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兰少故贵,蕙多故贱:宋人对植物在物质、精神层面的驯化

兰少故贵,蕙多故贱:宋人对植物在物质、精神层面的驯化

引言:

相较于肆意驰骋在山林之间体态各异,虽在器官上与人有大半相似,但依旧充满神秘气息的飞鸟走兽。早已被人类驯服多年,在构造上更为简单且在大型灾难中难以存活的植物自然而然就少了一份神秘感。这也使得植物并不被崇尚力量的原始民族所崇拜,也不被视为先民智慧结晶的上古神话所钟爱。就连在《山海经》中掌管植物生根发芽的春神句芒,也与植物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关系。


上古时期时,先民先是以打猎为生,后又以采摘为生。在这两个时期中前者依靠的是勇士与兽群的角逐,后者是采摘者的辛勤。当时间来到封建社会之后,土地和种植才渐渐成为劳动人民的创作中心。

从神学中植物的地位,我们不仅能看出植物在物质层面的一步步演变,还能看出科学思维的一步步发展

"卧一梓树下,仰见箭着树枝,视之,乃是昨射鹿箭"

古人相信世间万物皆有意志,花草树木也和人一样具有灵魂。在古代神话和传说中,不同时期的草木神都有着不同的形象。

上古时期,人们大多注重所幻想的精怪与灾难之间的联系,所以对于既没有什么神秘感,也没有太大杀伤力的草木,大多数是不会去加以关注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掌管植物的神灵多是动物形象,比如黑狗、白鹿或者青牛。虽然与现在的一切事物所化成形都应该是人形的观念不相符,但细究之下能被奉为神的树木,大都有上百年的树龄,这些枝繁叶茂的古树在大风吹过时,发出类似走兽飞鸟的声音,所以树木化做动物也是存在有一定的道理。

唐朝以后,草木化神才逐渐有了人形。既然要化作人形,就牵扯到这些花草树木所化人形的性别了。那么古人是如何安排这些植物所化精怪的性别的呢?千年的男权社会中,男性占主导地位,女性则是一个被统治的依附者。

在神话中也是如此,柔弱娇嫩无法经历风霜的花草所化精怪神仙的都是女性角色。而像是象征着书生傲骨,男性力量感的一些植物譬如松、竹则大多化身为男性神仙。现存敦煌壁画中便有一幅描绘树神的画作,画像中的男性树神拱手而立,大脸、大鼻、大嘴据推测可能是由当年的男性形象夸张后的绘画结果。


到了宋代,种植技术经过先辈们几百上千年的摸索,已经总结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种植技术。花卉种植也正式成为了农业经济中的一个独立行业。在这一时期各种关于植物种类的图谱,以及介绍各种植物功效样貌的图鉴层出不穷。几种比较名贵且具有较大观赏价值的花卉也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大型的种植基地。

宋代虽然花卉市场需求旺盛,但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再由于花草的种植技术,任何新品都无法做到长期的独一无二。无法种植出新品种的商户都会被市场所抛弃,这也使得宋朝市场上的奇花异草层出不穷。

这些形态各异颜色多变的花草,在满足人们观赏的需求之后,也因为其千变万化的形状,留给了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

"惜其繁艳,为一隅之滞卉",奇花异草,开满了一个宋

一方面,到了宋代,花卉的引种和嫁接技术较为发达,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着花农们不断培育新的品种。引进野生品种、其他地域或其他国家的品种,通过人工干预改变其生活环境,促使植物发生变异,从而得到新的物种。

随着野外引种和嫁接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花卉品种得到了极大丰富。而且花卉价格也随之种类的增多逐渐降低,如彭州牡丹"双头红,初出时一本花取直至三十千,祥云初出亦直七八千,今尚两千。"花卉价格的降低有利于扩大花卉消费范围,扩大花卉市场,同时,又促使花农提高种花技艺,从而加快了花卉变异。

随着宋代花卉种植业市场化的不断完善,也出现了收费赏花、售卖价格更加低廉的无根花等商业模式。


这一时期种植行业极其发达,加之各种新品种的层出不穷,使得以前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多了一些珍稀品种,也多了一些它们生活在野外未被驯化的祖先所不具有的神秘感。

神秘感的出现一是因为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造成阶级之间获取的信息有差异,底层阶级对于贵族阶级所追求崇尚的事物有着盲目的崇拜与好奇。

