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全球小农户在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经常遭受重大作物病虫害的威胁,而全球贸易、气候变化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病虫的传播和危害程度,对粮食安全和区域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为保障粮食安全,消除极端贫困,迫切需要向小农户们提供可持续性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主办的英文刊物《JIA》(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农业科学学报》)于2022年12月正式发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题。专题选取了四个重大病害案例和重大虫害案例,综述了不同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为农业绿色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据了解,四个重大病害案例分别为稻瘟病和麦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致命性坏死病、马铃薯晚疫病。重大虫害案例则以沙漠蝗为代表。
稻瘟病田间发病症状。《JIA》供图
在应对稻瘟病和麦瘟病方面,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刘文德研究员、孟加拉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农业大学的Tofazzal ISLAM教授和南京农业大学植保院的张海峰教授,提出了以基于病原菌无毒基因型布局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栽培管理为辅的稻瘟病、麦瘟病综合防治策略。他们还对稻瘟病和麦瘟病未来的防治,进行了展望和建议,包括加快鉴定和克隆水稻和小麦中的广谱抗病基因,培育和创制抗病品种、应用基于微生物组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快速诊断技术对植物进行检疫等。
在应对小麦赤霉病方面,来自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马忠华教授团队,从引起赤霉病的病原菌种类、毒素类型、寄主范围、病害循环以及病害分布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赤霉病流行成灾规律,阐述了赤霉病对经济、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抗病品种培育、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艺措施等方面综述了赤霉病防控关键技术。
小麦赤霉病田间症状。《JIA》供图
在应对玉米致命性坏死病方面,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周雪平团队,提出了加强种子检疫、推广健康种子、作物轮作、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等经济、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的作用。
玉米致命性坏死病田间症状。《JIA》供图
在应对马铃薯晚疫病方面,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的董莎萌教授与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周绍群研究员,共同探讨了抗性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与挑战,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关于利用植物源小分子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及RNAi技术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兴技术手段。
马铃薯晚疫病田间发病症状。《JIA》供图
在应对“沙漠蝗”方面,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张泽华课题组,介绍了沙漠蝗对农作物造成的严重威胁,并指出,植物挥发物、气候变化、土壤因子、天敌等,都可以影响沙漠蝗的行为,尽早发现和掌握沙漠蝗种群动态,对蝗灾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沙漠蝗防治的报道始于1860年,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阶段初步形成了沙漠蝗综合治理策略,也就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治理等多种措施的协同控制策略。
沙漠蝗。《JIA》供图
据介绍《JIA》,是一份创刊于2002年的英文月刊,由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承办。《JIA》作为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聚焦作物科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资源环境、食品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多学科原创性成果。近年,《JIA》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影响因子为4.384,较前一年提升54%,总被引频次8608次,稳居农业综合学科Q1区。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军
相关知识
小农户如何应对农业有害生物?多位专家共论综合治理方案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ppt
邱县农业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织金县农业专家服务团: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春暖花开季,如何应对花粉过敏?
应对极端天气,农业系统需要怎样的气候服务?
农业部副部长就《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答问
第二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ppt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北京农业植保迎来“超级专家”
网址: 小农户如何应对农业有害生物?多位专家共论综合治理方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6799.html
上一篇: 静宁果农王恩科:茄子花期的管理操 |
下一篇: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