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杨胜利:生物产业改变未来

杨胜利:生物产业改变未来

  □本报记者 李梦  杨学莹

  生物产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济南召开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教授。

    杨胜利,著名生物技术专家, 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973”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基因工程在酶、发酵和制药工业中应用的研究,主持的青酶素酰化酶基因工程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肿瘤、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排前两位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重大疾病病种,最终解决之道将取自生物医药;传统化工材料严重污染环境,而用生物催化技术生产可再生原料替代,就没有污染;能源安全正困扰世界发展,但假如地球上的生物质能源完全转化,人类就根本不需为能源枯竭而忧虑……一个将对人类健康、粮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

    生物产业从家庭作坊走来

    记者(以下简称记):石油价格最高时涨到每桶150美元;全球极端恶劣天气骤然间增多;“天坑”等怪现象忽然出现在大家眼前……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生命的高度关注,生物产业一时成为时尚热词 。请问杨院士,我们的普通生活离生物产业有多远?

    杨胜利(以下简称杨):生物产业不是一个新词,也不是一个新产业,它很古老,比如我们都喜欢吃的豆腐乳,就是生物产业的一个产品,虽然有千年生产历史,却仍然是我们的普通生活。最早的生物产业表现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在作坊里,由于它过于“质朴”,在名称上没有付诸“生物科学”的内涵,同时也没有给予那么高的产业定位,因此大家容易视而不见。随着技术进步,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多了起来,所以人们感到生物产业离自己很远,离普通生活很远。其实,生物产业是离我们很近的,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发酵技术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物技术,它生产出的味精,成为一日三餐的作料,还有氨基酸、抗生素,应用十分普遍;后来有了基因工程,我们可以搞生物育苗,冬天吃到反季节蔬菜、水果;再后来有了生物能源,可以用大豆、秸秆生产乙醇,这已用于家庭小轿车燃料……你看看,我们是不是生活在生物技术催生的生物产业当中了?我们是不是已经离不开生物产品了?

    再就是你环视一下周围,发现不少人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病患者,这几年重大疾病发病率、病死率不断攀升,特别是肿瘤、心血管疾病,还有乙肝病毒,我国是最大的乙肝病毒感染国,由此引起的肝硬化和肝脏肿瘤发生率居高不下。我国老年性痴呆的数字也在不断地升高。而治疗以上这些疑难杂症靠的正是生物产业、生物医药。

    全国医药利润不及一个辉瑞公司

    记:生物产品的普及与应用,加之国家将生物产业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让我们对生物产业产生了无限想象。因而,作为普通百姓,我们很关心我国的生物产业处于什么发展水平?对生活会有多大改变?

    杨:生物产业是一个很大的领域,牵涉到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在其中一些领域,我们国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的研究和产业化,为数亿人解决了吃饭问题。但大部分领域和国际水平还有差距,比如我国是一个医药大国,但不是一个医药强国,我们在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差距是原创性药物太少, 97% 都是仿制药,目前在做的大部分是利润很薄的专利过期后的产品。现在国家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情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医药产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当前世界医药产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北美、欧洲和日本最领先,医药产业在发达国家中是第四大创利产业,在美国,一家辉瑞企业年销售收入是483亿美元,利润就是81亿美元,而我国2008年全年的医药产业利润仅仅是540亿人民币,也就跟辉瑞差不多,现在很多跨国医药公司都进入我国了,开始收购新药研发成果,争夺优秀人才和有关资源,对我们的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在生物医药产业化上,我们国家还没有一个可以和国际生物产业竞争的企业。不过,近几年我们跟世界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在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前沿有所突破,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拿到正式上市药证的基因治疗产品的国家。 预期在将来,在细胞治疗、组织工程、个性化治疗方面,我们也会涌现出一批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产品。

    生物产业的重要性有必要跟大家强调一下,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战略性新型新兴产业,对人类社会解决粮食、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这样讲,它是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最具影响的大产业,所以很多国家都在争相发展,抢到下一个发展制高点,可以预期到不远的将来,生物产业和生物产品一定会更多地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活。

    生物产品不是价格贵族

    记:生物产品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可能由于生物产品的技术含量高,所以普通百姓还是感到多数生物产品的价格比一般产品贵很多,因而离自己的生活会比较远一些。

    杨:有人把高技术的生物产品看作价格“贵族”是不准确的。发展好了生物产业,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优质产品价格高的问题,生物医药是很典型的例子。比如你们山东威高医药研发生产的心脏支架,过去国外垄断,进口一个要四五万元,现在我们国产化了,就降到一两万元了。现在我们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药行业、医药产业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我们看到,因为医改,国家发改委正在对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进行重新定价,列入目录的医药品种增加了很多生物医药品种,医药价格会有 5%-40%的下降,降价会促进基层群众和医院对基本药物的使用量,医院的药品销售会有增长,因此整个市场会增长,这样会进一步促进医药企业搞研发、扩大生产规模,价格也会降低,老百姓受益。

