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月小
花开四时,总有一季的桂冠。蔷薇虽然芳容佼佼,却无盛名。抢不了牡丹的国色天香,争不过芙蕖的静雅悠远,它华丽丽地垄断初夏的篱笆、围墙,枝条延援,默默地吐出无数花蕾,随风花叶翻飞,蜂蝶阵阵,犹如锦缎铺陈在眼前。
1075年(熙宁八年)初夏,米芾在绍兴李振叔家做客,两人商榷古人诗话,李拿出上好的纸,亲自研墨请米襄阳书写记录。他们回忆典故中的花事,写下了前人所做的十二种花的数十首诗,提及梅花、桃花、牡丹、蔷薇、水仙……书至蔷薇,讲述的是李清照小时候诵诗的片段。说当李清照八九岁时,父亲把她抱在膝上,让她用诗歌赞美一下蔷薇,于是小姑娘脱口而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这两句诗来源于唐代李冶,一位生于吴兴的小才女,据说六岁便能咏诗。就因为“架却”与“嫁却”谐音,父亲觉得是待嫁女子心头乱,十分担忧她的妇德。于是在她十多岁出落得亭亭玉立之时就狠心把她送进了湖州玉真观中,成了一名女道士……此处花絮掠过,紧随其后李清照背诵的是唐李群玉的诗,说他在水边看见一丛蔷薇,于是作诗“浪摇千脸笑,风舞一丛芳。”李群玉极有诗才,与杜牧交好,然无心科考,史书说他“诗笔妍丽,才力遒健”,此句可见一斑。再其后是南唐李建勋的蔷薇诗:“拂檐拖地对前墀,蝶影风声烂熳时。万倍馨香胜玉蕊,一生颜色笑西施。忘归醉客临高架,恃宠佳人索好枝。将并舞腰谁得及,惹衣伤手尽从伊。”南唐宰相李建勋工诗文,“其为诗,少犹浮靡”,《咏蔷薇二首》均是顶级范本。李易安随口歌咏,就引人入胜,诗中概述蔷薇高枝缠绵、风姿美艳、芳香袭人的特质。蔷薇之美深得芳心,许多年后李易安南渡,病中写出“蔷薇风细一帘香”,看花思乡,她是否也忆起当年给父亲背诗的场景?米襄阳的《十二花诗帖》取自于玉照堂米帖册一的《米南宫诗帖》,如今收藏在日本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全篇行书畅婉流丽,一气呵成,时年二十四岁的他,尚没有后来《蜀素帖》显露的骏迈纵逸,可寻迹颜真卿、褚遂良的体势笔法,然诗册排布疏朗,又似乎花气弥漫,读来令人十分愉悦。
醉花阴
蔷薇这种带刺爬藤花卉在汉代就成为庭院种植的热门,汉武帝在上林苑漫步,时蔷薇始开,态若含笑,惊叹“此花绝胜佳人笑也!”史料记载中,早期的蔷薇颜色以单瓣淡红和纯白为主,有药用价值,直到南朝才有了多种多样的颜色。它柔长的枝条在门窗旁拢成窠穴,“花覆茅檐、疏雨相过”的意境就诞生了,南北朝柳恽的诗写道“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情不自禁就会让人喝上一杯,然后提笔写诗。至唐宋,蔷薇则品种多样,重瓣儿的花朵丰硕、香气馥郁,生长速度也很快,成了园林造景的主角。它既可以援墙而上,攀石而生,又可以专门搭建蔷薇架做成蔷薇屏、蔷薇廊、蔷薇亭,花下置石礅榻几,可以饮酒会友,好一派生活家的浪漫气息。
它的香深沉香甜,是制作香水的主要来源。千年以前蔷薇露就已经从大食国传到了大唐,那是一种珍贵的贡品,却也在诗人之间流转。周嘉胄的《香乘》中有述:柳宗元得韩愈所寄诗,先以蔷薇露灌手,熏玉甤香,后发读。曰:“大雅之文,正当如是。” 当时的蔷薇露多么珍贵,而诗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也体现于此。
杜牧有诗云“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石家锦幛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诗里的“锦幛”并不是晋代石崇炫富的金谷园里的锦幛,而是专门打造的蔷薇花屏。一字不提蔷薇,却以成片的气势囊括它的特色,既可赏花观叶,又不惧风雨,犹如织锦一般装点在庭院中。“锦带”“蜀锦”“锦窠”“绣帷”在古诗中都是成片蔷薇的代名词,而它并不像锦缎那般不堪风雨,雨后反而别有一番韵味。文笔华美的秦观捕捉到了雨后蔷薇的仪态,他推窗看见庭院里的风景,连忙发了一条朋友圈:“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娇滴滴又慵懒的姿态,比起贵妃“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模样,更令人一见倾心。
赏花趣