这一时期种植业极为繁荣,花卉品种更新速度极快,一些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如牡丹、兰花、百合、芍药等品种形态愈发出奇,加之商业化的种植业将一些特定的花卉与重大节日绑定。使得这些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在除去食用的其他方面也与时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

在古代有一个"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常识,然而花卉引种和嫁接技术改变了这一常识。频繁的改变外界条件诱导植物变异使得这些原本相同的奇花异草在没有发芽或者开花前,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出它们的形态、颜色。

这也为这些本是非常常见的花草染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此可看作宋人在物质层面对植物的驯化。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借物喻人。时人在注重植物外表的同时也开始探究植物的内涵,各种花草树木被宋人根据形态生活环境赋予人格、品性。

譬如竹子内空外实生长时为一节一节,便被赋予虚心有节,气节高尚等品性;又或是梅花因在冬季绽放且梅树枝干参差交错、峥嵘向上,便被赋予了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形象;再比如兰草神态优雅高贵,开花后花香也是似有似无,便被赋予神清韵雅的君子形象。

时人将各种品质加在花草树木之上,让这些花草树木代己立言,借无法说话的静物来表达自身的品质、抱负。此可看作宋人在精神世界对植物进行的驯化。

"窗前有草,濂溪周先生盖达其生意,是格物而非玩物。"

新品种的层出不穷,既增加了人们对植物生命的想象也加深了人们对于植物科学的探索。就像是前文所说,先民创作神话,更多注重的是精怪与旱涝、地震这类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相比于杀伤力巨大的猛兽和难得一遇的珍禽异兽便少了几分神秘感。这样便使得先民很少将伫立在一片土地上,几十年不曾有一丝变化的花草树木与难得一见的天地异象联系在一起。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先民们对于植物的了解不断加深,种植业与商业逐渐发达,平平无奇的花草也有了一丝新意。

直到时间来到了宋朝,新品种的培育成为了常态,植物的种植融入了科学技术的身影,变异也成为了一种可以引导和观察的现象,这时的植物人工干预变异便带有博弈色彩。

这些的变化被当时的人们用来预示吉凶,被用来表达天下承平、出将入相等价值取向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植物难变异易栽培的特点也使得通过植物变异预示吉凶的方式,难以被当时已经了解植物变异方式的百姓所信服。

且花草的种植会与粮食的种植争夺土地资源,在"民以食为天"的大背景下,过度兴旺的花卉种植业与繁重的苛捐杂税只会使得底层劳动人民生活更加艰难。

统治者过于崇拜花草被赋予的价值,透支植物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只注重与借物自喻,而不严于律己修炼自己品德。便会导致民间趋炎附势,当这些不愁吃穿的上层阶级开始附和更高层的喜好时,就会导致对劳动人民的双重压迫。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时先民们在种植和培育中长期探索出的规律和积累的科学经验便会出现,当科学的思想占据舆论的上风,便可以戳破这些崇拜的幻念、这些没有寄托的虚幻感应,可能这便是古人与自然交互诠释中的动态平衡吧。

结语:草木本无情,奈何人有意

先民对于植物的崇拜,一方面是当时的统治者推崇这种对植物崇拜的风气。统治者通过赋予这些花草高傲、脱俗等高尚的品质,来彰显自己的品格。另一方面,花卉种植业的商业化,使花卉种植范围不断扩大,新品种培育速度也加快了,培育出的新品种花草也愈发出奇。因为商业的宣传使得时人的日常生活与花草树木更加紧密。

可以说宋代独特的文化土壤与发达的花卉种植业相交融;花卉培育中的科学技术与花卉变异中的神秘色彩;无忧无虑肆意生长的植物与坎坷磨难不断的人生。

当这些交融在一起时,植物便在物质和精神层面被代表。人们一边用植物点缀着自己的物质生活,一边借没有任何感情的植物表达出自己精神上的充实。

参考文献:

《唐宋民间信仰》

《中国神话》

《陆游集》

相关知识

兰少故贵,蕙多故贱:宋人对植物在物质、精神层面的驯化
土壤(地表物质层)
古人最青睐哪几种花? 梅、兰、菊、牡丹最具代表性
1232:在艺兰中受伤害如何自愈
古人为什么特别喜欢这几种花
“梅花见我殊有情”——梅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
夏兰
中国兰文化史略:明清时期的兰花
从宋人的插花里一窥宋朝的极致审美~
兰花的原产地在哪里

网址: 兰少故贵,蕙多故贱:宋人对植物在物质、精神层面的驯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439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卉线描插画
下一篇: 以花入馔,食之有道——姚安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