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苏州园林的那朵花

苏州园林的那朵花

有句话,这么打头,“在园丁的花园里,只需要这样的一朵……”那么,苏州的园丁和花园里的花一定很多。因为我们有大量最美的古典园林,其中有着最棒的园丁。

园林与花,遥相衬托 

苏州的古典园林,是文思巧匠之致,对园林里不可或缺的花木栽培,更是极为悉心。

古典园林里的花卉,与最初的园林建造设计,有着莫大关系。

既然说到古典园林,就以拙政园为例子吧。这座始建于16世纪初的古典园林在建筑构造特色上,以水为长。500年来几经转手,至今日,最经典的保留花卉,仍旧是水生植物荷花,那是最初的园主最爱的花卉。

早期的拙政园多隙地,其间点缀着花圃、竹丛、果园、桃林,有堂、楼、亭、轩等三十一景,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都是自然风景。明代文徵明依据园中景物绘图三十一幅。每一处景物周围都有着主打、象征花卉。

今天,拙政园里的花卉种植、摆设依旧以此为标准。你说,荷风四面亭,不种荷花种什么呢?三十六鸳鸯曼陀罗馆,不能瞎叫叫,必须得有山茶。拙政园的玉兰堂、虎丘的玉兰山房,都种植着玉兰。留园闻木樨香轩、网师园小山丛桂轩、耦园樨廊、怡园金粟亭,都与桂花脱不了干系。

所以,古典园林是需要这些花来装点的。牡丹、芍药、兰花、菊花、玫瑰、杜鹃、梅花……几乎每一个园林里都能找到她们的身影。

花也需要古典园林衬托出她们,或娇媚,或典雅,或清朗,或玉洁,她们总能在苏州的古典园林里大放异彩。

园林里的花 

古典园林,过去是私宅。在古代,豪富宅园种植大量名花珍木,争奇斗妍。陆容《菽园杂记》说,江南自钱氏及宋元兴盛以后,开始崇尚繁华。富贵之家要在自家门前种上树,之后搭配种植各种颜色的牡丹。

过去种花,讲究,不是说哪个好看,就给种上,还得有寓意,植物之间相互配植。桂树与玉兰、牡丹、海棠配植,有谐音“玉堂富贵”;玉兰含苞未放时又像一支笔,与文人意境相契合,是读书人家;栽紫薇、榉树,有“科名顺达”的好兆头;石榴即“多子”,子孙繁荣,家业兴旺;萱草可以“忘忧”。相反,梨音似“离”,桃树有鬼神之意,一般就不太种了。

文徵明在《拙政园三十一景》里涉及的,基本就是古典园林的花卉。他的曾孙文震亨也善于园林设计。所著《长物志》里列了40多种花卉及培植方式,牡丹、芍药、玉兰、海棠、芍药……差不多就是古典园林里最常用的花花草草了吧。

且说起来都豪气,以亩为单位。到了现代,园林里的花可没这么多数量了。“少而精”,栽培的花儿注重颜色、香气、姿态。有的品种可能只有一两盆,一两棵,作为古典园林里的标准配置,作厅堂布置,大家也看个新鲜,当当摆设,配配房间内景。

名品不易留 

山茶是拙政园自明代建园起,就延续至今的花卉。有传园里在明代还有一株宝珠山茶,千叶火红,花簇如珠。到了今天,当然连影子都没有了。山茶也只是点缀,不再是主打。倒是东园,已将山茶作为招牌。

所谓“宝珠”,是花瓣中间有球芯,因吴梅村的一篇《咏拙政园山茶花》而出名。

今天听来的很多花卉名贵种类,想必主人当时也是抱着物以稀为贵的心态,才将这些花引进园子,略带点炫耀、自得的意味吧。

苏州从唐代开始种藕,白居易还曾引种白莲到洛阳。荷花属于发展得很成熟的品类。在苏州的园林里,出现过很多名种,比如“四面观音”、“佛座莲”、“千瓣莲”等。

古代名品要长久地保留下来,从栽培条件看,真不容易。各个时期关于花卉记述的文字也太多了,但今天真正能操作实施的人,没几个。气候环境、能实施的技术手段古今均有差异。而现代人工培育花卉方法,其实就两个字,控制。

远看意境,近看形态 

以拙政园的荷花为例。池子里的品种不能多,都栽在一个池子,品种间得有类似的生长条件要求。如果一种先长,另一种动也不动,后者可能就吸收不到或很少光线,影响生长。所以,池子里的品种不是随意搭配的,花型、花艺都得差不多。

缸荷、碗莲就不一样了,一个容器里就一个品种。巅峰时,拙政园里能有150多种容器里的荷花。

拙政园有“千瓣莲”。花型较为奇特,如果种池子里,欣赏效果特别一般。且因为花型较大,头重,往下掉。只有以缸荷栽培的方式近距离看,才会觉得这“千瓣”有意思,漂亮。

所以,透过池子看,看的是落叶荷花的意境。这些大多是在池塘里自然培育下出现的。稀有品种,作为厅堂摆设,款型特别多,色彩、花型、花瓣都特别漂亮,适合近距离看,到底怎么个不一样。

