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9日 09:29 来源:南方网 黄春景
“七夕”临近,今天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消费市场也日趋走热,各路商家推出多种促销活动吸引情侣们。其中,黄金首饰、鲜花、巧克力等也进入了销售高峰,商家们大打“浪漫牌”,促销活动多种多样,节日气氛日渐浓厚。(8月8日《海口日报》)
又一个七夕情人节悄然而至,数据显示,七夕节浪漫一下,少则几百多则数千元的甜蜜消费,在不少人看来再也正常不过。对此,有人将当下的情人节消费趋向归纳为三种:一是将其娱乐化,二是将其商品化,三是将其荒诞化。在笔者看来,情人节商品化是最鲜明的特征。
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年轻人热衷情人节,消费力远胜中欧国家。无论是西方情人节还是传统的七夕情人节,该节日都会对当地节日消费起拉动作用。有专家表示,情人节已经成一种文化资本和创造出的符号,这个节日给商品赋予浪漫的意义,而商人们则建立一种商品与浪漫之间人为的关联,目的是让人们想到浪漫,就想到要商品,商品等于浪漫。
今年的七夕情人节也不例外,最终还是躲不过情人“劫”。七夕未至,促销战已启幕,只要您走访各大超市及百货商场便会发现,很多商家已经打出了“情定七夕”、“爱在七夕”这样的宣传标语,提前向市民们兜售起了“浪漫”。其中,餐馆、鲜花店成为预订消费最集中的领域。而在这一天,花价大涨、饭馆预定爆满、电影院排队已成了非常正常的事情。以爱情的名义消费七夕,不少人在情人节这天乐此不疲地消费,就是为了能让自己过个像样的情人节,哪怕是多花些钱也是心甘情愿。熟不知,正是这种“心甘情愿”的心态,往往让自己不知不觉地掉入消费的“甜蜜陷阱”。
为避免将“情人节”过成“情人劫”,消费者要做到理智参与“打折、赠送、买一送一”等促销活动,不要一味追求价格折扣。应避免受到促销误导,冲动购物,做出超出消费能力和实际消费需要的购买行为。虽说情人节的“甜蜜消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消费理念的提升和转变,但对于没有达到一定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切忌盲目崇尚奢靡的风气,要理性对待情人节消费,别让情人节完全沦为商品化。钱,在这个时代的确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和本该纯净的爱情糅合在一起时我们渴望纯真的爱情,都不愿看到爱情成了情人节的“一次性消费品”——“用完”就结束了。
一言蔽之,简单、温馨地过个经济型的情人节无可厚非,营造点浪漫气氛也属正常。而一旦被潮流牵着鼻子走,反而会失去情人节的温馨味道。对待情人节,年轻人的消费观应该趋向更加理性、务实,逐步从追求花哨的形式,转而追求温馨的内涵,如果你的情人节变成情人“劫”,或许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伴随着七夕情人节将至,爱情如何不被“消费”绑架,怎样躲避和化解“情人劫”,这是一道值得年轻人思考的时代课题。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相关知识
传统“七夕”被消费绑架 文化内涵缺席中式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就要到了,如何过浪漫七夕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七夕送女朋友什么礼物
一年数个情人节几多由商家人造 爱情频繁被消费
【七夕情人节花束】七夕情人节花束价格
七夕情人节礼物手工贺卡 七夕情人节贺卡
“天价玫瑰”情人节消费分层背后的情感商品化
绑架游戏
七夕情人节专题
七夕情人节鲜花,七夕情人节送什么花,七夕送花攻略
网址: “七夕”情人节别被商品化“绑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18249.html
上一篇: #七夕节消费主义陷阱... |
下一篇: 商家盯住七夕节讲究“特别定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