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①《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②... [详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举报/反馈
药材概述 常用药方 入药方剂 用药咨询 相关文章白茅根介绍
【别名】 茅根、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茅菅、白花茅根、丝茅、万根草、茅草根、地节根、坚草根、甜草根、丝毛草根、寒草根 【汉语拼音】 bai mao gen 【名称英】 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C.E.Hubb. 【成份】 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又含21%的淀粉。另有报道,从本品分离出白头翁素。根茎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薏苡素及芦竹素、印白茅素等
【加工采集】 春、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晒干后,揉去须根及膜质叶鞘。 【药材鉴别】 干燥的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时分枝,长短不一,通常长30~60厘米,直径约1.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浅棕黄色、微隆起的节;节距约3厘米。质轻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心黄白色,并有一小孔,外圈色白,充实,或有无数空隙如车轮状,外圈与中心极易剥离。气微,味微甘。以粗肥、色白、无须根、味甜者为佳。①《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②《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③《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⑤《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⑥《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⑦《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
【性味】 甘、寒。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正》:"甘,凉。"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无毒。"
入肺、胃、小肠经。
①《滇南本草》:"入胃、小肠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太阴、阳明。"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兼入足太阴、阳明经。"
④《本草求真》:"入胃、肝。"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宜忌】 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①《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②《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副作用】 家兔灌服煎剂25g/kg,36小时后活动受抑制,运动迟缓,呼吸增快,但很快恢复。静脉注射10-15g/kg,则出现呼吸增快,运动受抑制。1小时后逐渐恢复,剂量增加至25g/kg,6小时后死亡。 【归经】 归经_肺经 【植物形态】 白茅(《本草经集注》),又名:白茅菅(陶弘景),丝茅(《纲目》),万根草(《铁岭县志》),茅草。本植物的叶(茅草叶)、初生花序(白茅针)、花穗(白茅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肾炎②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用白茅根(干品)2两,水煎,每日两次分服。治疗28例,结果临床治愈(45天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21例,好转(临床症状好转,45天内各项肝功能的数值下降超过半数,或45天后完全恢复正常)7例。治疗后,主要症状大多在10天内消失,肝脾肿大在20天左右消失;谷丙转氨酶经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黄疸指数平均20.15天全转正常。未见副作用。
此外,白茅根曾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配合仙鹤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效果。
【药用部位】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来自何书】 《本草经集注》含有该成分的药品
贵州百灵
参考价:20.9元
肾炎康复片
参考价:31.5元
上药牌
参考价:27.9元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白茅根,白茅根副作用
白茅根的作用与功效及禁忌
白茅根泡水喝的功效与副作用
白茅根的作用与功效 白茅根的药用价值
白茅根,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茅根的功能主治
白茅根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茅根的用法用量和使用禁忌
白茅根的作用和功效
白茅根,一种草本植物的神奇根茎(了解白茅根的功效与应用)
网址: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白茅根的副作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39801.html
上一篇: 【巴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这些你都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