慢,这就使得瓷器内部应力不平衡,表面釉的弹性无法维持现有状态,从而导致釉面开裂,又因其釉面纹路类似于冰冻湖面上自然开裂的纹理而得名。[3]冰裂纹工艺又被称为开片,从唐代便已出现,宋代冰裂纹正式成为一种制瓷工艺,其在哥窑产品中尤为突出,并由此广为人知。冰裂纹的流行不仅是由于宋代制瓷工艺水平的提升和瓷器品类的丰富,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国民审美的改变。正如苏轼《净因院画记》中“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理念,追求自然之美是两宋文化的底色,而哥窑“金丝铁线”随机开片间,不刻意装饰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宋代纯粹的审美态度。南宋以后,冰裂纹这一制瓷技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虽元代及随后明清时期的匠人们试图复原,但所制之作与宋代相比已大相径庭。

至明清时期,一种作为装饰图案的冰裂纹开始广泛应用于建筑、园林中,如窗棂、内檐装饰、室外地面、墙面等,该图案类型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宋代瓷器审美的影响。晚明园林建筑大师计成在《园冶》中对冰裂纹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将其核心理念归纳为“天人合一”,强调对自然的崇尚,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这与宋瓷追求的自然之美亦相契合。[4]明清时期,江南宅地园林的建设达到了高峰期,封建士大夫、文人雅士及富商大贾争相造园,尤以苏州和扬州最为集中。此时期常见花窗样式多来源于自然、植物、动物、器物、文字,其中,以卍字纹、冰裂纹、夔龙纹等较为常见。而冰裂纹样由于其简洁雅致,易于绘制的特点,成为主要的风窗制式,并逐渐出现在各类花窗样式中。目前,江南园林中可考究的冰裂纹花窗,最早出现于明正德四年始建的苏州拙政园,其中的纹样多由短直线相互分割,构成形态各异的多边形,模拟自然冰层破裂所呈现的纹理,通常出现在亭台楼阁的窗户、廊柱之间的隔断以及室内外分隔的界面。除此之外,冰裂纹在明代园林建筑工艺中也有相当广泛的应用,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就谈到了冰裂纹在窗户、墙壁、屏轴等样式中的用法,[5]而《园冶》卷三中对冰裂纹铺地的描述“乱青石版,斗冰裂纹”亦说明了这一点。

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集成,不同于北方皇家园林的宏大,封建士大夫在江南城市中建造了大量以山水为骨干、具有山林之趣的私家园林,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场所,也是文人雅士聚会、游息、宴客的地方,他们在园林设计中强调自然美、艺术美和精神美的统一,试图通过园林艺术来实现个人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寄托。

冰裂纹虽在纹样构成上属于几何图形,不直接表现自然形体,但其纹样取材方式则来自自然,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而冰裂纹的流行正与古代文人雅士对“冰”这一自然意象的特殊情感密切相关。士大夫文人认为,冰的晶莹剔透是纯洁的象征,常用冰比喻人的心志忠贞、品格高尚,表达自身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明代吴宽就曾在《书画筌影》中评价王维“胸次洒脱,中无障碍,如冰壶澄澈”,以赞许他的绘画“无尘俗之笔”,亦有文人用“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自喻其内心的纯洁和正直。中国古代同样备受文人喜爱的梅花意象,一直以来被视为高洁和顽强的象征,被誉为“四君子”之一。明代园林建筑中亦将冰裂纹与梅花纹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冰梅纹”花窗图案,在清代康熙时期的仿宋官窑瓷器上也出现了类似纹样,有学者认为这种瓷器纹样便来源于冰梅纹花窗。这一方面反映了冰裂纹花窗与瓷器发展的密切相关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汉人对“梅花傲冰雪”傲骨的向往,说明冰裂纹花窗的出现不仅是视觉美感上的需要,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6]。

二、江南园林冰裂纹花窗的形式

冰裂纹花窗的形式与使用场景密切相关,其在江南传统园林中兼具了造景和表意的功能。造景功能是基于花窗自身的实用属性,园林中凡是非隐私场景,都要有层次变化与空间渗透,这既需要大面积的墙进行空间分隔,又需要设置洞门和花窗使得各空间场景得以连通,使游客具有身处山水之间的感受,[7]因而出现于隔墙或游廊上的漏窗成为冰裂纹花窗的重要形式之一。

园林中的漏窗具有分隔空间但不完全阻隔视线的作用。其在墙壁上的呈现形状多样,有方形、圆形、扇形、多边形以及各种不规则形状等,每种窗芯的图案设计与窗框相结合,能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冰裂纹在漏窗上的运用尤为典型,通过随机分割的直线,能够营造出具有破碎感的空间视觉效果,使园林内外的景色巧妙地联系起来,增加了景观的层次和深度。陈从周在《说园》一书中便提到,“漏窗在园林中起‘泄景’‘引景’作用,大园景可泄,小园景,则宜引不宜泄”,指出其在不同规模的园林中与景色相互协调的关系。[8]在更早期的《漏窗》一书中将冰裂纹花窗的做法称为“冰纹式”,总结其艺术功能为,“花样配合,高下布置,往往新意层出,使园林景物更显得幽远曲折”[9]。而漏窗也常以多个排列出现,除了冰裂纹以外还包含其他多种纹样,图案寓意各不相同,使得空间更为多变,增加了景观的深度和美感。[10]如苏州留园长廊中,三十多种漏窗层层叠叠,紧密有序地排列,将原本狭小闭塞的空间变得律动而富有层次感(见图1)。

