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区域化更新”打造上海历史保护街区样板——黄浦区南昌路改造侧记

“区域化更新”打造上海历史保护街区样板——黄浦区南昌路改造侧记

漫步在法国梧桐掩映的南昌路上,感受着法式的浪漫与华美。在街边精致的咖啡店歇歇脚,那片若隐在斑驳树影里的洋房里弄,墙面的红磁瓦,斜坡陡屋顶,依旧还是过去的模样……今年4月,上海黄浦区南昌路东段多个修缮项目已经接近尾声,道路两边各式各样的老建筑,向来人们诉说着百年间发生的故事。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坚持历史文化保护与改善民生并重,在2018年启动的350米南昌路东段改造,采取区域化更新的修缮保护方式,历时三年,其背后体现的是上海对历史保护风貌街区“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也是上海探索历史保护街区“微更新”,倾力构筑“幸福家园”的真实写照。

“修旧如故”最大程度保护历史建筑风貌

记者走进100弄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映入眼帘的是清水平缝外墙,上面有着金山石门框与雕花门头,该建筑是南昌路众多石库门建筑的代表。其外墙青砖经过多年严重风化,门框与门头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我们结合历史图片与文字以及现场情况,采取‘批嵌+平色’的修补方法进行复原。”上海永嘉置业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周国强说,光这段“貌不惊人”的外墙,他们就做了8个样本,从墙砖深浅与缝隙粗细到修补痕迹,都略有不同。项目团队还请来老建筑修缮专家与周边居民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才确定最终修缮方案。

南昌路74号是新式里弄住宅水刷石墙面的复原则极大地考验了项目团队的耐心。改造前要多次对原有居民乱涂刷的颜色墙面进行冲洗被原,清洗时在墙面上先刷上草酸,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涂上脱漆剂,当中如果碰到烈日暴晒、狂风大作,还有脱落的风险。最后用高压水枪把墙面残留物冲刷掉,这样的流程被称为“给墙面敷面膜”。而对于破损的墙面,项目团队采用“水刷石工艺”,用沙子、水泥砂浆伴着色粉,调试出4种不同颜色的样本与原始墙面进行比对,最终颜色由专家确定。

微信截图_20210514100300.png

南昌路168弄小区内鹅卵石墙面的复原更是体现项目团队“绣花针”般的功底,建筑物复杂的建筑造型、选材、配色都给修复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项目团队经过反复论证确定用“鹅卵石工艺”进行修复。“我们先铲除破损的鹅卵石墙面至基层墙面,在基层墙面粉刷、上色后,再把与原始墙面鹅卵石大小、颜色相仿的石子均匀地洒在墙面上,最后检查墙面平整度与密实度,一遍遍微调,直至墙砖深浅、缝隙粗细与修缮设计一致为止。”施工人员解释说。

南昌路东段虽然短,却涵盖了新里、旧里、公寓、花园住宅、简屋等5种房屋类型,堪称 “万国博览建筑群”。每一类型,又对应着迥异的建筑风格,修缮时需要反复查阅史料,考证样式、材质,难度极大。“为修旧如故,保留不同建筑风格的原汁原味,上海黄浦区对历史建筑的外立面现状、门窗等确定重点保护部位进行考证,严格按照原式样、原材质、原工艺进行修缮,激活了整条道、街区的活力。”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安全监督科科长朱伟隽说。

街区改造下足“绣花”功夫

南昌路街区风貌的改造还体现着很多“精细功夫”,如很多沿街住宅的窗户原为木质,经过几十年的风吹日晒木头已经开始腐烂,居民自己改造的窗户也是五花八门。为了保护历史风貌,统一街区特色,项目团队将沿街窗户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选材和施工,采用铝合金材质,窗户的外形按照原来的样式逐一复原。

此次改造,将原有沿街店铺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经营业态也进行了统一调整,保留了对街区环境好的业态,更能体现慢节奏的生活气息。

在提升沿街风貌的同时,项目团队也着力于提升小区环境和居住水平。记者在南昌路84弄小区看到,新的地坪已经铺设,电瓶车停放位置也被装上了充电桩。小区还安装了智能垃圾箱房,新增AI识别监控,添置了绿化,整个街区通过综合改造变得整洁而又生机。

除精细化打造南昌路硬件外,项目团队以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问题为出发点,对老旧小区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点点滴滴进行统筹考虑,让南昌路居民感觉到老房子的温度。

“我是嫁到南昌路的媳妇,”已经住了几十年的叶阿婆自豪地指着自己家的厨卫说,“之前下水道总堵,夏天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如今告别了公用马桶的历史,下水道换上了新管道,还隔出了独立的卫生间,装上了扶手等适老化设施。”

经过改造,南昌路上的老建筑外观完整,清水墙砖、水沙石墙面配上统一的深色窗框和黑漆铁门,重新散发浓厚的历史韵味。沿街围墙立柱高度统一,路两旁小区住宅、商铺的外立面都得到了修缮,小区内部环境也得到了改观。看着修旧如故、又保留了原有滋味的南昌路,老居民们感慨:“像是回到从前了。”

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历史街区长期智慧保护和运维

当一个个充满烟火气和温度、承载丰富历史文化记忆、生活更加舒适的街区全新回归之时,历史街区的保护和运维的数字化转型就成为下一个关注的焦点。

南昌路历史街区将率先利用数字孪生技术,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技术等综合精细三维测绘技术对历史街区逐步开展数字化测绘,原真留存历史街区的风貌、建筑风格、重点保护部位等三维信息,采集、更新、迭代日常维护数据和重点智能感知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街区的长期保护和运维提供智能化、精细化的指导。

2020年,上海实行了修改后的《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历年来,上海公布了1058处、约3300幢优秀历史建筑,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及250个风貌保护街坊。“依据条例,上海秉承‘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在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保护建筑价值的前提下积极回应百姓生活改善需求。‘十三五’期间,上海累计实施近 75万平方米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同步推进近110万平方米风貌区内居住类历史建筑,以及250万平方米里弄房屋修缮改造工作,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如武康大楼、淮海大楼等,修复后不仅展示出沉淀的历史价值,还焕发出新的光彩,深受社会和市民群众的好评。”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城市更新处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黄浦区将在继续实施金谷邨、南昌路136弄、212弄、244弄等老旧住宅保护性修缮项目的同时,把南昌路东段街区改造的成果逐步由东向西延伸,通过实施区域化更新,塑造优雅生活街区品牌,以组合拳形式提升衡复整体品质,在留下历史文化记忆的同时,让街区更有烟火气,也更有温度。

相关知识

上海江阴路改造:保留一段没有修复,希望看到历史
黄浦:抓住城市发展的历史机遇,采取更实际的措施回应群众的美好期望
历史古街改造
城市历史街区公共交流空间景观设计
绿色智慧理念在历史街区的应用
打造“最美回家路” !银川市金凤区特色街区改造暖民心
哈尔滨花园街区景观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
打造花园城市 草桥标为样板
2023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⑤西城区法源寺文保区保护更新项目——烂缦胡同景观提升和试点院改造
“老夜市”化身“戏曲街” 武汉打造花漾街区

网址: “区域化更新”打造上海历史保护街区样板——黄浦区南昌路改造侧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6051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西直街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项目一期
下一篇: 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