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忠
比如中国画牡丹,是不是非得用胭脂?宋代画家李唐有一首诗:“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说的是画家的追求、创造与世人欣赏牡丹用胭脂画的理念不合。画牡丹用胭脂大受广大群众欢迎,而用黑白的水墨挥洒却不待见,从中透出了画家的高品和大众的审美差异。
当下,表现牡丹以什么风格、形式,用什么颜色?是不是非得要用胭脂?然后又怎样去欣赏?这不仅是画家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欣赏人群所遇到的问题。画画的人画什么、怎么画?是一个修养、审美问题;观赏者如何看?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普遍存在的审美观念问题。
绘画很复杂,它是多元、多形式的;有写实的、写意的、表现的、印象的、抽象的等等。怎么欣赏?欣赏什么?从什么角度切入?要很细地叙述这个问题,也只能逐个道来。
对于绘画而言,除了绘画的表现能力,技巧,画面处理等外,还牵涉到修养、趣味、意境等等。写实,不全指画的“象”,抽象也不是说没“形”,再进一步说,中国画和西方的油画、水彩等等,它们有共同点,它们是绘画,欣赏的切入点相同;但是也有区别,比方说材质不同,表现方法、技法不同。又比如中国画山水种类也很多,有历史传承,有具体画派,也有各种技法,最重要的是这画的品位,有没有格调。你要问一个人懂不懂画,他可能回答得很简单:画嘛,看它画得像不像,好看不好看,而且这“好看”的衡量标准也很单一。如果单从这个角度去评价作品的话,那么整个美术史就会显得非常的单薄。
绘画的审美和赏析远非那么简单。
画家的格调、气局,作品的“鲜头”、趣味、意境等等,都涉及绘画的审美。一个画家要做到如上说的格调、趣味、意境等,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对于一个画画的人来说,懂不懂画,是能不能提高绘画层次的前提。如果只知道把眼前的景物描摹下来,或者是依葫芦画瓢般的照搬,或者是完全没有自己想法的传承,这样的画家,恐怕只能是画匠而已。
审美是全面的修养,综合的融化。除了绘画的技巧表现,自然物象的认识外,审美的第一步是培养鉴赏绘画的品位、格调、意境的能力。中国画山水中的笔、墨,造型、章法、线条、色彩在一般人看来都差不多,其中妙处也浑然不清,就好比大多数没有接触过中国画的外国人,看齐白石画的“蟹”“虾”“荷花”“青蛙”,和老年大学国画班学员的作业也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呢?又比如西洋的油画,欣赏起来更是有难度,当然,尽管如今也早已不是单一的“油画要远看”的欣赏水平,但还是有不少人分不清荷兰大画家伦勃朗的油画与美术学院油画高材生之间的那种笔触、塑造、色彩、意趣等等之间的差别。
绘画对格调、修养、气息的认知无法教授,也没教材,这是一个综合学习的结果。绘画中的妙处可道出,却无法言教,只有自身修炼,和画家自己去悟。要提高绘画的审美,我们可以去翻翻古代的画论,古人早就把修炼、感悟、融化等道理从各个方面说得非常清楚、透彻。
明末清初的中国画家朱耷(八大山人)饱受丧国屈辱,历经辛酸磨难。他画的鸟禽白眼看青天,让人感觉到了对现实社会的辛酸,他的荷秆长长地延伸,似乎要表达自己的心境,他的花卉简约、萧疏,看破红尘,他的山水,寥寥几笔,走遍沧桑,满目苍凉。八大的笔墨是情怀,是心境,是叩问灵魂,是问天地的诉求。之所以在这里要提八大山人,是想告诉大家,在用胭脂色画牡丹之外,还有更多的形式、色彩和境界。
画画人须蓄养胸中清气、逸气、浩气。然何以蓄得?曰读书、行路,读书者,读词赋、散文,文哲、画论,求修养也;行路者,去山川、原野,森林、丘壑,汲气息也。我们欲求绘画中的涵涵大气,而当你熟读中国文学的精髓,打开胸怀,拓展眼界,研习华夏笔墨的智慧,你就会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崇尚格、雅,不拘常法。也许,当你全部具备了这些,你也会随心所欲去用胭脂以外的色彩、方式、方法。
我又想起李唐的那首“多买胭脂画牡丹”的诗,诗中的“时人”指的是当时代的人,或者是当时的达官贵人,他们趋于华贵俗套,不喜欢清淡高雅的水墨。李唐正话反说“时人”的“俗”,也指出了大红大绿的牡丹,喜爱者甚广的大众审美问题。
相关知识
怎样画牡丹:6种颜色画牡丹的画法
五笔教你画牡丹
大红牡丹,六种牡丹花之一:锈红牡丹怎么画?
绿牡丹怎么画?写意绿牡丹的画法是什么?
怎样画牡丹:国画牡丹技法秘籍,值得收藏细细品味
四幅范画,教你画彩墨牡丹
怎么画牡丹:一笔一划自学画牡丹花头
原来牡丹还能这么画!十招画好写意牡丹花头
跟我学画牡丹之牡丹画技法(第一篇)
视频 入门级教学带你画牡丹
网址: 画牡丹,不一定用胭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32925.html
上一篇: 鸢尾花语~ |
下一篇: 张大千《荷花图》赏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