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淄博花灯里的非遗故事

淄博花灯里的非遗故事

张灯结彩迎新岁,花鼓秧歌庆丰年。从东海之滨到西域大地,从平原旷野到雪域高原,非遗年俗活动为千家万户带去“年味”,吹糖人、剪窗花、做宫灯、蒸花饽饽,腰鼓、秧歌、剪纸……这个春节,全国各地“非遗过大年”。咱们来聊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淄博花灯的故事。

花灯是中国古代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它的发展与元宵节观灯、赏灯有着直接关系。

元宵节又叫“灯节”,始于汉代,盛于唐宋,传于明清。汉代司马迁建议汉武帝修改立法,在创建《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此后,各地都兴“闹元宵”“赏花灯”,伴随着社火、歌舞以庆升平。宋代,花灯发展到了新的高峰,样式变化万千。明清两代,花灯越造越奇,各种扎制行当极其兴旺,“秋色赛会”盛行,灯彩远销海外。新中国成立后,花灯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淄博花灯”“自贡花灯”“江淮花灯”交相争艳,使华夏古老的花灯艺术更加绚丽多彩。

淄博玉黛湖花灯会

淄博是中国传统花灯的故乡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汲取了南北两派之长,又有着自己的创新和特色。其鲜明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艺术造型、广泛的古今内容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2014年,淄博花灯荣登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博山八陡花灯会

淄博花灯兴盛于清初,主要有博山花灯和周村花灯两大系列,随着博山陶瓷琉璃业和周村丝绸业的兴起而大盛。

博山花灯的材料以“琉璃”为主,木制框架,琉璃镶嵌。因为有陶瓷、琉璃的绘画基础,所以花灯添彩形式繁多,绘灯内容丰富,加以琉璃珠的装饰使其造型华贵、高雅,乃全国一绝。

博山花灯十分注重宣传“孝文化”,最具特色的为“孝妇河的传说”大型故事灯组,由“颜文姜受虐”“太白金星赐鞭”“救助公婆成神”和“孝水欢歌”四组座灯组成,生动地展现了颜文姜的传说。

周村古商城花灯展

周村花灯的材料以“丝绸”为主,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宫灯、转灯以丝绸代替灯纸裱糊;各种形象的动物花灯多是采用彩绘、剪纸、书法等艺术手段加以装饰;展灯以当地民俗故事、成语故事为主,也佐以山水、花鸟等。周村花灯灵巧秀气,绘画细腻逼真,体现了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马灯”是周村花灯里的一大特色。它的外形多为宫灯状,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并带动其上粘贴的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像投射在灯屏上,图像便不断走动。因多在灯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案,当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因此得名。

周村走马灯

周村的盒子灯是从华北地区流传过来的。灯中套灯,最多达十几层,每层内容为中国民间传说和戏剧故事。

放盒子灯时,选高处将灯高高挂起,然后点燃导火线,随着导火线燃烧,一套套五颜六色的灯便依次坠下,牛郎织女、麻姑献寿、嫦娥奔月、十八相送、吉祥如意、连年有余的彩绘,一边燃烧,一边往下降,非常有趣。盒子灯代表了民间花灯艺人的最高水平,故被称为“花灯之王”。

盒子灯

一盏盏淄博花灯,讲述的是故事,照亮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传承。

对于大多数淄博人来说,花灯不只是传统文化,更承载着对家乡的记忆和情感。保护和传承这一项传统技艺,也是为了守护这座城市的文化灵魂。(淄博日报记者 耿雪 通讯员 刘茜丽)

原标题:《淄博花灯里的非遗故事》

相关知识

淄博花灯里的非遗故事
走进非遗——淄博花灯会
朝阳:非遗花灯庆元宵 传统文化润童心
夜上海|非遗花灯闹元宵
非遗小知识 | 花灯耀四海
春节元宵彩灯出售 非遗花灯造型定制 彩灯花灯制作 灯会展出公司 视频
非遗花灯璀璨,点亮濒危物种保护之路
花灯、扮玩、打铁花、听相声……周末嗨玩闹元宵,这份攻略请收好
【喜庆迎新春】花灯俏 福来到
移风易俗庆元宵 非遗花灯代代传

网址: 淄博花灯里的非遗故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1318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彩灯
下一篇: 最新!超2000盏花灯将点亮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