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阴阳相生,有无相成”:看徽州祠堂如何成就独特建筑辉煌

“阴阳相生,有无相成”:看徽州祠堂如何成就独特建筑辉煌

提到徽州,人们不约而同地就会想起曾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商帮群体,徽商。确实,徽商的诞生促进了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历史悠久的徽州并不仅仅诞生了徽商而已,还有辉煌的艺术成就,祠堂。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徽州的民居虽然清淡低调,优雅内省,但是祠堂却呈现装饰精美,金碧辉煌。

徽州村落的街道和小溪蜿蜒曲折一幅小桥流水人家之势,但是祠堂却开阔厚重。此件体现的治理就是祠堂为“阳”,民居街巷就是“阴”,祠堂和街巷阴阳互补、两仪相生,一刚一静,完美符合中国园林建造的“阴阳相生,有无相成”的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对徽州祠堂建造的独特性的研究,来发现这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巅峰究竟曾经有多么的辉煌。

一,徽州祠堂发展的历史过程,看祠堂是对后世子孙的精神羁绊

每个地方都有祠堂,然而为什么徽州祠堂回去的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建造的艺术价值巨大之外,徽州祠堂其实继承了很大一部分的中华传统美德,他对于后世子孙不仅是艺术价值,更多的是精神传承。

1,宋代徽州人钟爱理学,儒家思想蕴藏在祠堂之间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徽州祠堂。徽州祠堂数量特多,这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朵奇葩,祠堂分为总祠、宗祠、分祠、支祠、家祠等等,这其实就是蕴含着儒家的等级思想嫡系和旁系。而且在祭祀、执法等等祠堂内发生的宗族活动,也能生动地反映了儒教文化的原生态面貌,可以说祠堂与儒家相辅相成,为何儒家思想在此体现的如此细致入微?看我细细道来。

首先就是古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集儒学而大成的朱熹就是当地的著名“老乡”,朱熹曾说“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为四龛,以奉先世神主,聚族而居。”从中就能看出朱熹强调祠堂的重要性。你要是家乡出了一个名垂千史的名人难道不觉得自豪吗?所以徽州人对于朱熹发自内心地尊敬和爱戴,自然对他说过的话奉为“圣旨”,所以在宋朝时期徽州的祠堂开始蓬勃的发展,纷纷在居家之室设立先祖牌位或立家庙、家祠,用来祭祀祖先。当然,这种家庙、家祠和后来那些宗族共建的有前院、享堂、寝殿的独体建筑“宗祠”、“支祠”的建构又很有不同,供奉也有所不同,所以,徽州祠堂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

其次,徽州出名的是什么?是徽商,徽商的头脑十分的灵敏,人也非常的刻苦,所以一年四季基本上都在外面奔跑,然而儒家思想最强调的是什么?是根,落叶归根,根在徽州而人在外,虽然是生活所迫但是也是无根之人。因此徽州的宗族性商人群体才会以一宗一族的方式来建造祠堂,其目的就是要让在外漂泊的子孙后代莫忘本根,常回家看看,这其实体现的就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家族凝聚力的具体化表现形势。以祠堂为乡愁的物质载体,给在外的子孙精神寄托,和给在家的老弱妇女提供一个祈祷的地方来祝福在外亲人的平安的地方。儒家宗族、亲人之间的和睦友好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虽然在宋朝时期,祠堂刚开始初具雏形,但是它背后的人文主义关怀才是祠堂本身最重要的东西,儒家的一些美好品质都体现在这些气势恢宏的建筑之中,亲人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些建筑超越时间空间,凝聚在了一起,而且建筑的存在将能够把这些美好品质一直在子孙后代的心目当中一直流传,每一次的祭拜和每一次繁琐礼仪的重复,都是在复习祖宗留下的精神遗产。

2,明代君主强调宗法关系,因此鼓励祖宗祭拜,促进了徽州祠堂的兴建

明朝是徽州祠堂的迸射期,为什么呢?原因是,明朝统治者认为利用儒家思想,让百姓祭拜祖宗,强化宗法观念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据记载,明朝时期吏部尚书夏言上奏“臣 民不得祭其始祖先祖,而庙制也未有定则,天下之为孝子慈孙者,尚有未尽之情。”可见宗祠开始慢慢的有一些政治色彩,随后明世宗朱厚熜采纳了夏言的建议“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于是祠堂遍天下”。

