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园艺疗法在北京国家植物园景观改造中的应用探讨

园艺疗法在北京国家植物园景观改造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 为提高城市植物景观为人服务的功能,在景观改造中加入园艺疗法的因素。阐述了园艺疗法的重要意义和理论基础,园艺疗法园的设计依据,并以北京国家植物园内的园艺疗法福祉园为例,提出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园艺疗法园在原有地区植物特色的基础上,需具备通畅易达的道路布局、对人有益的植物品种及配置方式、与植物景观融为一体的园艺设施等,最后指出园艺疗法园的构建应具备包容性、私密性、舒适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 园艺疗法;园艺设施;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1.040

园艺疗法是一种利用园艺活动来治疗和改善人们身心健康的方法。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对园艺疗法的定义为: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1]。我国对园艺疗法的定义,是指通过植物、植物的生长环境及与植物相关的各种活动,维持和恢复人们身体与精神机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而接触绿色植物的机会减少,致使我国亚健康、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数量急剧增加。2022版《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3]指出,我国2021—2022年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当缺乏亲人和朋友支持的时候,抑郁风险检出率(32.3%)远高于平均水平(10.6%),由此带来巨额的医疗费用,增加人们的生活负担。

植物景观可缓解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压力,应充分考虑人们的潜在身心健康需求,引导人们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与行为方式,积极探索构建一个良好的蕴含园艺疗法理念的可资借鉴与复制的园艺疗法服务体系[4]。因此,依托绿色自然环境实施的园艺疗法,能够达到治愈或缓解心理疾病的疗效,开展园艺疗法是大势所趋。

园艺疗法依托于园林的植物环境,通过引入园艺治疗师的组织指导机制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园艺治疗方案,强化了园艺疗法活动过程中人与环境的互动,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从而超越了单纯的被动式感官体验的范畴,把有组织的园艺活动提升到循证医学的专业高度,以获得更大的健康效能。开展园艺疗法的场地多选择在园林景观中,如:城市近邻的林地、植物园和公园、小区绿地、社区花园等[5],能够为园艺疗法提供最佳的实施场地是园艺疗法园,内容包括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符合人体尺度的园艺设施,特别是园艺疗法实操活动的场景,如场地的易达性是否良好、园艺设施及工具是否具有安全性,自然环境是否远离健康风险因素的侵害等条件,都成为园艺疗法园设计中的关注重点[6]。园艺疗法活动场所的诸条件,不仅影响活动的形式、内容、植物栽培种类的选定,而且还影响与患者身体状况相关的日照、气温、湿度与风力等气象条件[7]。因此,园艺疗法园是将人与自然完美地连接在一起的桥梁,是园艺疗法活动开展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园艺疗法的理论基础

1.1" 亲近自然理论

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人可以通过植物获取有益的情绪。中国古代以农耕为主,农耕仰仗于自然,所以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注重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就是随其自然,而被植物包围、哺育过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这种感觉被深深地印刻在心灵深处,形成遗传基因[6, 8]。现在“自然缺失症”是城市亚健康人群形成的主要因素,人类有回归自然的情感,人们可以从植物中获取平静,看到植物后心灵会受到慰藉。

1.2" 感知反应理论

园艺疗法建立在人类神经系统可感知反应,促进人的身体康复。以五感为主的感知刺激、心理机制中的情绪反应、大脑机制的神经免疫作用协同构成了人类神神经系统了感知反应理论[9](见图1)。在康复医院使用重复练习的疗程来训练病人的肢体与感官,而园艺疗法能够将枯燥的练习转变为愉快的园艺活动的经验,给参与者安排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园艺实践操作的活动,包括平整土地、播种浇水、施肥修剪、采收等。

2" 园艺疗法园的设计依据

园艺疗法园的设计可以分为3个部分:空间布局及道路系统、园艺设施的布设、植物景观的配置。空间布局要因地制宜,减少铺装,增加绿色植物的空间,随地势进行无障碍的道路系统,要防滑、宽窄适中,增加环形步道。因园艺疗法重视在参与实操活动中恢复健康的价值和作用,因而其疗愈环境需要规划设置相应的园艺设施来保证园艺活动的正常进行,增加视觉的爽心悦目,触感的真实,尺度适合人的需要、满足五感要求,例如:地面花床相当适合,如果个案执行受限,要避免做弯腰的动作,这时可以考虑以高位花床来取代。高位花床使用不同材质的材料,增加触感的不同,如玻璃钢、防腐木等,栽培土要提高到离地面60 cm以上,植物则安置在站立的高度或轮椅使用者均可以方便操作的位置,花床不超过120 cm宽,从不同角落都触摸到整个花床。不论参加者的园艺程度如何,每个参与者总会找到合适的活动,园艺设施要照顾特殊群体的需求,如对于老年人的园艺活动,在园区设置分布合理的座椅则是必不可少的设施。

