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中药材的炮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食两用的红花花果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一年生草本,高约30~10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长椭圆形,先端尖,无柄,基部抱茎,边缘羽状齿裂,齿端有尖刺,两面无毛;上部叶较小,成苞片状围绕状状花序。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片数层,外层绿色,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尖刺,内层卵状椭圆形,白色,膜质;全为管状花,初开时黄色,后转橙红色;瘦果椭圆形,长约5mm,无冠毛,或鳞片状。1年生草本,花期5~7月,果期7~9月,高30~90厘米,叶互生,卵形或披针形,质地坚硬,两面光滑无毛,边缘有刺齿,头状花序,全部为两性的管状花,花冠桔红色。
3.现有技术中,对红花的炮制主要有以下此种方法:(1)红花: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花萼及花柄,筛去灰屑。(2)炒红花:取净红花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略有焦斑时,取出放凉。(3)红花炭:取净红花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红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4)醋红花:取净红花,加醋喷匀,文火炒至焦红色时,取出放凉。
4.红花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针对其药用价值进行的炮制,并没有一种能够发挥红花药食两用价值的炮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一种红花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6.(1)采摘,在2-4月份对头茬或二茬红花花果在每天中午12点之前完成采摘;采摘时选择花朵盛开植株,并连同红花花果与花朵一起采摘;
7.(2)运输,将采摘来的红花花果装筐,并在采摘完成后3h内运回加工车间,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通风避免红花花果堆积发热;装筐时选择有分层的塑料筐或竹筐;
8.(3)杀青,采用热风烘干的对运回车间加工车间的红花花果进行两段烘干从而进行杀青处理,其中一段烘干的温度为70-75℃,一段烘干的时间为4d;二段烘干的温度为90℃,烘干完成后得到的红花的水份<1%;烘干是采用蒸汽加热空气从而产生热风;杀青过程中及时排出红花花果所产生的蒸汽,必要时可以采用抽气设备进行排出;
9.(4)返潮,将烘烤完成后得到的红花花果置于潮湿的空气中进行返潮处理,控制返潮时间使得返潮后的红花花果中的水份<10%;可以平铺返潮也可以堆积返潮,为了确保花毛和花果完整,优选为平铺返潮,返潮时可以采用喷雾的方式增加空气中的水份;
10.(5)包装,对返潮完成后的红花花果采用大包或小包进行包装;所述的小包装中只装一个红花花果且通过内充氮气的方式进行保护;所述的大包装为设有内膜的包装纸袋,大包装内装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红花花果。
11.(6)分级,对包装好的成品红花花果进行分级,其中花果长度≥3cm且整体果型完
整、花毛齐整的为1级;花果长度为2.5-3cm且整体果型完整、花毛齐整的为2级;花果长度≤2.5cm且整体果型完整但花毛不齐整的为3级,其余的为次品;分级完成后得到的产品即为红花花果茶;
12.(7)存储,对分级完成后得到红花花果茶进行避光保存,其中小包装的保存期限为12-18个月,大包装的保存期限为4-5个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技术应用于红花花果的加工,使得制成的产品既具有红花的药用价值,同时又满足花茶的冲泡需求,从而能够很好的发挥红花的功效,实现药食两用;本发明还采用只装一个红花花果且通过内充氮气的方式进行保护小包装,克服了加工完成后的红花花果易氧化变质的技术问题,使得其保存时间可以达到12-18个月,采用小包装,一个红花花果可以作为一次冲泡使用,从而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本发明通过对产品进行严格的分级,确保了除了次品以为的产品中既有花果,也有花毛,从而能够保证产品既具有药用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制。
15.实施例1
16.一种红花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在2-4月份对头茬或二茬红花花果在每天中午12点之前完成采摘;采摘时选择花朵盛开植株,并连同红花花果与花朵一起采摘;将采摘来的红花花果装筐,并在采摘完成后3h内运回加工车间,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通风避免红花花果堆积发热;装筐时选择有分层的塑料筐或竹筐;采用热风烘干的对运回车间加工车间的红花花果进行两段烘干从而进行杀青处理,其中一段烘干的温度为70-75℃,一段烘干的时间为4d;二段烘干的温度为90℃,烘干完成后得到的红花的水份<1%;烘干是采用蒸汽加热空气从而产生热风;杀青过程中及时排出红花花果所产生的蒸汽,必要时可以采用抽气设备进行排出;将烘烤完成后得到的红花花果置于潮湿的空气中进行返潮处理,控制返潮时间使得返潮后的红花花果中的水份<10%;可以平铺返潮也可以堆积返潮,为了确保花毛和花果完整,优选为平铺返潮,返潮时可以采用喷雾的方式增加空气中的水份;对返潮完成后的红花花果小包进行包装;所述的小包装中只装一个红花花果且通过内充氮气的方式进行保护。对包装好的成品红花花果进行分级,其中花果长度≥3cm且整体果型完整、花毛齐整的为1级;花果长度为2.5-3cm且整体果型完整、花毛齐整的为2级;花果长度≤2.5cm且整体果型完整但花毛不齐整的为3级,其余的为次品;分级完成后得到的产品即为红花花果茶;对分级完成后得到红花花果茶进行避光保存,小包装的保存期限为12-18个月。
