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恶神引发幼童啼哭?
泱泱大国竟陷偶像崇拜?
七夕节庆缘何成为玩具节日?
昔日平价文创遭到价格哄抬?
让我们走进
北宋时期七夕最大文创IP“磨喝乐”的创业故事
七夕节
也被称为“乞巧节”
是中国传统的节庆
一谈到七夕
人们的脑海里总会想起
“牛郎”、“织女”、“喜鹊”等意象
“穿针乞巧”、“摆七娘”、“拜七娘”等民俗活动
部分现代人将七夕认为是“情人节”
但你知道吗?
在宋代,已经有
将七夕隐藏IP开发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先例
而且这个七夕品牌在市场上闯荡得轰轰烈烈
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一度霸占了宋朝七夕时节的全部热搜
它就是
“ 磨 喝 乐 ”
磨喝乐:“谁叫我?”
1
从国外的神话故事当中汲取灵感,本土化为更加平易近人的娃娃形象。
磨喝乐的形象源自印度的 "摩睺罗迦"(Mahoraga),就是一款蛇首人身的形象。其名字来自梵文,为音译,所以有时又写成“摩喉罗”、“摩侯罗”、“摩睺罗”、“魔合罗”。
摩睺罗迦,天龙八部之一
唐宋之时,祆教与佛教的神明往往混淆一气。祆教沿袭着从西域传来的节庆,供奉着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神像。
这时节正巧与中土的七夕相近,于是每年阴历七月来临之时,信仰祆教的粟特人或波斯人,便要在市场上买卖祆神泥偶。
如此尖嘴獠牙的恶神自然不能够成为老少咸宜的亲密玩偶,经过了一番本土化之后,恶神演变成为了可爱的童子像,成为了宋朝受到孩子喜爱的的“芭比娃娃”和“变形金刚”。
此时,磨喝乐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不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多样。
2
不局限于单一的信仰,演化成为兼有娱乐游戏和启蒙教育的模印玩具
七夕时,女子除了向天乞巧,往往也顺带乞子。此外,在不久之后的七月十五中元节,习俗中亦要供奉 "化生童子",也有乞子之用意。
故而 "磨喝乐"也成了七夕、中元时分用以祈求子嗣的节物。
“庚申年(960)七月十五日,于阗公主新建官造花树新花树...又旧五色台子二十七,磨喉罗一十,瓶子八十四。”——敦煌文书中残存一叶记载的于阗公主于中元节施捨供品清单
随着社会信仰的变迁,“磨喝乐”的题材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不再限于童子像的单一表现方式,儒释道及民间诸神的造像在陶塑中均有体现。
“磨喝乐”不再作为单纯的偶像崇拜,而逐渐演化成为兼有娱乐游戏和启蒙教育的模印玩具。
3
借助七夕佳节做节庆文创产品开发,拓宽产业链完善多样化文化体验
在宋代,七夕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也是一年中风俗最盛、活动形式最为丰富的一个节日。
七夕前后,当时的东京汴梁(开封)城中开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称为“乞巧市”。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各式各样奇巧的物件纷纷上市。“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市场上更是万头攒动,水泄不通,乞巧物品的主角,便是“磨喝乐”。
“七月七夕,(东京)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东京梦华录》
七夕当天,儿童们也会被大人装饰一新,穿着荷叶半臂(短袖),手持新荷叶和双头莲,效仿“磨喝乐”的姿态,走街串巷,呼朋引伴,其乐融融。
大概类似这种cosplay吧...
粗略归纳起来,这种混同了波斯祆教、印度佛教与汉地传统信仰的风俗,大约自晚唐开始交融,历五代渐成规模。
入宋后这种习俗定型:七夕(乃至中元)非买磨喝乐不可,就跟逢年过节非要买标识性的商品一样,磨喝乐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其中大概少不了商家推波助澜的作用。
渐渐地,七夕节制作、售卖、供奉“磨喝乐”就发展成为一项大家喜闻乐见的节日习俗。
4
通过文化附加值升级达成身价一路水涨船高,打造贵族专享高级品牌
磨喝乐这项文化创意产业,随着宋朝的市场经济发展,价格亦水涨船高。因为这样奢靡的物价,还一度受到了许多人的批评。
织女虽七襄,不能成报章。无巧可乞汝,世人空自狂。
帝城秋色新,满市翠帟张。僞物踰百种,烂漫侵数坊。
谁家油壁车,金碧照面光。土偶长尺馀,买之珠一囊。
安知杼轴劳,何物爲蚕桑。纷华不足悦,浮侈真可伤。
───司马光《和公达过潘楼观七夕市》
北宋年间,一尺多长的磨喝乐,竟然要用一袋珍珠来买。到了南宋,磨喝乐的花样更多,不只是用泥土,更以珍贵香木、黄金、玉石製成,甚至有用象牙雕刻而成的。
一对制作精致的“磨喝乐”人偶,不仅穿有华丽的衣服,全身装饰有金珠牙翠制成的首饰,而且下装木雕彩装栏座,外罩红纱碧笼,价值达上千钱以上,是皇家和达官显贵们争相竞买的对象。
七夕前,修内司例进摩睺罗十桌,每桌三十枚,大者至高三尺,或用象牙凋镂,或用龙涎佛手香製造,悉用镂金珠翠。衣帽、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鬚及手中所执戏具,皆七宝为之,各护以五色镂金纱厨。制阃贵臣及京府等处,至有铸金为贡者,富姬市娃,冠花及领皆以乞巧时物为饰焉。——周密 《武林旧事》
磨喝乐从兴起,到受到追捧,再到如今的几乎消寂,只能在博物馆里追忆从前,也算曾经成就过七夕最大IP的市场价值,产品生命周期也是非常抗打了。
如今我们更多地是将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借助磨喝乐以及相关的记载资料回顾那个时代的人物风情,也是体现了文创产品的文化记载和传播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礼俗纷繁多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印记。七夕节庆的典型记忆不会因为历史的过去而消逝,我们需要多方面地对其进行了解,或许亦能从旧时文化创意产业的萌芽中获取经验。
另外,七夕在历史记载中的确不是情人节。
相关知识
宋代流行的“一年景”文化——对宋代器物图案兼备四季花卉装饰手法的解读
解读“七夕”文化内涵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牡丹情结论文范文 宋代文化中牡丹情结和文化解读有关论文写作资料
“七夕”与五粮液玫瑰婚典传递中国和美文化
【第38届菊花文化节】中国(开封)宋代名画文化创新大展添彩菊花文化节
七夕创意求婚大典方案
宋代文化影响我们太多
七夕创意求婚 七夕求婚创意
七夕的文化底蕴,远不止牛郎织女
七夕创意活动点子,七夕求婚创意方案
网址: 【解读】宋代的“文化创意”七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22178.html
上一篇: 星座查询 |
下一篇: 七夕の織姫、彦星の位置や距離と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