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要点:
月度渗透率越过50%,电动智能车迈入向后期大众转型的阶段
2024年4月上半月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售
26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50%,市场占比
首次超过燃油车。虽然只是短期数据,但对市场结构变化有指示性意义。
首次超过燃油车。虽然只是短期数据,但对市场结构变化有指示性意义。
根据我们在《2024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骑乘产业周期曲线,需求
与技术两手抓》中提到的“技术采用曲线”模型,市场进入50%渗透率阶
段后,将迎来创新型产品从“早期大众阶段”向“后期大众阶段”的过
渡。由于创新型产品不同渗透率阶段,消费者结构不同,在阶段转型期,
市场参与者将面对跨越“鸿沟”的考验。市场挑战者将利用这一机会获
得优势,原有市场的参与者将面临消费者偏好转变带来的转型压力。“后
期大众阶段”消费者偏好的典型特征包括:技术端,对新技术不敏感,
但对适合自己需求的技术敏感;产品端,关注产品对满足需求的完备性
和超预期,期待“开箱即用”、“傻瓜式”模式产品;渠道端,倾向于简
洁与尊重;价格端,倾向物美价廉;而品牌端,则对信赖的产品具有较
高忠诚度。事实上,由于可选消费品购买场景具有偏感性的特征,品牌
本身就是最大的“傻瓜式”一揽子满足需求方案的背书,对提升消费者
对技术、产品、渠道的认可度效果显著。因此这一阶段,品牌以及品牌
营销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与塑造,作用也更加重大。
小米模式对后期大众阶段及消费群体的印证
3月28日小米汽车正式发布,第一款产品SU7正式登场,并创造了4分
钟大定破万,7分钟大定破2万,24小时订单9万的傲人成绩。从后续
的大定用户调研看,小米汽车的模式和产品高度符合后期大众消费特征。
在客群端,小米汽车消费者以“首购族”为主,符合新技术产品进入过
半渗透率之后才考虑购买的后期大众客群特征。品牌端,调研显示小米
手机和其他产品用户在大定用户中占比较高。且多数调研用户表示,同
样是SU7产品,但如果品牌不是小米则不会购买。在技术产品端,切中
消费者痛点的防晒功能得到高度认可。品牌的“一揽子”式背书效果和
符合后期大众特征的产品与服务特征,使小米汽车成功启动,同时也开
启了智能电动车新消费阶段。
为什么令人困惑的流量内卷模式其实是后期大众阶段的典型招数
由小米汽车巨量流量基础所带动的现象级关注所引导,自小米发布会以
来,车圈开启流量时代,各主机厂一把手亲自下场,营销自身产品,争
夺网络流量。关于车圈流量的焦虑与分歧,以及对流量模式的可持续性
质疑也由此产生。消费品创业投资(VC)领域,对于十年前国内网红电
商的崛起有一个经典观点,认为网红电商本质上是消费者旺盛的品牌背
书需求,与消费品企业本身品牌不能代表消费者价值观之间矛盾的产物。
正是上述矛盾的存在,使得网红自身的品牌成为为消费品代言的替代品,
并预言随着消费升级,十年后中国将有一批世界级品牌涌现。我们认为,
电动智能汽车作为国内技术领先的消费领域,同时也是消费品中高价值
推荐|维持
过去一年市场行情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