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州市花都区,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察活动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60余名高中地理教师走出课堂,来到花山镇的东岭农场,开展了以“寻找化石”为主题的地理地方资源开发研学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地质学研究,意外发现的远古植物化石为研究花都地区的地质演化提供了新材料。
这项活动由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教研员张传玉主导,他认为,地理学科的魅力不仅在于书本的理论,更在于与自然的直接接触。此次研学活动围绕新课程标准中的两个课题展开,包括“描述地球演化过程”和“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为了确保活动的成功,组委会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刘晓艳进行理论指导,刘教授以“化石——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的记录者”为主题,为教师们提供了关于远古植物化石的详细介绍。在实地考察前,教师们查阅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专项学习了野外考察技巧和安全知识,充分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
当教师们踏进东岭农场,站在这片距今约3.5亿年的地层上,仿佛置身于一座巨大的地质博物馆。刘晓艳教授详细介绍了该地层的矿石种类,包括湘乡须羊齿、古芦木等植物化石,教师们在探索中交流想法,分享对地层形成的推测。正当大家沉浸在学习之中时,意外发生了:一位细心的教师在一块普通岩石中发现了一些形状异常的化石,经过挖掘确认,这些竟是远古植物的遗迹。
这些化石的发现,不仅对花都地区的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地证据,也为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及生物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尽管目前这些化石的具体归属仍需专家进一步考证,但它们无疑为地理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活动突破了传统地理课堂的限制,教师们亲自参与到真实的科学探索中去。张传玉指出,走出教室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方式,教师们不仅运用了地理知识,还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历史等多学科的视角,形成了跨学科的教学实践。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从多角度理解问题。
张传玉还提到,研学活动的成果将被转化为教学案例,进一步融入日常教学中。他们期望更多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探索中感受到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与无穷的可能性。这次活动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为学生创造了新的学习经验,让他们在探索与发现中体会科学的乐趣。
随着地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将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此次花都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促进了教育理念的创新,也为未来的地理教学形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 https://ai.sohu.com/pc/textHome?trans=030001_jdaidzkj
相关知识
重磅发现!花都远古化石揭示地质教育新模式
重磅!花都,发现远古化石
广州花都,发现远古化石!
远古发现
不可思议!三叶虫化石揭示的远古人类活动真相
远古发现丨科学家发现1.8亿年前蜉蝣“飞行婚礼”化石
2025长兴金钉子远古世界地质遗迹旅游攻略之银杏树化石
(远古发现)古生物学者发现约1.7亿年前的“花”
远古发现|古生物学者发现1500万年前热带雨林中的银缕梅
远古发现|这种1.7亿年前的“花”,你认识吗?
网址: 重磅发现!花都远古化石揭示地质教育新模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00468.html
上一篇: 山西省地质遗迹资源信息网 |
下一篇: 贵州首座国家级公园花落安顺,踏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