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剪纸,这一以纸为媒、以剪为笔的民间艺术,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潍坊这片民间艺术沃土上,高密剪纸历经数百年风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中华剪纸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齐秀花剪纸作品《金牛奋蹄》,被选为国家邮票图案。(资料图)
高密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洪武年间,大批移民自山西、河南等地迁来高密,这些人中不乏能工巧匠和剪纸能手,因此,不同的剪纸风格如涓涓细流般融汇到高密剪纸中来,为其注入了细腻且兼具南北韵味的艺术风格。
在艺术表现上,高密剪纸展现出刚柔并济的独特魅力。高密剪纸凭借阴剪留面不留线与阳剪留线不留面的技法,在纸面上勾勒出线条相连的灵动画面,仿佛船破水、犁耕地,刀锋游走间迸发出金石般的凝重与力度。特别是锯齿纹的巧妙运用,使作品在粗犷中透出精巧,质朴中藏匿灵秀,这正是高密剪纸区别于他乡技艺的核心特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齐秀花展示剪纸作品。
岁月流转,高密剪纸始终深深扎根于百姓生活的土壤,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载体。“高密的老百姓热爱剪纸,春节剪窗花、炕围子花、顶棚花,七夕节的乞巧花样,婚嫁时的喜花,日常生活中的云肩、帽花、枕顶花、荷包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齐秀花介绍说,“‘龙凤呈祥’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祈愿,窗花中的鸡形图案取谐音‘吉’字,蝙蝠缀边寓意‘福’满人间。‘年年有余’‘石榴开百子’等作品,则蕴含着人们生活富裕、多子多福的朴素愿望。”
高密剪纸艺人曹兆爱剪纸作品《连年有余》(资料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密的剪纸艺人们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其中,高密剪纸艺人范祚信以《中国民间十二生肖剪纸》《福禄寿喜》等作品扬名海内外,素有“巧女”之称的齐秀花创作的《金牛奋蹄》登上生肖邮票,让剪纸艺术走入千家万户。
高密剪纸艺人李金波作品《老鼠娶亲》(资料图)
千年技艺,今朝风华。高密剪纸从农耕文明的烟火中走来,在当代文化的土壤中绽放新芽。它以刀锋为笔,书写着百姓对生活的炽热情感;以纸为舟,承载着中华民间艺术的千年密码。当剪刀与纸张的交响再次响起,我们听见的不仅是技艺的韵律,更是一个民族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与传承。
新派融媒体记者:于哲/文图
编辑:冯淑杰 王洁钰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