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药学——药物剂量及煎煮法

中药学——药物剂量及煎煮法

GUIDE

导读

天气炎热,切莫贪凉中暑哦

公众号专注中医考研内容推送,每天10分钟,坚持带来大改变。

公众号内思维导图及考研总结内容均为个人原创,请尊重原创,切莫商用哦往期精彩回顾


中药煎煮

②方子煎煮、服用时添加的药物是否算作方子组成

一、中药总论

二、剂量、剂型

一、剂量

1市两(16进位制)=30g;

1钱=3g;1分=0.3g;1厘=0.03g

二、剂型

用药剂型不同则剂量也随之变化;

比如:

①人参用以补益脾肺之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常用剂量为3~9g,

而用以大补元气、急救虚脱则须15~30g。

②山茱萸煎服,6~12g,急救固脱可用至20~30g。

三、常考特殊剂量

1.清热类

鸦胆子→0.5~2g(龙眼肉或胶囊包裹吞服)

2.峻下逐水类

甘遂→0.5~1.5g(散),

大戟→1.5~3g(水),1g(散)。

芫花→1.5~3g(水),0.6~0.9g(散)

牵牛子→3~6g(水),1.5~3g(散)

3.开窍类

牛黄→0.15~0.35g(散)。

冰片→0.15~0.3g(散)。

麝香→0.03~0.1g(散)

苏合香→0.3~1g(散)

蟾酥→0.015~0.03g(散)

4.活血化瘀类

马钱子→0.3~0.6g(散)

斑蝥→0.03~0.06g(散)

血竭→1~2g(散)(学姐腿长一米八)

水蛭→1~3g(水)

5.攻毒杀虫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

硫黄→1.5~3g(散),

砒石→0.002~0.004g(散)

6.杂类

吴茱萸→1.5~4.5g(水)

芦荟→2~5g(散)

7.大量应用

15~60g→生石膏,土茯苓,金钱草。

10~30g→苎麻根,山药。

15~30g→芦根,龙骨,人参(拯危救脱),水牛角

山茱萸敛汗固脱→20~30g。

麦芽回乳炒用→60g。

南瓜子治血吸虫→120~200g。

灶心土→15~30g(包煎),60~120g(煎汤带水)

三、煎煮法

1.先煎【注释】先煎的药物多为矿石类难溶于水的药物,或本身具有较大毒性的药物

①矿石类:

石膏、水牛角、滑石[块]、自然铜、

海浮石、磁石、龙骨、石决明、

珍珠母、牡蛎、代赭石、龟甲、

鳖甲、赤石脂、禹余粮、灶心土[包煎]、

海蛤壳[包煎]、礞石[包煎];

②较大毒性:

川乌、草乌、昆明山海堂、雷公藤、附子[有毒]

2.后下【注释】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后下=不宜久煎(考题常常问不宜久煎的药物,等同于问后下的药物)

薄荷、青蒿、番泻叶、砂仁、豆蔻、

肉桂、沉香、檀香、降香、苦杏仁、

钩藤,紫苏叶、香薷、荆芥、决明子、

生大黄、鱼腥草、芥子

3.包煎【注释】多为黏性强、粉末状、表面带有绒毛的药物

辛夷、车前子、滑石[粉]、海金沙、

蒲费、五灵脂、儿茶、旋覆花、

蛤粉[海蛤壳先煎]、葶苈子、

礞石[包煎+先煎]、灶心士[包煎+先煎]

4.另煎【注释】多为贵重药材,为了更好的煎出有效成分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5.烊化【注释】某些胶类药物、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黏附于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后,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冲服如阿胶,鹿角胶。

6.泡服

【注释】又称焗服,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

番泻叶、胖大海、绞股蓝[亦可煎服]

7.冲服

【注释】贵重药为防止散失,常需研成细末制成散剂冲服

麝香、牛黄、珍珠、芒硝、竹沥、琥珀、鹿茸

8.煎汤代水

【注释】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灶心土

The End

NEW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了,我是小胡,未来的我们,无论走向何方,终会感谢现在这段称之为努力的时光。文章内容来自文献古籍与中医学教材,涉及图文部分源自中医学10版教材及网图,如有侵权,请及时留言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

陶御风:夏枯草有一个特别的煎煮法,你可能不知道哦!
中药汤剂煎煮法
煮法适用药物:草乌的中药炮制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紫菀药物介绍
中药学课件14. 化湿药
中药学/鸡冠花
中药的煎煮方法——何谓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煎汤代水?
中药学/密蒙花
掌握正确操作 避免煎糊中药
中药学/芙蓉花

网址: 中药学——药物剂量及煎煮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1674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科普问答|“海中万丛花”——海菊
下一篇: 具有降气化痰、降逆止呕功效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