    生物能源也是这样的。目前全世界植物生物质能源如果可以实现完全转化,每年生长量相当于600亿-800亿吨石油,相当于全球石油开采量的20-27倍,前景相当可观,但目前生物质能源转化成本是石油生产成本的2倍,关键制约是技术,所以产业化规模还不太大。不过,人类已经在近400年里,将地球25亿年累积的石油、煤、天然气消耗殆尽,三种能源可供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 40年、 50 年和 240 年,人类必须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而生物能源被认定是未来能源的根本希望,但生物能源完全代替石化能源还需要时间。 可以预期,随着石油日益稀缺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生物能源生产成本一定会降下来,用起来就便宜了。

    在食品方面,生物食品在目前状况下我国主要用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相对于一般食品价格,功能食品如保健食品等,价格是高了些,但功能食品价格毕竟不能等同于一般食品价格,高一些也是目前技术状态下的结果,随着生物产业不断规模化发展,价格也会降下来的。

    “低碳+蓝色”是山东的方向

    记:作为推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有人说,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主办地选哪里,意味着哪里的生物产业至少在某个领域比较领先,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刚刚在济南落幕,您如何评价和展望山东的生物产业发展景况?

    杨:生物产业是一个区域性很强的产业,欧洲的粮食供应很充足,因此对转基因植物卡得很紧;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目前还是很紧缺的,就应该根据国家实际的经济和资源情况来发展。我们不能简单跟着别的国家走,特别是在转基因食品方面,我们遵照安全、有序发展原则,有自己国家的发展特色和道路,各地发展也有各自的特色。

    第一生物产业大会以“红”为色调,代表河北届省的医药生物技术发展得不错;第二届在长沙,以“绿”为主色调,因为湖南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还有“光谷”武汉的环保节能生物材料,发展得都很好;第三届生物产业大会在长春召开,以“白”定调,代表了吉林省在微生物和可再生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第四届生物产业大会在济南召开,我们的主题是“低碳和蓝色”,加上了浓浓的蓝色,突出的是海洋生物技术。这是因为山东海岸线占全国的1/6,海洋生物资源得天独厚,还集聚着一批海洋生物领域的顶级科研机构,是国家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所以“低碳和蓝色”代表山东生物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生物产业方面,你们山东的海产品养殖、海洋医药走在了全国前面;生物农业方面的转基因棉花、生物育苗、寿光蔬菜等都具有相当好的基础。总之,山东在发展生物产业方面,医药、农业、工业三大重点领域都很均衡,这是山东的最大特点。我期望山东充分利用当地的秸秆等资源生产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在生物能源方面寻求更大突破。因为从未来产业看,生物产业中假如没有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生物产业就不可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支柱地位,可以这样说,生物产业的发展地位,取决于生物能源的发展地位。

 

  □本报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张旗

    炎炎夏日,热浪汹涌,很多人希望购买一件舒适凉爽的衣服,让这个苦夏好过一点。然而,面对纯棉、桑蚕丝、天丝、甲壳素纤维、竹纤维等花样繁多的商品,究竟应该怎样选择?日前,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功能纤维与纺织品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青岛大学阻燃纤维研究所所长夏延致教授。

    “夏季温度高,容易出汗,选择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面料要比腈纶、锦纶、涤纶等合成纤维面料更为合适。因为天然纤维都具有很好的吸潮性,这是舒服感的一个保证。”夏延致说,甲壳素纤维、竹纤维、天丝属于再生纤维,是利用甲壳、竹子、木材等本身含有的纤维素的大分子制成的,它们的原材料都是从自然界生长出来的,因此也属于天然纤维。但是现在市面上几乎没有真正的纯天然纤维面料,大部分都要加一点其它纤维做骨架。“打功能牌”的甲壳素纤维、竹纤维等纺织新材料是不是徒有虚名呢?夏延致介绍说,甲壳素纤维,并不是像人们想的那样把甲壳粉碎就可以做成纤维纺成布了。虾壳、蟹壳中含有可以制成纤维的一些成分,但含量比较少,1吨虾壳、蟹壳里只含有 30公斤左右的甲壳素,需要通过化学方法把甲壳素提取出来,做成纯的纤维。但是由于提取甲壳素的成本很高,甲壳素纤维衣服中甲壳素纤维的含量并不高,一般是按照不超过5% 的比例与棉纤维等混纺在一起,这样做成的衣服具有良好的抗菌除臭效果。但市场上销售的甲壳素衣服也有一部分是在普通纤维中加入一些甲壳素,这样洗衣服的时候,甲壳素特有的功能也会被“洗”出来,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要注意分辨。

    “竹纤维衣服有三种,竹源纤维是像麻一样将竹纤维直接取出来织成布,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很成熟,市面上基本见不到。而市场上炒的比较热的竹浆纤维是将竹子中的杂质去除,取出纤维素,再纺成丝。竹浆纤维和棉浆、天丝等在制作方法和化学性质上 99% 都是一样的,并且加工过程中竹子的天然特性遭到破坏,纤维的除臭、抗菌、防紫外线功能明显下降,并不像宣传的那么神奇。”夏延致告诉记者,另外一种热炒的竹炭纤维,则是将竹子做成非常微小的活性炭颗粒,混到其它纤维当中,尽管竹炭纤维的确具有远红外、抗菌透气等功能,但宣传的效果也往往大于实际效果。

