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菊天牛
(1)识别特征:又名蛀心虫、菊虎。成虫多在5~7月发生,在菊花茎梢咬一圈小孔并在圈下1~2厘米处茎髓部产卵,致使茎梢萎蔫、容易折断。卵孵化后幼虫在茎内向下取食。有时在被咬的茎秆分枝处折裂,愈合后成微肿大的结节。被害枝不能开花或整枝枯死。
(2)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根部潜伏越冬,寄主达14种菊科植物。
(3)防治技术:到秋后要对田间进行老根残茬处理;从萎蔫断茎以下3~6厘米处摘除受害茎梢,集中烧毁;成虫发育期,趁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人工捕捉成虫;50%杀螟松乳油或10%吡虫啉200倍液灌虫孔防治成虫。
2.大青叶蝉(学名:Cicadella viridis)
(1)识别特征:成虫体长7~11毫米,最多可年生5代。成虫、若虫危害叶片,被害叶片呈现小白点,使其坏死或枯萎,此外,还可传染毒病。成虫善飞能跳,若虫活动能力较低;一般早晨气温较冷或潮湿不很活跃,午前到黄昏较为活跃。
(2)防治方法:喷施3%啶虫脒乳油或者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可杀卵)、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杀螟虫乳油1000~1200倍液。重点是在若虫期进行喷药防治。每天最佳防治时间为早春露水未干时。
3.蛴螬
蛴螬为鞘翅目多种金龟甲科昆虫幼虫的总称,幼虫咬断幼苗的根茎,造成苗枯死,成虫取食叶片和花,是菊花最主要的害虫之一。
(1)发生规律:4月份,地深10厘米地温稳定在14~15℃越冬幼虫开始危害,地温17 ℃以上达出土高峰;5月中下旬始见成虫,6~7月为盛期;6~8月为成虫产卵期,8~9月为幼虫危害盛期;10月开始以幼虫越冬。幼虫在2~10厘米表土层活动,危害菊花根系;其成虫(金龟子)白天潜伏于土中,黄昏时陆续出土咬食菊花茎叶。10月后陆续潜到33厘米的深土层中越冬。
(2)防治方法:
①冬季深翻土壤,捕杀幼虫;使用土杂肥等肥料时,一定要腐熟,以减少金龟子产卵;或者在沤肥时拌入适量的毒死蜱或者辛硫磷等农药。
②振落捕杀。利用成虫假死性,早晨振动树梢,用振落法捕杀成虫,或者傍晚人工捕捉低矮树木上的成虫。
③黑光灯诱杀。利用成虫趋光性,每年的5月下旬至7月下旬使用黑光灯、电灯诱杀成虫,效果较好。
④喷洒药剂,在农田边的植物上毒杀成虫。
⑤药物防治。种植前在土壤中掺入适量的杀虫剂;根据金龟子成虫白天潜入土层的习性,在农田地面撒药毒杀成虫。药剂可选用美曲膦酯(敌百虫)、辛硫磷、毒死蜱等(5%颗粒剂每亩2~3千克)。每公顷用美曲膦酯(敌百虫)2~3千克,化水拌粪土、菠菜和麦麸等,均匀地撒在田间菊苗附近,结合中耕除草翻入土中,毒杀成虫和幼虫。一旦发现害虫,可用美曲膦酯(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辛硫磷1500~2000倍液,或马拉松乳剂800~1000倍液,或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⑥灭卵,在金龟子产卵高峰期,在7月15日至7月26日连续喷药两次。可用辛硫磷1500~2000倍液喷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Gillette)]
(1)菊蚜一年发生20多代。以若蚜、成蚜危害菊花,群集危害幼茎嫩叶,影响茎叶正常生长发育。到秋后第二次盛发期群集危害花梗、花蕾,开花后还危害花蕊,并进入管状花瓣,严重影响花的生长发育及产品质量。
(2)生活习性:菊小长管蚜每年发生10~20代。3月初开始活动繁殖,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繁殖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田间的虫口密度较低,8月初开始回升。9月中旬到10月下旬为第二次繁殖盛期,虫口密度出现第二个峰值。从11月中旬起以无翅孤生雌蚜集中在留种株或菊茬上越冬。
(3)防治方法: 喷施3%啶虫脒乳油或者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可杀卵),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
5.盲椿象
盲椿象包括绿盲蝽、中黑盲蝽等种类,棉花产区危害非常严重,常混合发生,严重危害菊花的收成。盲椿象为长圆形中小型昆虫,有卵、若虫与成虫三种虫态,成虫能飞善跑,因此防治期间应抓住若虫期用药。
防治方法:防治时间应选在早晨或傍晚,每隔5~7天喷药1次。现蕾前,可喷施40%辛硫磷1000~1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或者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氟虫腈悬浮剂1000~1200倍液,10%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20%甲氰菊酯2000~2500倍液。现蕾后,可喷洒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2.5%菜喜(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
6.菊花潜叶蛾
(1)特征识别: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翅展约5毫米,全体为白色。幼虫体长4毫米,黄白色。5月间在叶子上产卵,幼虫孵化后,即钻到叶肉里蛀食,把叶肉吃空,蛀成一条条曲折的干空隧道,严重时可使全叶干黄枯死。一年发生3~4代,到10月间仍有发生。
(2)诊断:幼虫潜入叶表皮下蛀食,叶片上有数条潜道,导致叶片枯萎,早期脱落。
(3)防治方法:及时将被害叶片摘除,集中销毁。发生时使用25%的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2000~2500倍液,25%西维因(甲氨基甲酸-1-萘酯)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1000~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5%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
7.菊花瘿蚊(Epimgia sp.)
幼虫在菊株叶腋、顶端生长点及嫩叶上为害,形成绿色或紫绿色、上尖下圆的桃形虫瘿,为害重的菊株上虫瘿累累,植株生长缓慢,矮化畸形,影响坐蕾和开花。
一般于4月中旬在菊花田出现第1代幼虫,并形成虫瘿。5月随着菊花苗移栽,把虫瘿带入大田,苗田中发育的成虫也可飞迁到大田产卵,5~6月在大田菊花上发生第2代。7~8月发生第3代,8~9月发生第4代。此时正值现花蕾期,受害最重。10月上旬发生第5代,受害植株虫瘿成串,植株矮小。
防治方法:
①人工摘剪虫瘿和打顶。从菊花育苗田向大田移栽时,应先摘剪虫瘿后再移栽,摘剪下的虫瘿要集中深埋或烧毁,也可用开水烫。菊花瘿蚊的卵及虫瘿主要分布在枝条顶端,田间无成虫时,打顶并带出田间销毁可降低虫瘿量。
②利用天敌。5~8月是天敌寄生菊瘿蚊的高峰期,尤其7月第3代幼虫被寄生率很高,保护好天敌对抑制瘿蚊的发展有显著效果。
③药剂防治。可喷洒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进行防治。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杀死产卵成虫。
相关知识
菊花病虫害的防治.pptx
菊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症状、防治方法、如何用药
月季常见病虫害防治用药大解析(月季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柑橘花期病虫害多,如何用药才能保花杀虫?3个方法教你避免药害
花菊花病虫害防治措施
秋季花卉病虫害如何防治,秋季花卉病虫害防治方法
春季花卉常见病虫害与防治.pptx
菊花常见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资料
花卉病虫害防治措施.pptx
苗木病虫害: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蚧壳虫”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网址: 菊花病虫害、病虫害症状、防治方法、如何用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0624.html
上一篇: 植物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大全(留着珍 |
下一篇: 作物病虫害诊断步骤简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