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EB病毒通用“钥匙”首次发现,鼻咽癌将有疫苗可防?

EB病毒通用“钥匙”首次发现,鼻咽癌将有疫苗可防?

EB病毒(EBV)由于与鼻咽癌强关联而被大家所熟知。然而,被发现60多年来,EB病毒的感染机制及疫苗仍有一大片空白,如今这一现状正在被改写。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曾木圣、钟茜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关于EB病毒(EBV)感染机制研究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发现R9AP分子是EBV感染B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的通用型关键受体,颠覆了B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分别采用完全不同受体感染EBV的传统认知,为深刻理解EBV感染机制和新型EBV高效疫苗靶标确认提供科学依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钟茜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李燕副主任医师、张华副教授、孙聪博士及董晓东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基金支持。

接近90%鼻咽癌的发生与EB病毒有关,但其实EB病毒还能引起多种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EBV相关性胃癌、NK/T细胞淋巴瘤等多种肿瘤,年新病例近3000万。

EB病毒在人体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此前研究认为,EB病毒感染这两类细胞的受体不一样,其中EB病毒感染B淋巴细胞的关键受体是CD21(CR2)和HLA-II,但如何感染上皮细胞一直是个谜团。团队此前通过首创的EBV体外高效上皮细胞感染模型,已陆续发现多个EBV感染上皮细胞的关键受体(如介导黏附的NMHC-IIA、介导内化的NRP1及触发膜融合的EphA2)。

对于EB病毒如何进入上皮细胞的受体机制,研究团队自2014年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上皮细胞模型、类器官模型等。

最终,跨膜蛋白R9AP被发现,它是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潜在通用“钥匙”。

研究发现敲低R9AP能显著降低EB病毒的感染效率。同时,这一发现在多种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系中也得到了验证,发现R9AP基因沉默/敲除、R9AP衍生肽或抗R9AP单抗均能显著抑制EB病毒感染,而过表达R9AP则促进感染。

这证明R9AP在EB病毒进入B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过程中均起关键作用。这个共同受体的发现,颠覆了B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分别采用完全不同受体感染EBV的传统认知

除此之外,研究还隐藏有多重“彩蛋”,包括首次揭示了R9AP在细胞膜的双向定位能力,能“抓”住EB病毒进入细胞,这拓展了对其生物学作用的理解;阐明了R9AP在两类细胞中分别与已知的关键受体(B细胞中的HLA-II和上皮细胞中的EphA2)是多受体协作模式,呈现高度统一的EB病毒感染核心机制。

更重要的是,通用受体R9AP的发现,将为后续开发靶向该通路的高效、广谱抗EBV药物和疫苗提供了直接的分子靶标和坚实的病毒学基础。

曾木圣透露,团队已携手企业启动了EB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究,计划用EB病毒的糖蛋白做亚单位疫苗,这将比整个病毒的安全性要高很多。针对已感染EB病毒人群,团队亦启动有另一款治疗性疫苗研究,寻找高保护性抗体和靶标,阻止EB病毒致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中肿专家团队捷报频传,在鼻咽癌临床研究领域,连续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发表了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不断改写国内外诊疗指南,推动鼻咽癌进入新的免疫治疗时代。

参考来源

广东卫生在线《颠覆传统认知!广东专家发现EB病毒通用“钥匙”,鼻咽癌将有疫苗可防?》

https://mp.weixin.qq.com/s/u5y51NRvhabeqycryvEglw

https://mp.weixin.qq.com/s/qjiApoj2ubiqoh_L6ZzPjg

相关知识

【科普】体检发现“EB病毒”阳性,你就“染上”鼻咽癌了吗?
射干可治疗鼻咽癌吗
感染EB病毒不要慌,一文帮你看清它,附上消除病毒的办法
第一个发现的植物病毒是()
接种天花疫苗或可防艾滋病
纪念HPV疫苗之父:因为他,人类首次有底气“彻底消灭”一类癌症
科普: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为何这么“慢”
我国在疫苗研发领域获重大突破病毒可直接转化为疫苗
病毒疫苗的研究与疫苗开发 .pdf
清华百人计划发表植物病毒研究新成果

网址: EB病毒通用“钥匙”首次发现,鼻咽癌将有疫苗可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3447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每支499元,首款国产九价HPV
下一篇: 日本知名花卉艺术家首次来中国,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