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石彬
番茄花叶病毒是一种严重且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其症状主要为叶片皱缩和卷曲。生产中,掌握番茄花叶病毒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病规律,对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番茄花叶病毒病的症状
——番茄花叶病毒病的典型症状。番茄花叶病毒能在番茄整个生长期进行系统性侵染,早期发病会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叶片上有黄绿相间的花叶型症状,叶片皱缩,有黑褐色和灰白色小点。发病后期,番茄可能会出现叶组织死亡的迹象,黑褐色小点逐渐扩散造成整片叶边缘出现黄褐色坏死。发病初期,果实表面观察到褐色凹陷的病斑,着色不均,形状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随着病害的逐渐发展,病斑的数量显著增多,颜色也逐渐加深,直至发病后期,病斑转变为深褐色的僵果状态。后期果实会出现维管组织内部坏死(内部褐变)导致整个番茄果实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花脸”现象,即果实表面色泽斑驳,严重影响了其商品价值。
——番茄花叶病毒症状的形成原因。番茄感染病毒后,其植物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出现异常,导致叶片呈现出类似花瓣的形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花叶”现象。病毒感染会干扰细胞内的生理活动,如细胞壁合成、水分平衡和营养输送等。此外,病毒感染还会引发番茄的免疫反应,这可能导致细胞内部的代谢通路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叶片的形态和结构。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叶片细胞死亡或组织破坏,表现为叶片的褶皱和变形。
番茄花叶病毒病的病原物
番茄花叶病毒病的病原物是帚状病毒科(Virgaviridae)、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的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简称ToMV),是一种正链单链RNA病毒。它是一种具有全球分布的植物病毒,拥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可以感染茄科、十字花科等作物。
番茄花叶病毒病的侵染来源
传播的主要因素。从被病毒感染的番茄植株的种子及其幼苗中可以检测到该病毒,表明带毒番茄上收获的大多数种子为带毒种子,且带毒种子发芽而成的番茄植株也带有病毒,并成为新的初侵染源。
2.农事操作是该病毒病的主要再侵染源。番茄花叶病毒病主要通过汁液传播,接触摩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如种植过密、生长过旺、未及时整枝就进行农事操作,摩擦叶片产生的微伤口等。病毒还容易地转移到人的污染手、工具和衣物上,通过植物捆扎、修剪芽、收获等操作,传播至健康植株上。
3.昆虫传播番茄花叶病毒可以附着在咀嚼昆虫或动物的口器上,随昆虫活动进行传播。
1.带毒种子、幼苗以及病残体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带毒种子、幼苗等可以作为番茄花叶病毒初侵染源,也是病毒远距离
番茄花叶病毒病的防控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能够有效防治病毒病,利用番茄自身抗性是防控番茄花叶病毒病最有效途径。目前,各地都有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能够高抗番茄花叶病毒。建议在广泛推广种植前,先进行小规模试验,以确保该品种的适应性和抗性表现。
2.种子消毒是预防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种植前对种子应进行干热处理,可以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清水冲洗后浸泡催芽并播种。不同品种在进行种子干热处理前应先进行小规模预试验,找到合适的处理条件,以确保安全。
3.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减轻病情。进行田间操作时,要注意手和工具要充分消毒,减少人为传播。早腾地整地,早定植,结果期避开高温季节;还可利用银灰色塑料膜条挂在田间或冷棚的通风口防昆虫传播。定植前清洁田园,清除初侵染来源。
4.合理的药剂防治是控制病毒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在番茄花叶病毒病易发期,可以选用1%香菇多糖水剂1000倍-1500倍液,或8%宁南霉素水剂8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选用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30克/亩-50克/亩进行叶面喷雾。
相关知识
番茄变“花脸”是病毒在作怪
番茄变“花脸”咋应对
番茄花脸怎么办?番茄花脸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怎样预防番茄花脸果?关键在这4点!
5分钟搞懂番茄病毒病
防治番茄病毒病并不难,掌握好方法是关键!
番茄病毒病你知道几种?怎样合理防治番茄病毒病?(内附防治方法)
番茄病毒病
大樱桃花脸病是怎么回事?
苹果花脸病毒病用什么农药防治
网址: 番茄变“花脸”是病毒在作怪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34413.html
上一篇: 杀病毒—制剂对番茄花叶病毒病的防 |
下一篇: 裂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