就是这样,在天子的鼓励下,徽州祠堂的数量和规模开始得到井喷,越来越多的宗庙拔地而起,弘治《徽州府志》记载徽州宗祠有十五座,到了嘉靖年间依然有了二百一十三座祠堂,万历年间小小的祁门县就已经是“堂室家有之,不可胜载”,但是据记载县里面最少有五十三家。因此,虽然在宋元时期就有祠堂的出现,但是一直到明清时期,宗祠是真正的遍布山泽,成为徽州古村落最突出的特色,甚至有的距今超过千年,这也只有伟大的中华民族才有这样的习惯,为后世子孙留下了祖先的念想。那么宗祠的井喷为什么成成为徽州独特的建筑艺术呢?请看下文。

首先,有能力建造恢弘建筑的当然是当地的富家大户,试想一下,如果你家里有充足的钱,那你会让供奉自己祖先的地方破败不堪还是无比狭小?当然是有多气派就高多气派,这就导致了徽州的祠堂占地面积广,装修精美,雕楼玉器金碧辉煌。其次,邻居与邻居之间难道不会攀比?这可是关系到面子的问题,而且从风水学上来讲,宗祠比别人矮破就会被别人所压制,几世人都会被压一头,所以,相互之间的攀比是少不了的。

除此之外,最关键的因素是明清时期理学已经发展到了巅峰,徽州作为理学发祥地,其本身就重视理学,统治者现在也重视理学,所以锦上添花,于是加强了宗族之间的宗法关系,要求子孙认祖归宗,尊老爱幼,贤德能干,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这在如今看来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美好品质。

综上所述,在宋朝至明清之际,徽州祠堂的规模、数量都在不断的提升,除了归功于统治者不断的重视之外,还要得益于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徽州祠堂的发展虽然越来越辉煌,但是其内心的实质还是没有变化,就是要让子孙牢记祖宗,团结家族,父慈子孝,祠堂的越来越辉煌,也象征着徽州人民精神上的凝聚力越来越浓郁,这就是对祖宗最好的传承,所以徽州祠堂具有独特的魅力。

没有和其他地方进行一些对比,想必也难以说服大家徽州祠堂具有辉煌的独特建筑,接下来就与其他地方的建筑进行一下对比。

二,徽州祠堂有着其他地方所不一样的东西

既然是独特的辉煌建筑,那肯定就是有其他地方无法先比或者是没有的东西,徽州祠堂自然有其玄妙之处。

1,数量如过江之鲤,堪称“中国古祠堂博物馆”

徽州祠堂在宋朝兴起,算是比较早的了,而且数目非常的多,当然这个多是指建造的多,存世的也多。徽州祠堂在历史上全盛时期到底共建有多少祠堂呢?就拿汪、程两家来讲,光是他们的支祠就有恐怖的数千之多。根据《婺源县志》记载“祭祀先灵祠坛宇宙三百五十座,承宗继祖宗祠六百一十五座”,在一些著名的古村落中,徽州大族盘踞于此,他们人丁兴旺,支干分明,不仅有宗祠还有各种各样的分祠、专祠,这就导致了在徽州地区,宗祠的数量简直就是数不胜数。

据了解,黟县西南的千年古村落中的新安大姓中,光是孙氏宗祠尚古堂就有惊人的三十多所,一些小姓就只能拥有一所两所,但是加起来又是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数次。太平天国时期,曾国潘曾率领湘军扎住于此,曾国潘感慨曰“吾周游名胜,未有见汪氏祠堂气象巍巍,碧山依于后,霭峰拱于前,斯真乎莫尚矣”,从此就可看出,徽州之外的地方怕是没有如此宏伟的景象咯。

黟县西递村虽然不大,但是也有大约二十六所祠堂,黟县的南屏村,虽然人丁只有不过千人,但是宗祠就有十几所,而且蔚为大观在一条不过二百米的中轴线上整齐排列,给人以壮观震撼的感觉。以小见大,徽州的小村就有这么多的祠堂,那么那些世家大族居住的地方肯定更加的夸张,因此徽州祠堂被称为“中国古祠堂博物馆”,就是因为他在数量上首先有了压倒性的优势,而且保存良好具有其他地方没有的研究价值。