梅花也是古典园林挚爱。岁寒三友之一,傲雪独放于百花之先,各园林皆有栽植,除了光福邓尉山间,拙政园的兰雪堂在《三十一景》中就配的是梅花。现今,有绿色、粉色、白色等。当然,可以赏梅的还有虎丘冷香阁。

宋代范成大的《梅谱》里记了12种。据说,有难得品种百年老梅铁骨红,春日里花艳如胭脂,色在不浓不淡之间。紫兰小筑内有一株。

花与景,只讲相得益彰 

沧浪亭的特色是兰花和竹,因为园子小,面都不是很广。

苏州的兰花,清末民初以留园最有名,但作为轻盈高雅,君子象征的文人世家所爱,其他园林与私家都有种植。过去,木渎的严氏、花桥巷的贝氏都推得出自家培育的极品。

沧浪亭曾得到过朱德赠送的10盆川兰及日本小原流水著《兰花谱》1套3本,后建兰圃,也由此,沧浪亭对兰花情有独钟。

兰花是苏州传统的文人墨客喜爱的品种,沧浪亭周围,医学院、可园、文庙之类,环境里面文化气息浓一些,这样一来,兰花更是大力培养发展。上海人说,沧浪亭的兰花“没捞捞”,就是多得不得了的意思。从前记载,兰圃的品种计除春兰、蕙兰、建兰外,有少数寒兰、台兰、报岁兰等名品。

宝兰、春兰,蕙兰都是中国兰,蝴蝶兰、大花蕙兰都是西洋兰。传统的中国兰,既有山上自然生长的,也有人工采集栽培。叠加也很多。有的以当时发现的人命名,重复名字很多,稀奇古怪的也多。

管理处的人说,现有兰花品种四五十个品种,虽不是太稀有,当然也是其中比较好的品种。兰花也是一种家里很难养好的品种。时过境迁,人们娱乐生活丰富以后,过去的兰花名种,有的现在也没那么名贵了。

园林里的品种并不讲贵贱,讲相得益彰。比如腊梅,也不名贵,不开花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不出来。假山旁一片,平时都不怎么惹人注意。但在冬天,从一旁走过,一股幽远香气。植物在园子里更多的是营造出一种主人心目中的城市山民的感觉、心境。

数量无谓 

园艺工程师说,事实上,大家也没必要去纠结有多少种,没意思。

为什么呢?因为花的异种,有的花型真的很像很像,不搞专业研究的人,根本就看不出差异。对于业内来说,莲蓬结不结籽,也算一个很大差异性。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也就看看颜色,花瓣是单瓣、重瓣,不过如此。再多几个品种摆放在一起也看不出来。园林培育时,自然也逐步减少了品种。

苏州的园林,过去都是私人独家,种花是给自己赏的。现在服务大众公共,花给大家看,就要拉长花期。基本以每一个观赏期为中心,固定保留此期间的一两个品种,其他就淘汰掉了。

拙政园的荷花,池子里现有两三种,碗莲、缸荷达到了80余种。虎丘的扶桑也是如此。上世纪开始引进,是南方品种。大夏天,没什么花,为了布置环境,就引进了扶桑。花多,盛开期较长,颜色艳丽。在苏州看扶桑,虎丘是一个点。

现代育花 

今天,园林里传统花卉的数量不算特别得多,当然比不上培育基地,但保有的花卉品种,应比市面上商业出售的要多。

比如杜鹃,又叫山踯躅、映山红,拙政园里最多。有中国鹃、东洋鹃、西洋鹃3类,多达上百种。西洋杜鹃花式、花型、花色都较多的,从白色向红色过渡,颜色几乎占全了,甚至渐变。除了公园里、马路边,家庭绿化中也很常见。拙政园原先的保留品种,大概有五十几种。野生品种中还有黄色。羊踯躅是金黄色的,开花时没有叶子,花期相对较早。

但市面上的花卉,尤其外来品种,已相当多。园林似乎没有显示出它们的亮点来。能够脱颖而出的,都是如碗莲、缸荷,有技术难点,受场地限制,普通人家不常栽培,这个,成为园林独树一帜的亮点。

园林里因为大多有花房或盆景园,种花人毕竟也专业,当然有一部分花靠自己培植,像他们嘴里常说的“老八种”。“过去的栽培手法,纯粹而传统。你说真要扩大种植范围、面积,很困难。”拙政园管理处的人士说。

现在专业花卉基地多了,也不见得一味自己去培植、扦插,大都只做简单栽培、精心保留维护。

花开四季 

“老八种”以外,外来品种也越来越多,一品红、马蹄莲之类,各家的花房几乎都有种植。考虑了布置、设计的因素。但每家的花房还是有当家花卉,经典品种还是有区别。拙政园以杜鹃、荷花为主,沧浪亭兰花品种最多,留园为牡丹,东园为山茶。每个园林都会有些菊花,因为大家年年都参加全国菊展。

