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瞬间】
光明日报记者 陈冠合 吕 慎
早就听说武陵山的“精灵”黑叶猴,却从未在野外一睹它们的“芳容”。记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驱车前往位于贵州省沿河县和务川县交界的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欢迎!”61岁的护林员肖治金等在保护区管理站闸口。“能看到黑叶猴吗?”一跳下车,记者就迫不及待地问。“那得看它们的心情喽!”老肖憨憨地笑着说。
幼崽期的黄毛小黑叶猴依偎在母猴怀中。邹科摄/光明图片
听老肖讲,保护区建立前,当地村民曾大面积毁林开荒,导致黑叶猴的栖息地日益缩小、食物短缺,只能下山掠食农作物。时间久了,村民见猴就赶,猴见人就跑……1987年保护区建立后,为了配合野外监测研究,老肖从投喂获取信任开始,到后来与猴群“同吃同住”,花了20多年才掌握黑叶猴的生活习性。
“听!有动静!”老肖停住了脚步。“沙,沙,沙……”山林深处传来若有若无的响动。“哔——咻——嘘——”随着老肖三声有节奏的哨声,数百米外,十几个黑影一边发出悦耳的啼鸣,一边身手敏捷地摇动树梢,越跳越近。
“来啦!”记者按捺住激动,压低嗓音。“还有猴王,这是我认识的第四代猴王喽!”老肖轻声说。
透过望远镜,记者终于得见黑叶猴的真容:通体黝黑油光,两腮毛白,尤其独特的是头顶的毛向上竖起形成一撮“火焰”。“猴宝宝更可爱,毛发呈金黄色,随着个体成熟而逐渐变为黑色。”老肖讲解着。
“人工投喂会影响它们在野外觅食的能力吗?”看出记者的担忧,老肖笑了:“保护区在2019年就结束了人工投喂,现在山上种满了食物林,黑叶猴一年四季都不愁吃喝。”
日头渐高。山林中,人哨与猴啼,一唱一和,和谐而美好。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07日 01版)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知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瞬间】花棒,为沙漠而生
襄阳: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花草树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喂鸡萌宠乐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心灵的宁静港湾
邻里和谐相处标语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写在北京世园会开幕倒计时百日之际
“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角色是()
◎世界最大的黑叶猴繁殖基地——梧州云龙公园黑叶猴繁殖基地
营造绿化美化环境良好氛围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
网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瞬间】“精灵”黑叶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04604.html
上一篇: 用“陶醉造句”展现生活中的美好瞬 |
下一篇: 奇妙自然:太治愈了!花朵绽放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