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保学院作物抗病遗传与病原致病机制团队在水稻抗性基因生物学功能解析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植保学院作物抗病遗传与病原致病机制团队在水稻抗性基因生物学功能解析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植保学院作物抗病遗传与病原致病机制团队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CR Q1 TOP IF5.8)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水稻光敏色素互作类因子(OsPIL1)已知在调控水稻生长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但未见其对水稻稻瘟病抗性调控作用的报道。本文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水稻栽培中同时实现高产和稻瘟病抗性的挑战,旨在揭示OsPIL1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水稻生长、谷粒发育和稻瘟病抗性的影响,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本文通过构建OsPIL1过表达转基因水稻株系,研究发现OsPIL1促进水稻生长、谷粒发育和稻瘟病抗性,进一步,借助多组学(转录组、代谢组和CUT&Tag)全面解析OsPIL1在促进水稻理想农艺性状(长势好、谷粒长和抗性强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作用明确水稻光敏色素互作类因子OsPIL1在解决产量—抗性权衡难题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育种“工具”。

杨静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已毕业硕士生赵添琦在读硕士生刘崇兰和唐萍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一作,罗琼教授为本文的修改提供了建设性建议。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32160643)、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2101AS070038)、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2305AC160006)和云南省陈学伟专家工作站(202305AF150124)等项目资助。

相关知识

植物免疫研究与抗病虫绿色防控:进展、机遇与挑战
中国农业大学科研院 科技论文 植保学院朱旺升教授团队揭示植物新型钙离子通道ACD6调节免疫反应的机制
研究揭示环境湿度调控稻瘟病菌致病力和水稻基础抗性的分子机制
无限风光在险峰——我科学家攻克长期困扰水稻生产的白叶枯病害难题
朱旺升团队Molecular Cell:揭示植物新型钙离子通道ACD6调节免疫反应的机制
康振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作物病虫绿色防控
Nature丨南农大植物病毒学团队揭示植物免疫受体监控病毒靶向激素受体诱导抗病新机制
我室植物病原细菌团队通过基因编辑创建了抗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水稻
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社员蔡应繁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杂志发表论文揭示长链非编码RNAs调控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网址: 植保学院作物抗病遗传与病原致病机制团队在水稻抗性基因生物学功能解析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439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荷花的抗病性与抗逆性基因研究
下一篇: PBJ | 六倍体龙葵基因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