2,在功能的分区上能够帮助现代学者研究

徽州祠堂为什么多?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很多种不同的种类。品种齐全,共性个性兼备,这是其除了数量以外另一个重要特点。首先品种齐全,宋代朱熹制定家礼,规定臣庶祠堂之制以后,就有不少世家大族在建造居室的同时也建构家庙用来祭祀祖先,例如罗氏家庙等。

明朝嘉靖之后,统治者鼓励百姓建造宗庙祭祀先祖,徽州人民再结合朱熹的《家礼》,开始了详细建造宗祠的行动,在行动中分祠、家祠、支祠这样的祠堂占了很大的比例,以姚氏为例,有上姚祠堂和下姚祠堂,都建造的非常气势恢宏,还有祁门桃源陈氏五兄弟合理建造的“五门七祠”,都是当时文化熏陶下的产物,对于今天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所以,徽州这些分门别类的祠堂都代表着有不同的内涵,帮助当今的学者揭开徽州祠堂神秘面纱有着辅助作用。

3,记录有功之人

徽州祠堂还有个有意思的东西就是有一些祠堂,它不仅仅是单个家族的祠堂,它是提供给当地所有人去膜拜去参见的祠堂,一般这样的祠堂中供奉的都是曾庇护过当地的丰功伟绩之人。

在徽州,很常见的一些大家祭拜的庙,像忠烈庙,汪王庙一类。像忠烈庙中供奉的唐朝时期的张巡,许远两位将军,一般在大的节日是由地方上多姓共同祭拜,这两位将军就不仅仅是张、许两家的先祖,他们作为一方的守护神,受到百姓的崇敬。徽州汪华,曾做出了保护徽州六州的功绩,于是就被当地的百姓奉为“汪公大帝”,每年每月祭祀他,俨然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城隍神。像这样的宗庙在徽州比比皆是,寄托着百姓对这些大将军的感激之情,让徽州更有人情味。

除此之外,徽州还有一个特殊的吕堨报功祠,里面供奉的是一个叫做吕文达的人,这个祠特殊在是梁武帝命令所建。文达不是当地人,但是在他担任新安刺史的时候为了根治当地的旱涝之灾,文达带领着当地的百姓开挖水渠,吕堨渠长十余公里,成功引水灌溉良田三千多亩,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粮食问题,如此功绩当然值得赞颂,当地百姓因此在庙内供奉当初有功绩的官员,虽然在历代遭到过多次的毁坏,但是其精神可嘉,因此此祠屡屡被修复,就是凸显了当地百姓淳朴,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美好品质。

徽州祠堂因此有着独一无二的东西,徽州人民想要继承的就是那种人不独亲其亲的精神品质,所以在徽州才会有这么多有特色的宗祠,而且这些寺庙和宗祠在艺术建造上又有不同,因此,此地个性共性相存于彼此。

总结:

“阴阳相生,有无相成”,徽州祠堂除了有丰富的建筑艺术特色被世人所称道,它长存于世间还有成就自己独特的辉煌的关键是它的情谊、精神寄托,建筑毕竟是建筑,当人们忘却了它的来历,它就只有好看的外表。

而徽州祠堂能让后辈子孙世世代代记住它供奉之人的故事,让这份中国特有的情谊一直传递下去,这才是他成就独特建筑辉煌的秘密吧。

相关知识

徽州花事
徽派建筑影墙绘画作品
徽州植物文化内涵特质及其成因探析
无梦到徽州
徽州木雕装饰纹样及其创新之路
徽州木雕(三)丰富多彩的小腰板
油菜花是怎么成为景点的?一到春天,千年徽州为此沦陷
徽州传统聚落景观品质提升策略.pdf
洪建华:徽州竹雕《竹林七贤》
徽州竹雕

网址: “阴阳相生,有无相成”:看徽州祠堂如何成就独特建筑辉煌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0055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贵州10大奇特建筑
下一篇: 各地文旅场景“上新”活跃“夏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