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园丁眼里,植物状态健康与否,单凭它们的外貌就能轻易察觉。其实土壤也一样,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相比那些黝黑疏松的沃土,品质较差的泥土总是泛灰、板结,暗淡无光……这些土壤中的养分,或是在春去秋来中不断给植物供养而逐渐贫瘠,或是因为先天因素导致板结、粘重、毫无生气。植物们挣扎在恶劣的泥土中,不仅难以枝繁叶茂,问题严重时还会逐渐衰亡。俗语说养花先养根,养根先养土,为使花草树木扎下壮实的根基,还得先配出一份优质的土壤才行。
- 最理想的土壤状态 -
事实上,土壤配方大多是因地制宜,围绕植物习性而定,并没有统一标准。就像路易斯安娜鸢尾喜欢长在潮湿的水边,而家族兄弟德国鸢尾则喜爱干爽的环境,植物需求不同,也造就了五花八门的配土秘方。不过就土壤的排水性、保水性、杂质比例等客观条件来衡量土质,还是有道可循的。通常,我们会把农艺性较好的土壤称为壤土。这是一种保水保肥能力较强,又具有良好透气性的理想型介质,它的性能接近市面常见的配方营养土,如果要为壤土的品质来打分,那么它的性能大致是这样的:
展开剩余89%
排水性(多余水分从介质中排出的能力) ★★★
保水性(介质本身吸收水分的能力) ★★★★
透气性(气体渗透介质的能力) ★★★
保肥性(介质存储养分的能力) ★★★★
拥有上好的壤土,想必是园丁们毕生的理想。虽然我们从不指望身边的每一片土壤都无可挑剔,但只要不是极端恶劣的土壤环境,加以园丁们的悉心改良,植物们总能克服重重困难,坚强生存。总的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的土壤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在这里依然为它们打分来作比较:
1.重粘土
排水性 ★
保水性 ★★★★
透气性 ★
保肥性 ★★★★
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早春土壤回温慢,不便于耕作,且肥效慢。打湿后像是泥泞的沼泽,使人无从落脚,用手揉搓能轻易造型。特点是保水保肥性较强,但不透水不透气,干后易板结。想要改良这类土壤,其核心是要增强透水透气性。
2.沙土
排水性 ★★★★
保水性 ★
透气性 ★★★★
保肥性 ★
北方常见的土壤类型。特点是透水性极强,相比粘土来说较为疏松,或者说太过疏松,以至于保水保肥能力变得很差,适合岩生植物与耐旱植物,如果养月季等喜肥植物,那就建议加入有机质,勤快施肥了。要改善这类土壤,重点是要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3.建筑回填土(渣土)
排水性 ★
保水性 ★★★
透气性 ★
保肥性 ★
住宅区内常常出现的类型。这一类土壤,与其说是土壤,不如说是尘埃与石块。低养分,不透水,不透气,还常常含有工业建筑垃圾和有毒物质。想要改良建筑回填土,所耗费的财力精力相比直接换新土是有过之而不及的,为了养出美丽的植物,请务必铲除这类介质。
- 怎样改良土壤 -
最奢侈的办法莫过于彻底换土,但此法耗财耗力,若非土壤环境不堪入目,建议三思而后行。对于条件尚可的沙土和粘土,或是土壤中含有少量建渣,建议先筛去石块、塑料包装、金属件等杂质,然后用合适的土壤改良介质拌入土中。拌土时遵循粘性土加砂,沙质土加保水成分,最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原则,从而配成性能优异的理想土壤。常用的拌土改良介质有以下几种:
1.堆肥
排水改善 ★
透气改善 ★★
保水改善 ★★★★
肥力改善 ★★★★
活化土壤 ★★★★