17.实施例2
18.对返潮完成后的红花花果采用大包进行包装;所述的大包为设有内膜的包装纸袋,大包内装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红花花果,大包装的保存期限为4-5个月。
19.对于1、2级成品,优选采用实施例1中的小包进行包装,对于3级成品及次品,优选采用实施例2中的大包进行包装。
技术特征:
1.一种红花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1)采摘,在2-4月份对头茬或二茬红花花果在每天中午12点之前完成采摘;(2)运输,将采摘来的红花花果装筐,并在采摘完成后3h内运回加工车间,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通风避免红花花果堆积发热;(3)杀青,采用热风烘干的对运回车间加工车间的红花花果进行两段烘干从而进行杀青处理,其中一段烘干的温度为70-75℃,一段烘干的时间为4d;二段烘干的温度为90℃,烘干完成后得到的红花的水份<1%;(4)返潮,将烘烤完成后得到的红花花果置于潮湿的空气中进行返潮处理,控制返潮时间使得返潮后的红花花果中的水份<10%;(5)包装,对返潮完成后的红花花果采用大包或小包进行包装;(6)分级,对包装好的成品红花花果进行分级,其中花果长度≥3cm且整体果型完整、花毛齐整的为1级;花果长度为2.5-3cm且整体果型完整、花毛齐整的为2级;花果长度≤2.5cm且整体果型完整但花毛不齐整的为3级,其余的为次品;分级完成后得到的产品即为红花花果茶;(7)存储,对分级完成后得到红花花果茶进行避光保存,其中小包装的保存期限为12-18个月,大包装的保存期限为4-5个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花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烘干是采用蒸汽加热空气从而产生热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花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包装中只装一个红花花果且通过内充氮气的方式进行保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花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包装为设有内膜的包装纸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的炮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食两用的红花花果茶的制作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采摘;(2)运输;(3)杀青;(4)返潮;(5)包装;(6)分级;(7)存储。本发明将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技术应用于红花花果的加工,使得制成的产品既具有红花的药用价值,同时又满足花茶的冲泡需求,从而能够很好的发挥红花的功效,实现药食两用;本发明还采用只装一个红花花果且通过内充氮气的方式进行保护小包装,克服了加工完成后的红花花果易氧化变质的技术问题,使得其保存时间可以达到12-18个月,采用小包装,一个红花花果可以作为一次冲泡使用,从而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从而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
技术研发人员:万春生 李美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理万福思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1/28
相关知识
一种红花花果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花果茶的制作方法
花果茶制作方法是什么
花果茶制作方法有什么
花果茶的制作方法有哪些
一种花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佛手茶,一种独特的花果茶(探究佛手茶的起源、制作方法和营养价值)
一种花卉标本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一种新鲜菜谱‑花生芽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花果茶怎么制作
网址: 一种红花花果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31749.html
上一篇: 德国花果茶详细介绍:特点 历史 |
下一篇: 花草茶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