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保导刊》 2018年02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黄冲 刘万才 开通知网号
【摘要】:回顾我国病虫测报信息化发展进程,根据各阶段的技术背景、主要特点和关键成果,将我国病虫测报信息化发展分为起步发展、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和引领发展四个阶段。系统总结了我国病虫测报信息化建设在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传输网络化、分析处理自动化、监测预警智能化、预报发布可视化、监测数据数字化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以"统一系统平台、统一规范标准、统一终端应用,强化业务协同、强化互通共享、强化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病虫测报信息化发展推进思路。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智能排版>>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慧;张智;刘杰;病虫测报智能化研究进展[J];现代农药;2023年05期 2 张金锋;胡白雨;农业病虫害测报预警体系标准化现状分析及建议[J];生物灾害科学;2021年04期 3 刘巍;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阿特拉津、百菌清、溴氰菊酯和环氧七氯的微量残留[J];分析仪器;2021年02期 4 林峰;基于红外感应的稻纵卷叶螟智能监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J];浙江农业科学;2021年07期 5 梁勇;赵健;林营志;陈世雄;池美香;邱荣洲;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实蝇类害虫实时监测装置的设计[J];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04期 6 邱荣洲;赵健;池美香;梁勇;陈世雄;翁启勇;基于物联网的害虫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福建农业学报;2020年02期 7 范俊珺;黄奎;陆玉;农彬;物联网技术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预警领域的应用[J];云南农业科技;2020年04期 8 黄冲;刘万才;张剑;李吉环;徐元宁;李云龙;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精准测报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植保导刊;2020年07期 9 张振铎;张丹华;金正海;朱赛男;宁金峰;刘瑶;桑红翠;赵林红;建设现代化病虫监测预警体系 助力农药用量零增长[J];中国植保导刊;2019年02期 10 刘天金;中国农技推广(种植业)改革发展4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技推广;201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奎;不同包衣成分处理对西甜瓜种子萌发、壮苗及防病效果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21年 2 符首夫;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农作物昆虫识别与计数[D];江苏科技大学;2020年 3 郑行恺;海南省橡胶树炭疽病监测及其防治药剂施用技术研究[D];海南大学;2019年 4 王小宁;基于微服务的农作物病虫害上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洋;农业物联网用害虫数量自动统计监测装置[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2 杨秀君;曾娟;玉米螟标准化性诱监测器及其自动计数系统的监测效果浅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6年11期 3 袁冬贞;崔章静;杨桦;刘万才;谢飞舟;文耀东;胡小平;基于物联网的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7年01期 4 曾娟;陆宴辉;刘明;简桂良;李香菊;姜玉英;刘杰;赵宇文;刘盛楠;棉花病虫草害调查诊断与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与实现[J];中国植保导刊;2017年05期 5 焦桂华;曾娟;尚秀梅;刘杰;高空测报灯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黏虫的比较试验[J];中国植保导刊;2017年08期 6 黄冲;刘万才;姜玉英;陆明红;刘杰;杨清坡;微信公众号发布病虫情报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植保导刊;2017年10期 7 王标;谭小平;尹丽;李忠彩;何拥军;袁秋生;稻纵卷叶螟性诱电子测报系统试验初报[J];中国植保导刊;2017年11期 8 黄冲;刘万才;张君;马铃薯晚疫病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开发及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5年12期 9 黄冲;刘万才;姜玉英;曾娟;陆明红;刘杰;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年05期 10 邓晓璐;王培;马宁;刘卉;基于物联网的寒地玉米大斑病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向景葵;基于SVM的病虫害发生量预测与昆虫识别[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2 邓亚娟;河北省室外观赏树木蚧虫专家系统[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冲;刘万才;我国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化发展进程、现状与推进思路[J];中国植保导刊;2018年02期 2 刘万才中国农作物病虫测报50年[J];世界农业;1999年10期 3 屈西峰应加速我国农作物病虫测报分区的研究[J];植物保护;1989年01期 4 第三届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人员进修班在南京结业[J];病虫测报参考资料;1981年03期 5 唐向东;试论安徽农作物病虫测报体系的近期建设[J];病虫测报参考资料;1981年01期 6 徐建坡;王丽;冯学良;李岩;郑桂亮;董振起;天津市病虫测报体系建设成效及现状分析[J];天津农林科技;2021年03期 7 任立超;那片耕耘一生的土地——记永康市病虫测报站测报员施云亮[J];浙江林业;2018年03期 8 张凯雄;夏雨婷;杨俊杰;刘芹;湖北省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发展与展望[J];湖北植保;2018年05期 9 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研讨会在西宁市召开[J];吉林农业;2016年14期 10 本刊讯;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研讨会在青海西宁召开[J];中国植保导刊;201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富春;朱芳云;加强基层现代病虫测报建设的探索与思考[A];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7年 2 王银霞;张志凯;于世鹏;李俊伟;靳书波;浅谈做好病虫测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国彦;简论病虫测报[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4 章云斐;马祺;尹国娟;关于基层病虫测报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建议[A];现代植保建设创新与实践[C];2012年 5 王华弟;许渭根;严铁;谢子正;浙江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A];现代植保建设创新与实践[C];2012年 6 赵永根;卞觉时;蔡良华;电视预报技术在海门蔬菜病虫测报与防治中的应用[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丰举;平顶山市农作物病虫测报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吕建平;邓荣;翁杰;高光;徐丽学;任少华;新阶段云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发展的思考[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9 杨红美;加强测报技术研究,提高预报准确率及防治效果[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改变观念,积极进取,做好经作病虫测报与防治[A];植病、昆虫学会通讯3[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易军;扬州市桑尺蠖的生态特性及防治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段海 杜平;高台:病虫测报有了“虫脸识别”新技术[N];甘肃经济日报;2021年 2 通讯员 曹永清 付林巨;前旗开展森林病虫测报工作[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3 记者 周益臻;没文化也能搞病虫测报[N];广东科技报;2002年 4 彭司进通讯员 彭华 赵阳顺;保靖建立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长效机制[N];团结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旭;京津冀协同推广病虫监测预警技术[N];新农村商报;2018年 6 记者 任平;我省棉花伏蚜危害盛期在即[N];山西科技报;2008年 7 记者 王朝霞;我省植保挽回产量损失15亿公斤[N];甘肃日报;2011年 8 晓文;农业专家称:麦蚜虫将大面积发生[N];朝阳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林东升 张孝羲;764个市县有了病虫电视预报[N];农民日报;2004年 10 记者 王文化;河北:蟋蟀多了也成害[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知识
杭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主要做法及病虫测报灯应用成效
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智能测报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管理办法
农作物重大病虫智慧监测预警平台
我国RNA生物农药现状
棉花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推广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docx
我国花卉产业物流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宁波市化学农药减量 做法和成效
网址: 我国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化发展进程、现状与推进思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2608.html
上一篇: 青海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 |
下一篇: “互联网+”优秀案例:作物生长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