最值得提倡的改良土壤方式。堆肥,不仅是对生活垃圾和花园垃圾的回收利用,也是改善花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由枯枝落叶和厨余制成的堆肥中富含有机质与微生物,对活化土壤有重要的帮助。腐熟的堆肥疏松透气,且含有温和的养分,无论沙土还是粘土都适用。
2.树皮/木屑
排水改善 ★★★
透气改善 ★★★★
保水改善 ★★
肥力改善 ★★
活化土壤 ★★★
通常是将树枝树皮肢解后产生的天然碎屑,国内更常见的,是由松树皮加工制成的松磷。降解速度稍慢,但用处多多,大块树皮可用作铺面,小块碎屑则常常用来拌土,在改善透水透气性和保水保肥性上取得平衡。
3.煤渣,砾石或颗粒介质
排水改善 ★★★★★
透气改善 ★★★
保水改善 ★
肥力改善 ★
活化土壤 ★
主要用来改善土壤排水性能。常常能就地取材,无论砾石、粗砂还是煤渣等颗粒,混入粘土中效果都不错,但太大的颗粒反而会影响植物根系舒展,比较理想的颗粒直径在15mm以内。
4.珍珠岩
排水改善 ★★★
透气改善 ★★★
保水改善 ★
肥力改善 ★
活化土壤 ★
更多被用作育苗和盆栽介质,由于易粉化的特点,用来改良土壤似乎不妥,之所以单独介绍,其实在于它的另一大优势:重量轻,混入土中能降低介质的总质量,非常适合承重有限、土壤总面积不大的露台屋顶花园。
5.椰糠
排水改善 ★
透气改善 ★★
保水改善 ★★★★★
肥力改善 ★
活化土壤 ★
椰糠是椰子外壳的纤维粉末,经过处理后的椰糠本身就很适合作为植物的栽培介质。椰糠具有良好的保水性,透气性也可圈可点,能用来改善沙土环境的保水性,但本身不具备任何肥力。椰糠在选购时需关注品质,劣质椰糠砖往往含盐量超标,加入后对土壤改良不利。
6.泥炭
排水改善 ★★
透气改善 ★★
肥力改善 ★★★
活化土壤 ★★★★★
最快见效,却也是最昂贵的土壤改良方式。称其昂贵,并不单单指价格,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泥炭是经过多年降解而形成的天然产物,虽然拥有良好的排水、透气、保肥性,且富含有机质,但这种资源在短期内是不可再生的,选用时且用且珍惜。
- 操作细节 -
加入介质拌土的时候,原土开挖深度取决于栽种植物的类型。一般来说,若种植小型乔木,挖掘和改良深度建议为60厘米或更深,普通花境和灌木的改良深度建议为40厘米,若土质尚可,种植地被植物和草坪时只需开挖改良20厘米即可。介质加入比例还取决于不同地域的土壤状况,就派加仑以往的施工经验来看,江浙沪地区的粘土,每平方米加入树皮的搅拌比例通常为1-1.5包(60升规格),园丁们可以此作为参考。
- 保护土壤 -
改良土壤,其实是将沙土、粘土甚至回填土逐渐转变为理想型壤土的过程。虽然每种土壤的改良介质不尽相同,但仔细思索会发现,这些方法有一处共同点,就是增加土壤内的有机质。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抗病虫药剂在杀死有害生物(对园丁而言)的同时也杀死了对土壤有益的虫类和菌类,使其成为一副“面无血色”的空皮囊,久而久之则会诱发生态系统中的更多问题,产生连锁反应,进入无限的恶性循环。所以少用药剂,少用化肥,多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肥吧,何不学着与看似脏乱差的昆虫真菌做朋友,把活化土壤的工作交给这些小生物来代劳呢。
此外,需要改良的土壤,通常是指花园里最接地气的园土,而改良后的土壤与花市出售的营养土有着本质区别。虽然它们的属性大不相同,但无论是品质优良的壤土还是预先配好的商品营养土,在园丁的眼中,它们保水透气、富含有机质的特性是相同的,使用起来异曲同工。归根揭底,土壤是植物的立足之本,只要愿意花精力去投入,就一定会换来丰厚的回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