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从“种子突围”到产业革命:新农人姜朝晖的芦笋“芯片”之路

从“种子突围”到产业革命:新农人姜朝晖的芦笋“芯片”之路

转自:消费日报官方微博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魏静 □ 许金栋)在江苏南通通州区东社镇的田间地头,一垄垄芦笋如绿色长剑刺破土层,生机勃勃。这种原产于地中海的“蔬菜贵族”,曾因种子长期被国外垄断,在中国种植成本高企,产业发展处处受制。直到2024年夏天,一则消息如惊雷般炸响——本土新农人姜朝晖培育出我国首批芦笋“超雄株”,一举打破了国外种业巨头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封锁,让中国芦笋产业终于握住了属于自己的“种子芯片”。


十年磨一剑:首育超雄株改写育种史

2024年6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一份基因型分子鉴定检测报告震动了中国芦笋育种界:南通通州区东平村育苗基地送检的75棵芦笋种苗中,5个品种16棵被确认为“超雄株”——这是我国首次自主培育成功的首批芦笋超雄株,将彻底打破国外对全雄芦笋种子的长期垄断。

姜朝晖2011年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创业时,国内芦笋产业正面临“卡脖子”困境:全雄品种种子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且受制于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必须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带着科研人的钻劲,他在流转的40亩土地上辟出试验田,与北京农林科学院专家合作,开启了长达8年的超雄株培育攻关。

培育超雄株犹如“芦笋界的基因手术”。姜朝晖将两性株芦笋置于温室,通过水肥管理、逆境胁迫等手段模拟相对环境,促使其自花授粉。“每天凌晨5点进温室记录温湿度,深夜还要查看监控,生怕错过任何细微变化。”2024年9月,当首批16棵芦笋超雄株在芦笋种质资源圃内绽放花开,北京农林科学院教授叶劲松感慨:“在全国多个育种基地中,唯有通州基地突破技术瓶颈,这是中国芦笋育种的里程碑。”


科技赋新能:从田把式到专家的蜕变

在东平村现代化育苗基地,2500平方米玻璃温室如水晶宫殿般矗立,内部组培室、种质资源圃、杂交实验区一应俱全——这里累计投入500万元,成为国内顶尖的芦笋育种“实验室”。姜朝晖深知,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赋能,他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更写进了实验室的数据里。

与传统种植户不同,他主导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与北京、浙江等地科研团队共享100余份国内外芦笋种质资源,开展基因测序、杂交配对等前沿研究。2024年筛选出的5个“血缘关系”不同的超雄株品种,为全雄种子国产化奠定了多元基因基础。“全雄芦笋比普通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亩均收益能提升4500元。”姜朝晖的技术账本算得清晰。

他还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全国推广的“教科书”:编写《大棚芦笋高效栽培技术》在《农家致富》发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农广天地栏目组两年三次来农场摄制关于大棚芦笋栽培技术的教学片,相关节目成为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


共富链成网:从单打独斗到万亩蝶变

在姜朝晖的农场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产业地图”:以东平村现代化育苗基地为核心,周边200多户农户的3200亩芦笋田如绿色涟漪般向外扩散,形成年产值5700万元的产业集群。从最初的40亩试验田到如今的万亩绿洲,他用科技与情怀编织起一条覆盖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共富纽带。

作为育种端的“破局者”,他建成年产50万株芦笋种苗的繁育基地,三年后全雄种子量产在即——这意味着曾被国外垄断的“天价种子”将不复存在,直接惠及全国数10万芦笋种植户。他首创“科研基地+农户”共享模式,不仅免费提供先进的芦笋种植管理技术和优质的种苗,更将100余份国内外芦笋种质资源、智能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同步开放。在姜朝晖的带动下,曾经“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村正在上演蝶变。如今的东平村及周边地区,200多户村民参与芦笋产业,80余人在农场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集体收入从2011年的不足5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200万元。

翻开姜朝晖的荣誉簿,“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南通市劳动模范”等称号熠熠生辉,但他最珍视的,是农户送来的一筐筐带着泥土的芦笋。“让中国人吃上自己选育的种子种出来的芦笋,让农民靠土地过上好日子。”这是他不变的初心。

从科研尖兵到产业领路人,姜朝晖的故事折射出中国农业的深层变革:当科技与土地结合,当人才与乡村共振,传统农业就能迸发新的活力。正如他常说的:“芦笋根系深扎土壤,新农人的梦想也要扎根土地。”在东平村的芦笋田里,一茬茬新苗正在拔节生长,正如中国农业的未来,在无数个“姜朝晖”的耕耘中,充满希望,生生不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培育根植乡土的富民种子
南通市成功培育芦笋超雄株
国内首批南通成功培育芦笋超雄株,南通网
泰州海陵:“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乡村振兴之路“添景”又“添金”
进口芦笋种子供应商,价格,进口芦笋种子批发市场
芦笋种子|芦笋种子价格|芦笋价格|芦笋种植
如何种植芦笋种子(从种子到收成,全面了解芦笋种植)
无土栽培!“95后”新农人把大姜种出新“花样”
解码曲靖:高原特色农业的“突围之路”
从种子到果实,探究莲子的成长之路(从种子到果实,探究莲子的成长之路)

网址: 从“种子突围”到产业革命:新农人姜朝晖的芦笋“芯片”之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2231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南通通州“新农人”成功培育国内首
下一篇: 邹平市黄山街道:种下小芦笋 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