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哲夫
提起玫瑰,人们可能马上会感到一股浓浓的异国情调,想起西方的情人节、法国的香颂《玫瑰人生》或者旧上海的《玫瑰玫瑰我爱你》。但谁能想到,玫瑰其实一直出现在中国古人的生活当中!
中国现代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有一个著名论断“华山玫瑰燕山龙”。苏秉琦先生认为,六千多年前的陕西仰韶文化彩陶上的花纹图案,就是玫瑰花。而“燕山龙”则是燕山北侧大凌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图腾。“玫瑰”与“龙”一样,同是中华的远古图腾。而两种文化的相遇拉开了中华文明的序幕。苏秉琦先生指出: “源于陕西关中西部的仰韶文化,约当距今六千年前分化出一个支系(宝鸡北首岭上层为代表),在华山脚下形成以成熟型的双唇小口尖底瓶与玫瑰花枝图案彩陶组合为基本特征的‘庙底沟类型’,这是中华远古文化中以较发达的原始农业为基础的、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火花’(花朵),其影响面最广、最为深远,大致波及中国远古时代所谓‘中国’全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了当时中华历史的全过程”。苏秉琦先生这一论断意义重大。首先,苏先生指出“中华”的“华”的本义就是“花”,而玫瑰花就是“花”的代表;其次,仰韶文化分支的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时代与炎帝黄帝的记载基本重合。“玫瑰”极有可能即是炎黄时代的图腾,而炎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开端!
当然,远古的历史由于过于遥远,依然迷雾重重,众说纷纭。“华山玫瑰燕山龙”的论断虽然响亮而严谨,但毕竟还是需要进一步的证实。但古书中对“玫瑰”的记载却层出不穷。玫瑰也一直出现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说文解字》解释“玫”为“火齐玫瑰也。一曰石之美者”,“瑰”为“玫瑰。一曰圆好”。这里的“玫”是美好的石头,“瑰“则是圆圆的珠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一个著名的“买椟还珠”的故事,其中对匣子的形容即是“为木兰之柜,熏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司马相如《子虚赋》也有“其石则赤玉玫瑰”一语,《上林赋》有”玫瑰碧琳,珊瑚丛生“句。李善的注释是“玫瑰,火齐珠也”。 “火齐”乃是一种“状如云母,色如紫金”的宝石(《太平御览·宝部》)。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余在汉东,得一玉琥,美玉而微红,酣酣如醉肌,温润明洁,或云即玫瑰也。”可见“玫瑰”是一种紫红色的珠状矿石。笔者认为,这里的“玫瑰”一词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和“赤玉””碧琳“一样同属偏正结构。“玫”用来修饰“瑰”。“瑰”是珠子,“玫瑰”则是“像玫(火齐)一样的珠子。”这和“琼瑰”的用法一样。“琼”是玉,“琼瑰”就是“像玉一样的珠子”。《左传》里记录了一个叫声伯的人, 梦见吃了“琼瑰”,结果流出来的眼泪也化成了琼瑰。声伯便感到生命到了尽头了。这个凄美的故事,或许也是后来薛灵芸泪凝成血、杨贵妃泪化红冰的原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玫瑰”一词才用来指代作为植物的玫瑰,开始了我们现在的用法。唐人李匡乂的《资暇集》说作为植物的”玫瑰“原名”梅槐“,因为传说这种植物乃是”梅“和”槐“合生之树。(见北京大学李丹婕博士《玫瑰本来不是花》)一文。然而早在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乐游苑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这里的玫瑰已经是灌木的”玫瑰树“了。唐代温庭筠《握柘词》“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这里的“玫瑰”显然是植物的玫瑰。南宋词人周密《醉落魄》词“待摘玫瑰,飞下粉黄蝶”,能摘的显然也是花。笔者有一句诗“玫瑰泻露和冰饮”,指的当然也是玫瑰花。三十年代的中国有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玫瑰花玫瑰花
烂开在碧栏杆下
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
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
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
好教我留芳华
曲作者是著名的民族音乐家黄自先生,词作者署名“龙七”,而这个“龙七”,正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词人、词学家龙榆生先生。这首歌曲写于日寇入侵的三十年代,以玫瑰托物言志,寄托了作者在乱离时代忧国忧民、渴望和平的感情。
玫瑰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里就专门记录了玫瑰的药效:“气香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肝经,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 药性考云∶玫瑰性温,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益。”并有“治吐血、 噤口痢、治乳痈、治肿毒”等用途。玫瑰也可制成玫瑰膏、玫瑰药酒、玫瑰保真丸等衍生产品。
《红楼梦》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里,“玫瑰露”引起了一段风波:厨娘柳妈向宝玉要玫瑰露给女儿五儿,宝玉便让芳官将自己的玫瑰露给了她。正巧王夫人屋里丢失了玫瑰露。曾与芳官闹过别扭的蝉儿就趁机向管家林之孝进谗,说五儿有嫌疑,想借此报复芳官。五儿被关禁闭审问。宝玉知道王夫人的玫瑰露其实是彩霞偷给贾环,但又怕揪出贾环伤了探春脸面,便自己将罪责揽在身上。而平儿也找到了彩霞问话,查出实情,便让林之孝将五儿释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红楼梦》里对玫瑰露的描写是“里面小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还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鲜艳而晶莹,十分诱人,而五儿的妈也想拿它给自己兄弟消消热病。无独有偶的是,《金瓶梅》里也有一款夏日清凉饮料”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听起来似乎也很不错的样子!
明清的文言笔记小说有一篇《玫瑰花女魅》,讲的是一个寺院的宁行者见一女子在窗下,便将其邀至房中。宁行者与女子对饮几杯,发现女子衣裳上有土气,问为什么,女子回答:“衣服放在箱子里久了,缺乏曝晒,只能用气蒸了。”女子在月色下的美态终于使得宁行者无法把持,云雨之后,宁行者终宵难眠。第二天送别女子,精神却开始萎靡不振。寺里和尚感到纳闷。后来发现房间里的玫瑰花,和尚大惊道:“这是一个女子坟前的玫瑰花。花开时若有人折枝,就一定会遇到女鬼报复。你昨夜见到的就是女鬼啊!你赶紧离开吧!”宁行者赶忙走人,但仍然卧病许久。后来只能还俗。这个故事虽然不免劝善戒色的说教意味,但也不乏曲折惊险。玫瑰女鬼既可爱又可怕的形象,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玫瑰的“国产”身份让人惊奇也让人振奋。在热眼向洋的时代潮流中,我们误以为玫瑰只是西方舶来的rose,却不知它来自仰韶先民的生活、来自汉大赋的记录、来自唐诗宋词的名篇、来自《红楼梦》的故事。玫瑰伴随着古人的日常,激发了诗人的灵感,演绎了无数精彩的故事,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我们的文化自信,有时候一草一木便可以撑起。
(作者微信公众号:典故里的中国》)
相关知识
中国的玫瑰
中国玫瑰之乡
中国,玫瑰最初的故乡
玫瑰在中国的栽培历史
中国苦水玫瑰市场前景
玫瑰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玫瑰花茶(中国花茶的一种)
玫瑰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第十二届中国玫瑰之乡·兰州玫瑰节
了解2024年中国玫瑰进出口的现状!
网址: 中国的玫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17851.html
上一篇: 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 |
下一篇: 玫瑰花花名的由来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