同时,由于冰裂纹在表意上不同于常见的吉祥纹样,而是更多地作为文人雅士表达个人高尚品质和追求的象征。因此,除了隔墙游廊上开放性的观赏性漏窗,厅堂轩斋等住宅及私人场所中的半窗和长窗也是冰裂纹花窗常见的运用形式。

半窗通常安装在半墙上,既保证了通风采光的需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私密性,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广泛。拙政园中的半窗多采用冰裂纹图案,如枇杷园内玲珑馆半窗便采用冰裂纹窗格,且馆内亦有冰裂纹花街铺地,其与室内陈设和匾额“玉壶冰”相呼应,突显了不染世俗污浊的高洁品格。而相比于冰裂纹漏窗,后者的窗格内通常只有棂条构成的花纹图样,内外两侧的空气相对流通,冰裂纹半窗由于阻挡雨水和风的功能要求,需以封闭材料阻隔内外空间。初期常以纸和丝绸等织物作为封闭材料,直至明代玻璃材质逐渐在花窗上广泛使用,[11]玲珑馆的冰裂纹半窗便已使用玻璃材质。除此之外,拙政园宜两亭的冰裂纹半窗在窗面采用明瓦材质,因此又称明瓦窗,其主要材料多为海月壳,具有半透明的特质,与冰裂纹图案的棂条相结合,更凸显了冰面破碎的精巧朦胧之感(见图2)。

长窗又称“隔扇”,通常为落地式,安装于建筑的上下槛之间,集门、窗功能于一身,其上部分的窗格通透明亮便于采光,装饰有各种图案,下部分为不透光的裙板,[12]也有部分长窗通体均为明窗,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相较于前两种,冰裂纹在长窗中运用较少,其图案一般为建筑物内半窗的延续,如拙政园玲珑馆的长窗,朝外裙板为素面板,内侧花板雕有精细的植物纹样,明窗部分为基础的冰裂纹图案,与两侧半窗在高度和形制上保持一致,使建筑整体规整性和细节精致感和谐统一(见图3)。同时,作为园林内厅堂轩斋的功能和装饰要素,冰裂纹半窗和长窗也要与建筑内部装修相协调,《说园》中提到“厅堂轩斋有门窗者,则配精细的装修”。其内部的家具亦与冰裂纹的质感相契合,如采用红木、紫檀家具凸显华丽性,较为素雅的则采用楠木、花梨等;其雕刻上的繁简也是如此。

三、江南园林冰裂纹花窗的风格特色和表现手法

江南园林花窗的冰裂纹图案线条精细、布局繁密,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清代时期人们更追求富于装饰性的图案,这在冰裂纹花窗中也得到了体现,如清代在苏州修建的留园花窗中,冰裂纹图案上饰有多种复杂的几何和植物纹样,窗棂的形式也极为繁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特征。同时,冰裂纹花窗在设计上有意在笔先的特点,设计师在设计前便预设好内容寓意,通过图案和造型上的设计,赋予冰裂纹以不同的立意,如在冰裂纹花窗上饰以贝叶纹或折扇纹图案,以表达福、美、善等寓意。[13]且相较于同时期花窗纹样,冰裂纹的比例和布局虽为人为设计,但其没有固定程式,线条走向具有随机性,体现了未经人为刻画的自然化表达,整体线条丰富且疏密协调,并不刻意强调装饰细节,《园冶》中形容为“境仿瀛壶,天然图画”,即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从实用性角度来分析,冰裂纹通过不同角度的连接形式,使窗棂的应力分布均匀,增强了整体结构的坚固性。随机的冰裂纹设计亦可增强窗棂的刚度,提升窗户的抗变形能力,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样具有相似随机格状结构的人体骨小梁组织,有着较高的强度,同时兼具轻量化的特点,间接地证明了冰裂纹结构在实用性和稳定性上的潜力。

冰裂纹花窗图案在明清时期,从对瓷器冰裂纹的简单提取,逐渐融入了新的几何和植物图案,突破了单一的平均式构图,加之清代对富于装饰性的图案和雕饰繁多的偏爱,使其在图案形式和内容上更为丰富多变。本文根据冰裂纹在图案样式上的区别,将其表现方式分为普通式、空心式、复合式。

