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敦煌石窟艺术的几处精彩瞬间 - 莫高窟220窟

敦煌石窟艺术的几处精彩瞬间 - 莫高窟220窟

根据唐代文献和莫高窟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最早应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早于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之间),至元,历代均有开凿,明代起基本停止。

从宋代开始,或者是前代所凿洞窟损毁,或者是供养人出资限制,或者是供养目的的变化,一些前期开凿的洞窟,被后人重新利用,比如重修塑像,或者在原有壁画上覆盖一层泥墙,再重新绘制新的壁画。

这种无心插柳的做法,反倒保护了莫高窟较早时期的壁画,使其不会受到岁月的侵蚀,让今人得以一览莫高窟石窟艺术的辉煌。

莫高窟第220窟的初唐壁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保存至今。

1943年,原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发现220窟绘有千佛的壁画出现剥落的情况,而剥落处,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初唐壁画,并在前壁和右壁发现两个贞观十六年(公元 642年)的榜题,为壁画的绘制提供了断代依据。

在佛教中,有横三世佛和竖三世佛的称谓。

横三世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左边的阿弥陀佛(掌管西方极乐世界),右边的药师佛(主管东方琉璃世界)。

竖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上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其实,这里有不严谨的地方,因为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也应该属于过去佛之一)。

220窟为覆斗顶形窟,正壁开一龛,左壁为阿弥陀经变画,右壁为东方药师经变画,前壁为维摩诘经变画。

所以,220窟,供奉的是横三世佛。

窟中左壁,阿弥陀经变,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绘制的西方极乐世界图,是莫高窟出现最早、场面最大的净土变。

佛经记载的西方净土,据说是无病无灾无烦恼的极乐世界。经变画由三部分组 成:下段为地面,中段为水国,上段为天空。

“碧波荡漾的七宝池水平台上,西方三圣---阿弥陀佛端坐莲台,观音、大势至菩萨侍立左右,背后经幢凌云,梵宫高耸,色彩鲜丽。观音、大势至菩萨着透体罗衣,锦绣披巾,凝神伫立,神志庄重”。

有在莲台上盘腿散坐的菩萨。

也有腰身细小、倚栏遥望地面的菩萨。

正在演奏的伎乐菩萨。

正在跳胡旋舞的舞人。

壁画中还有不少年龄大小明显不同的童子,是莲花化生童子,穿着世间的服装,我们现在的穿着也非常类似。

右壁,东方药师经变,根据《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而绘制,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是治疗众生生老病死之痼疾的大药王,有日 光、月光菩萨为胁持,还有十二药叉神将,保护众生免于苦难。

画面主尊为东方药师佛七身,左右菩萨、神将环绕,水池中央的宝台,以红蓝两色琉璃铺成,富丽堂皇。

宝台的栏边,有侧身倚栏而坐的菩萨,手捧莲花,合掌礼佛。菩萨穿着斜格子的长裤,今人继续继承了唐代的时装。

胡旋舞,是从中亚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原,北壁绘有四身正在舞蹈的舞人,身姿不同,手臂挥巾,绺发飘扬,正在旋转,其中一组举臂提脚,纵横腾踏。

这四身,与南壁的两身,似乎形成了一组舞蹈动作。

前壁,有维摩诘经变,根据《维摩诘所说经》而绘成。维摩诘居士,经书上尘称“辩才无碍”,经常抓住一切机会与菩萨、佛弟子进行辩论,以阐发佛教大乘经论。某一次他称病在家,与前来问疾的文殊师利展开一场辩论,壁画以“文殊师利问疾品”为主体,描绘了《维摩诘所说经》中最生动的情节。

维摩诘为印度人形貌,“手握麈尾,在帐内抚膝而坐,身体前倾,略现病容,但目光炯炯,咄咄逼人,神思飞扬,为传神佳作”。

辩论时,前来听法的不仅有各国王子,中原帝王也携带王公大臣前来听法。文殊菩萨下部所绘制的帝王图,与据传是唐代名家阎立本的名作《历代帝王图卷》毫不逊色。

南朝时著名画家谢赫,在他所著的《古画品录》对中国古代的绘画技巧,提出了“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220窟的初唐壁画,将这六法体现的淋漓尽致。

(来源:庭台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

【敦煌文化知识】敦煌石窟的营造
敦煌石窟蒙元时期装饰图案中的文化交融
莫高窟莲花艺术的佛教属性,以及莲花艺术的研究现状
莫高窟第334窟
唐代敦煌藻井图案的装饰艺术研究
王进玉:新疆龟兹石窟青金石和氯铜矿颜料的有关问题
历经千年风沙,莫高窟壁画面临各种病害威胁:酥碱、起甲、龟裂、空鼓…… 壁画“得病” “文物医生”来把脉
这些文创银饰,展示敦煌纹饰图案之“魅”
敦煌莫高窟忍冬纹的设计美学研究
走进榆林石窟 探寻比《西游记》成书早300年的西天取经图

网址: 敦煌石窟艺术的几处精彩瞬间 - 莫高窟220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4822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观音座莲的功效有哪些
下一篇: 龙门莲花,厚重的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