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植物免疫领域重要免疫蛋白的鉴定和激活机制的解析,人们对植物免疫及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认识更加深入。伴随技术创新突破,植物免疫领域的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新进展,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断更迭。
近日,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磊研究员和周俭民研究员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题为“From molecule to cell: the expanding frontiers of plant immunity”的综述论文。该综述回顾了植物免疫研究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植物免疫领域重要突破,重点论述植物免疫受体及钙离子信号在植物免疫信号通路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免疫信号通路时空调控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植物免疫研究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该综述首先回顾了植物免疫系统研究历程。最近二十年,植物细胞膜定位的模式识别受体激活的免疫反应(PTI)和细胞内免疫受体激活的免疫反应(ETI)得到深入研究。从首个无毒基因克隆到抗性基因的发现,从免疫通路Zig-zag模型的提出到PTI-ETI信号通路的交叉调控,从模式识别受体复合体的机制解析到抗病小体的发现,无不更新着我们对植物免疫的认知。其次,对钙离子通道及其信号以及成孔复合体蛋白在植物免疫领域的作用进行总结,讨论了该研究方向有待深入探索的问题。再次,深入讨论了由相分离介导的生物分子凝聚体在植物免疫领域的研究,使我们从新的层面理解植物免疫信号调控机制。最后,单细胞和时空组学的技术突破为植物免疫信号通路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从分子、细胞及植物组织层面上,展望了未来植物免疫研究的潜在发展方向。
生物分子凝聚体在植物免疫中的调控机制
由相分离介导的生物分子凝聚体调控植物免疫信号通路。模式识别受体在细胞膜上通过nanodomain的形成调控信号的激活;细胞质内NPR1和HEM1介导形成的生物分子凝聚体调控植物细胞死亡;细胞核内GBPL3和MAC3介导的生物分子凝聚体调控抗性激活。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磊研究员为该综述第一作者,李磊研究员和周俭民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673852724000341
相关知识
植物也有免疫功能,抗病蛋白就像“老鼠夹子”
我科学家首次发现植物抗病小体 植物将可用“免疫疗法”对抗病虫害
科学家揭示植物“免疫系统”工作原理—论文—科学网
【科技日报】植物体内点“烽火”,搭建屏障拦病菌
广谱抗根肿病基因“卫青”:植物体内点“烽火”,搭建屏障拦病菌
《自然》刊登上海团队成果:发现植物两大免疫系统协同抗敌
植物免疫研究与抗病虫绿色防控:进展、机遇与挑战
植物所科研人员发表花多样化发育机制综述文章
科学网—植物天然免疫机制研究获进展
前沿科技 | 中科院科学家在植物免疫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网址: JGG |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李磊/周俭民团队综述植物免疫研究最新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98075.html
上一篇: 我室学者揭示十字花科植物免疫进化 |
下一篇: 研究发现植物免疫系统建成的调控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