外来品种的一大特点,是不分季节,一年四季常开常盛,花型比较单一、规整,都是一个样。也好也不好。园林原有的花大多一年只开一季,树型、造型经过常年的人工培育,比较漂亮。

引进品种,仍旧要与园林相称。花卉可以简单分为一种是地栽,如梅花,樱花;一种是盆栽,盆栽的最大优点就是应时应景。

室外的花看着很舒服、很漂亮,但进了厅堂不一定合适。南方引进的扶桑,花型开得很大,一来与厅堂不一定契合,二来这花一定要全光照,才能正常开放。所以引进的品种,得考虑它们要适应的环境。

外种内化 

很多品种,被引入后,慢慢内化,渐渐与本土融为一体,也分不开了。

苏州的茉莉花、玳玳花、栀子花,是作为香花品种特地引进的,不算苏州传统花卉。园林里的常用花卉,还是文人喜欢的那些,也就是中国最最传统的代表花卉,梅花、杏花、桃花、牡丹、石榴、荷花、桂花、菊花、芙蓉、山茶、水仙,再有玫瑰,腊梅之类。

但茉莉花在苏州栽培的历史时间也相当长了。苏州为了制作花茶,就选用了这三种香花。因为苏州茶厂的成立,北方人尤其喜欢花茶,就大批量种植香花。为什么没有了,人工香精出来了,香花直接从南方运过来了。

中国的植物品种非常多,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从周围找一些更好的品种引进进来,当然我们也在输出。引进品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一旦引进,若干年之后,就完全感觉不出这些品种原本不是我们这里的了。

比利时杜鹃,也称为西洋鹃,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被引进,可在春节期间开花,花期较早,本土的毛鹃呢要过了节再开。现在很多人会说,这就是杜鹃啊。其实内化得很快的。而中国的杜鹃品类也相当丰富,是个杜鹃大国,栽培历史超过一千年。

娇花难养 

养花这东西,得发自内心的喜欢。

从养殖上而言,不是太严苛的话,可以分三类。

第一类特别难养,很多南方室内植物,花很漂亮,养在苏州限制比较多。如大花蕙兰、蝴蝶兰,每年开春,苏州气候较受冷,必须在温室里养,开花后大约在春节前后拿出来摆放一段时间,花落后生命就到此结束。

第二种苏州本土也有,比如山茶。《天龙八部》里,说曼陀山庄的茶花有很多讲究,可以养出很多花样。而段誉所说的,“天下极品‘十八学士’,一株上共开十八朵花,朵朵颜色不同,红的就是全红,紫的便是全紫,决无半分混杂。而且十八朵花形状朵朵不同,开时齐开,谢时齐谢”这种,可能真做不到。需要嫁接,需要很多技法,还得长时间服侍它。

拙政园盆景园的老师傅当年也是花了很大功夫,引进了不少杜鹃品种,西洋鹃、中华鹃等全部由自己扦插、培育起来,才延留至今。

第三种呢就是好养活的,如桂花。

所谓的一些名贵品种,其实就是人得顺着它们的生长条件。为什么最终又回到园林?因为园林可以提供相应的条件。兰花、碗莲,都得带条件。

栽花养性 

真要让现代园林里的花卉适应外面的自然条件,也蛮有难度的。过去的文人有心相,这些花的条件一一满足。

种花的传统趣味也在于此,有挑战性,越是常人达不到的,越要达到,以此带来满足感、成就感。在培养过程中,也慢慢磨练人,种花种草,修生养性。这是慢生活,不是忙里偷闲,是注重细节,生活得细致。

养花也确实是辛苦的事。为什么传统花卉现在养得少,它们要求的条件比现代品种要求高,对水,土,光线都有一定要求。

现在人喜欢种植的多肉,属于人工选育、杂交的品种,也适应了现代人的园艺要求。

像风信子或郁金香之类,如果插在瓶子里不管,花也开得很漂亮,灿烂之后就死去了。但如果一片郁金香种在泥土里,开花时很漂亮,只要种球在,可以年年开花,还会繁衍出新的种球。需要的是投入更多的精力。

园林在这方面属传统,有花房,有栽培条件,甚至有园林自己的一些栽培花卉的技艺,当然也在失传。而这,恰恰也是古典园林文化的一部分。

相关知识

上海那朵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怎么样
带花的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中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是因为()
一亿年后再相遇,还是那朵花
春天到了,带你去看苏州园林的“花花世界”
政府民间造园续写苏州园林历史
兰花幽赏|苏州园林请大家收藏这份春兰赏花指南
卖房救树!苏州园林设计师让300岁蜡梅凌寒开
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皆有花可赏,即便在萧瑟的秋季也有热闹的花事
广安岳池县花店地址,六朵花岳池县鲜花店推荐!

网址: 苏州园林的那朵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243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鹤顶兰花】
下一篇: 【白兰花描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