    面对石油、煤炭等一次性消费能源的日益枯竭,纺织材料也向可再生资源发展。身处海滨城市青岛的夏延致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海洋里的纺织资源。经过研究,他发现海藻含有纤维的比例很高,大约是20%-30% ,制成的海藻纤维吸潮能力比棉纤维还要强,穿起来特别凉爽舒适,并具有能促进伤口的愈合、止血的生物医学功效。而且,海藻纤维还有超强的阻燃效果,不需要添加有毒的阻燃剂,就可以超过国际标准10个百分点,尤其适合制作军服、高档消防服,以及公共场所的窗帘、地毯等。 尽管海藻纤维具有诸多优点,但想要穿上海藻布做的衣服只能耐心等候。据夏延致介绍,海藻布现在还没有进入生产流程,海藻纤维也只是小批量地进入生产流程。

    由于在高分子阻燃材料、高分子纤维材料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夏延致于2003年获首批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4年获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金星

    对于近来的文化乱象,有识之士多有言说。著名作家王蒙近日在杭州图书馆所作的一次讲座中,用了一个新的说法来概括当下中国的文化现状,那就是泛漫化,“如果用泛滥,我好像是批评了,如果用大众化好像是歌颂它,泛漫化就是说数量越来越多。”而且,有些“说法、做法,虽有利于文艺的普及和蓬勃发展,但同时又在降低我们的文化层次”。所言不虚。笔者进而联想,如对这种“泛漫”现象没有及时地加以校正或收敛,长此以往,不仅会低到尘埃里,甚至还有沙漠化之虞。

    王蒙先生在此次讲座中还笑言:“许多年以前我教我的小孙子学唐诗,让他背两句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我小孙子说早就会背了,因为它变成了脚气药的广告语。”

    时至今日,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文学艺术作品正以文化消费品的面目出现 ,并以泛漫化的趋势把那些原本精彩的有价值的东西淹没在娱乐至死的汪洋大海之中。

    确实,人多势众的文化是热气腾腾的文化,也是泛漫汪洋的文化,这其中也必然包含着大量浅薄、低俗甚至是伪劣的货色 。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以所谓新奇、猎奇和刺激面目出现的文化样式,在文化的名义下,一味实现着其功利的目的,既失却了文化的本质与核心,也了无应有的原则和道德可言。本该是健康阳光、温馨浪漫的爱情,但在前一阵子有些电视台的相亲节目舞台上,“拜金女”、“炫富男”充斥其中,趣味极为低级,这一方面是对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念的不应有的宣导,同时也是宣传舆论阵地本身在社会责任感上的明显缺失。而观众收视率却又偏偏暴增,对此一派喧嚣与嘈杂,试想当今国内的电视文化,实在是可堪玩味。有人比较了中美两国相亲节目的差异,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相亲理念传递的价值观是‘金钱最大’,美国的相亲节目传递的价值观是‘爱情最大’”。同时认为,对此类节目,社会谴责可能比官方禁止更有效。再如对名人故里的你争我夺,甚至不惜采用“先造谣后造庙”的方法,致使虚假文化大行其道。至于名著改编的只求卖点,表现严酷的地下斗争却只以“俊男靓女+豪奢”示人,影视剧制作中想方设法地植入广告等等,市场导致的文化“泛漫”最终成为金钱的叠加,也使得纯朴、真实、真诚这样的文化原则和品质正在渐行渐远……事实上,即使是娱乐性质的消费,也完全能具有文化的品位,即使是娱乐性的作品,也能有较高的甚至很高的文化含金量,好莱坞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其也由商业企业出面投资,却能在看似纯粹的娱乐中每每宣扬出特有的美国精神。

    然而属于我们的还难得一见,因为对市场法则以及金钱的太过专一,在文化的日趋“泛漫”下大都是徒具躯壳而已。广受注目的第14届青歌赛已落下帷幕,但似乎依然不完美。几乎是临危受命的文化素质评委余秋雨这一回竭力想显得和蔼一些,但当有选手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说成是齐白石,又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址说成在哥伦比亚时,走下评委席的他终于忍无可忍地感慨道:“绝大多数题目应该是国人皆知的。回答不出,我只能说,他们还没有上文化这条道!”

 
 
 
 

相关知识

杨胜利:生物产业改变未来
院士前瞻产业未来!第一届食品与医药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在穗举行
农业与生物多样性的未来
焦点访谈: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物制造 制造万物
兰花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护花使者杨柏云:打好生物多样性“保卫战”
生物多样性杨自超教程.ppt
花墙门战斗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举行
胜利的花(以花语表达的胜利与希望)
物流改变业态——花卉流通渠道的演变及未来趋势 | “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会”专题

网址: 杨胜利:生物产业改变未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071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怎样生产花生芽
下一篇: 花生芽苗菜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