普通式冰裂纹图案中,长短不一的直线相互分割,形成了众多面积近似且不规则的镂空几何形状,多为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见图4)。其棂条间严丝合缝,排列密集,通常具有非对称性和随机性,以表现出冰面自然破裂之感。欧文·琼斯对这种纹样评价道:“下方的图案未遵循任何构图原理,却巧妙地形成一种色调匀称的布局。”实则冰裂纹虽给人的视觉感受随机自然,但其图案布局也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则,如每根棂条不能与其他三根以上的棂条组成封闭多边形,多边形不能过于周正,并且棂条之间也不能出现交叉,[14]否则整体图案就会失去平衡感,且不符合冰面自然裂痕的生成过程,导致图案效果僵硬,不够生动。

空心式的花窗图案由中心镂空图形和环绕的冰裂纹组成,中心图形一般为几何图形(如圆形、矩形、六边形)或植物(如梅花、海棠)。居中镂空图形为重要的“取景框”,可使人清晰地捕捉到窗外景色,冰裂纹窗棂则将周围景色分割、模糊,通透性和朦胧性相结合,使整个花窗更具视觉层次感。空心式冰裂纹花窗通常置于极佳的观景点,通过花窗这一“画框”,外部的景色被引入园内,与园内景色融合,形成动人的画面(见图5)。这种以窗为框、以景为画的手法,使得园林空间得以无限扩展,是中国园林“小中见大”设计理念的体现。《长物志》对于窗的记载中提到,“佛楼禅室,间用菱花及象眼者”,[15]即明代常用的象眼窗格,在花窗窗格的中央部位留一正方块,其余部分的窗棂将其分割为各种形状,也是类似的表现手法(见图6)。

冰裂纹与其他几何、画卷或植物纹样结合,便构成了复合式的花窗图案。复合式图案布局以冰裂纹为基底,点缀一种或多种图案意象,使花窗更具形式美感和丰富性,同时表达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文化理想。到了清代,人们对于“有文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观念愈发受到推崇,冰裂纹与其他纹样相结合,并会借助彼此含义,丰富其意象的表达。如网师园冰梅高洁花窗,融合梅花的高洁品格和冰裂纹的自然美感,蕴含对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和追求(见图7)。狮子林的“四雅”花窗,四扇花窗均以捏塑工艺制成,分别塑有古琴、棋盘、函装线书、画卷,其中古琴花窗融合了冰裂纹、梅花和古琴的形象,富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是明清文人崇尚自然、追求高雅情趣的一种体现(见图8)。

四、结束语

冰裂纹花窗作为江南私家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元素,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变过程,从最初诞生于陶瓷艺术的冰裂纹工艺,到逐渐从中提取简化为园林建筑的装饰纹样,其艺术形象自始至终都受到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和自我表达的深刻影响。同时,作为园林中的造景要素,冰裂纹的形制被广泛应用于隔墙游廊的漏窗,以及厅堂轩斋的半窗和长窗中,作为功能性的透光纹样和审美要素,改变空间层次的同时,成为文人雅士正直、高洁形象的象征。在艺术风格和表达上,随着明清时期日趋装饰性的审美和“有文必有意”观念的流行,冰裂纹花窗从纯粹的冰裂几何图案,逐步融入了复杂的窗格样式和自然吉祥纹样,象征和表意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延展,反映了时代的美学特色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王宗拭.拙政园[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0.

[2]潘春华.花窗苏州园林之瞳[J].百科知识,2022(32):68-72.

[3]刘干平,谈梅英,李刘旒.从实践到理论——冰裂纹青瓷形成机理的探索与发现[J].中国陶瓷工业,2023,30(03):28-32.

[4][明]计成.园冶[M].胡天寿,校注.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5][清]李渔.闲情偶寄[M].江巨荣,卢寿荣,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6]刘乐君,李莉.探讨康熙时期冰梅纹的装饰特征[J].景德镇陶瓷,2014(04):25-26.

[7]陈鑫.苏州古典园林洞门花窗的空间审美功能[J].装饰,2009(02):116-117.

[8]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9]陈从周.漏窗[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10]曹林娣.图说苏州林园:花窗[M].合肥: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2010.

[11]施济光.江南园林与哥特建筑的花窗艺术比较研究[J].美术大观,2020(10):120-121.

[12]周鸣鸣.明清江南园林建筑装修探析[D].重庆大学,2006.

[13]谢兰曼,许彩芬.苏州古典园林中漏窗的创设特点及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13,27(05):128-132.

[14]王文涛.紫禁城宫殿建筑中的冰裂纹装饰及其工艺特征[J].故宫学刊,2017(01):314-327.

[15][明]文震亨.长物志[M].李瑞豪,校注.北京: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12.

作者简介:封官鑫(1998-),男,山东龙口人,硕士,从事平面设计研究。

相关知识

江南古典园林花窗设计及应用研究
我在苏州造园林 | 花窗艺术
明清江南的印刷业(15页)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中国传统代表文化之——花窗
苏州园林的花窗
苏州园林花窗
地上织锦,江南园林​花街铺地的现代借鉴
【德州围墙混凝土围墙花格窗砌块正六边形空气窗】批发
西浦国际学者探秘苏州园林窗棂冰裂纹 古典与现代设计交融创新

网址: 明清江南园林冰裂纹花窗的历史考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3654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武少女龙舌兰》羽千落 ^第2
下一篇: 树冰 Agave tome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