在宋代马远《白蔷薇图》绢本设色画中,枝干挺秀,绿叶浓密、花朵盛放,几朵重瓣儿大花以白粉晕染,花蕊淡黄,清雅的香气扑面而来。同样是宋代的《蔷薇诗团扇》写道:“瀹雪凝酥点嫩黄,蔷薇清露染衣裳,西风扫尽狂蜂蝶,独伴天边桂子香。”诗中描述的蔷薇也是白色的,花芯嫩黄。一位衣袂飘飘的女子走过庭院,裙裾被蔷薇花的朝露打湿。书家落款是“杨妹子”,这是古代女书法家中的一位佼佼者,她不仅是宋宁宗的皇后,又是宫廷画师,传世有多幅作品。她的楷书秀雅圆柔,横画向右上欹斜,折笔圆转流畅,捺画有章草的意味,有一种天真疏淡的松弛感。这首诗同时点破了蔷薇的花期很长,可一直延续到中秋。如果它不在庭院当差,又有谁可以把这从春开到秋的任务圆满完成呢!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园林造景,“必以竹为屏,牵五色蔷薇于上。”在南方,它就是开花机器,四时不谢。拙政园中有“蔷薇径”,文徵明写道:“蔷薇径在得真亭前。窈窕通幽一径长,野人缘径撷群芳。不嫌朝露衣裳湿,自喜春风屐齿香。”一径通幽,锦帐流芳,如果不趁机来一场文人雅集盛赞好时光,那怎么会产生流传千古的绝美诗词,以抚慰那喷薄欲出却词不达意的遗憾。蔷薇花下美人出游,可谓风景中的风景。看美人攀枝折花,花朵映照容颜,令人心驰神往。明高应冕的情思在花下翻飞:“美人芳树下,笑语出蔷薇。细草软侵步,香风轻拂衣。情随游蝶去,意逐彩云飞。无限伤春思,花前未忍归。”他直接道出了美景下的伤春之痛,而这种怜惜之情有谁比得过唐寅。创作三十多首《落花诗》的唐伯虎提及蔷薇:“香城抹黑月升中,煮酒庭前啖软风。苍莽蔷薇将寿尽,逍遥菡萏映湖红。”月光之下煮酒看花,惋叹飞英辞条、落红销尽,吹箫疗伤,直至天明。
是蔷薇放缓了伤春的思绪,它巧妙地填补了春花将尽、夏花未发的空窗。采摘的蔷薇用清水养在案头,更添几分雅趣。莫是龙在《供花闲语》中讲他的插蔷薇方法,不讲究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而是把花朵整齐地挤在一起,“摘花尽覆其口”,然后把花器悬挂在窗户旁边,一抬头就看见花,赏心悦目、香气飘飘。莫是龙父子被董其昌称为当朝“二王”,云卿的书体有米芾书法的意味。回看《十二花诗帖》,竟觉《供花闲语》有神似之处。运笔的醇熟稳健、笔法的牵丝萦带、章法的空灵疏朗都似乎在向偶像致敬。以花为媒,举杯共赏!
清 傅山 草书《青羊庵》诗轴
208cm×84.3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释文:幽花烂熳对春晖,庵主扶藜启石扉。暖雪团团山薝蔔,香风阵阵野蔷薇。《青羊庵》三绝之一,书似又翁词宗政教。傅山
明 陆治《蔷薇燕子》选自《写生》册
绢本 设色 21.5cm×1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题跋:蔷薇雨湿鹅黄重,燕子风撩雪羽轻。自是画家多意味,闲窗展卷不胜情。徵明
南宋 杨妹子
蔷薇诗团扇
23.5cm×24.5cm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释文:瀹雪凝酥点嫩黄,蔷薇清露染衣裳,西风扫尽狂蜂蝶,独伴天边桂子香。杨妹子
明 莫是龙
《供花闲语》(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供花以一枝两干为佳。若众卉纷然,与村姑盛装无异。余偶得一旧磁双鱼洗,色制颇精,旁可钩而悬置窗牖。余尝俟蔷薇盛开时,摘花尽覆其口,养之以水,压之以石,齐头悬暎,殊为雅观……
宋 米芾《十二花诗帖》之蔷薇花(传)
日本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藏
释文:李易安八九岁时,其父抱之膝上令咏蔷薇,应声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李群玉于水边见之,谓其浪摇千脸泪,风舞一身香。李建勋诗云:拂檐拖地对前墀,蝶影风声烂熳时。万倍馨香胜玉蕊,一生颜色笑西施。忘归醉客临高架,恃宠佳人索好枝。将并舞腰谁得及,惹衣伤手尽从伊。
清 伊秉绶 行书蔷薇花诗轴
109.9×49.9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四面垂条密,重阴入夏清。绿攒伤手刺,红坠断肠英。粉著蜂须腻,光凝蝶翅明。雨中看亦好,况复值新晴。 蔷薇花。伊秉绶
相关知识
织锦蔷薇 花气袭人
阆苑仙葩,花气袭人
花气袭人——介绍五种香花
花气袭人知昼暖
花气袭人的芳香植物
花气袭人知骤暖——闻花香识时令
花气袭人知昼暖 花市红火迎新年
花气袭人知骤暖 从花香四溢谈流体的扩散运动
民间艺术织锦.ppt
蔷薇虽“贱” 墨客爱它花满架
网址: 织锦蔷薇 花气袭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21072.html
上一篇: 室内盆栽“新宠”—孔雀锦缎,美丽 |
下一篇: 花蔟吐丝,手工制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