植物配置中要利用植物增加空间层次感,突出表现植物的五感和四季的变化。空间层次感以乔灌草的群落模式构成,五感由具备各种特性的植物配置在一起组成,视觉上,每种色彩都能产生一种电磁波长,促使观者腺体分泌激素,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肌体,达到调节人体内色谱平衡,起到保健作用。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疗愈效果,如蓝紫色令人安静且平和情绪,植物配置时可以选择泡桐、紫丁香、鼠尾草、荆芥等开蓝紫花的植物;听觉上,不同的植物会在风雨声中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形态的叶片撞击,也会产生优美的听觉景观,涌泉跌水的设计和植物引起的虫鸣鸟叫也能创造美妙的声响[10],选择荷花、美人蕉、响叶杨等大叶植物,有风或下雨都会有自然的声音;触觉上,不同植物叶片、枝干、花朵等有不同的感知,或柔软,或光滑,或粗糙等,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在植物配置时选用不同质感的植物,如紫薇光滑的树干,银叶菊和棉毛水苏叶片密被白色绒毛等;嗅觉是园艺疗法园设计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对于观赏性芳香植物自身挥发出来的有益物质,如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杀菌消毒、驱逐蚊蝇的作用,进而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可以为视力不好的人群提供服务,充分利用这个功能来改善城区绿地的保健效益,因此要增加芳香植物的应用。芳香植物包括香花植物和香草植物,香花植物指鲜花具有香味的芳香植物,如玉簪、腊梅、丁香等,香草植物指全株或地上部均具有芳香气味的草本类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紫苏、薄荷、留兰香、马鞭草、香芹等[11],按照它们不同的气味、季节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由于药用植物在成长过程中逐步释放出具有特定医疗功能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着特殊的影响,如保持花卉和常绿、落叶等树木间的均衡配合,以营建富有开放式和私密性的游憩空间等,如把桔梗、甘草、柴胡药、黄岑等药用植物加以合理搭配栽植等,不但可以运用艳丽的颜色让人缓解心情、舒适身心,而且还能够利用散发的气味起到杀菌除害等作用[12],进而增加了对疗法园内景观的丰富。受季节交替的气候环境影响,植物本身的生长习性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在植物搭配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自然因素,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季节交替时的气候变化。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耕播种,植物本身的生长也是,由春到冬,重复发芽-开花-结果-凋落的变化趋势。如果在物种选择上过于单一,则会出现某个季节风景过于萧条的景观。

3" 北京园艺疗法福祉园案例分析

3.1" 总体设计

2015年,在国家植物园(北园)内蝴蝶温室南侧原有园路和植物群落的的基础上,建成了北京第一个园艺疗法福祉园。植物园和公园是一类开放空间,具有安全的公共服务功能,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密切联系,是园艺疗法项目合适的实施环境和基地。依托于植物园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沛的植物资源、强大的技术维护能力,植物园类的空间可以开辟一个角落或园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的园艺疗法活动[6]。北京园艺疗法福祉园总面积2 640 m2,长66 m,宽40 m,分为五感区和体验区两个分区(见图2)。整个花园的空间为半私密区域,外围有黄杨和桧柏围合,入口小广场的位置连接2 m宽的园路为主轴线,主轴线两侧及北侧为体验区,主轴线南侧为感知区,园路系统为简单的直线和环形健身路,每个拐弯处均采取弧线拐角。地面采用多种铺装材料,2 m宽的园路为青石板,1 m宽的园路是不同颜色的透水砖,视觉不好的人群可以通过触感,增强空间认知的自信。园区共有5处坐凳,每处均构成私密的小休息空间,克服了北京康复花园在空间布局上私密空间较小较少的问题[13]。总体布局简单,尽可能满足所有人园艺疗法需要的空间,让人们在拥挤的城市空间中,可以通过林荫小路进入到一片私密的小的休闲空间中,增加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3.2" 园艺设施

福祉园体验区的设施有浅盘抬升种植床、扶手栏杆、不同高度的种植池、条石座凳和卵石垫脚铺装,并在建设过程中保留了有价值的乔木如庭院内的白玉兰及原有的建筑物。具有“坐姿园艺”功能的 L型浅盘抬升种植床是用防腐木制作的,边角成圆弧状,表面打磨平滑长边3 m,短边1.8 m,在短边上设置了栏珊,可以栽植悬挂的植物,总高1.8 m,种植槽高80 cm,宽50 cm,种植槽深20 cm,便于参与人不弯腰或坐着轮椅就可以参加园艺的种植活动,伸手可够到种植槽的每个位置(见图3)。使用玻璃钢材质不同高度种植容器合成一个独立的活动空间,地面铺装了植草格,既保证了人踩上去的坚实度,又保证人接触到土地。白色两层的种植槽,高层的是高80 cm、宽45 cm,矮层的是高50 cm,宽20 cm ,可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人同时活动。在环形的散步道配高80 cm的明黄色栏杆扶手,可满足行动不方便的人,扶着栏杆行走或进行康复锻炼;在栏杆的两头,设置了花岗岩的条石坐凳,高40 cm,长400 cm,在石凳脚踩的位置铺了卵石,可以按摩脚底。

感知区的设施:环形散步道由灰色透水砖铺装,防腐木坐凳的位置、脚踏的位置铺了卵石,人们可以在卵石面上踩一踩,触及脚底进行足底按摩。沿着林荫树走就进入到池塘和弧形坐凳区,池塘内的蛙鸣、树上的鸟叫增加了听觉感,小池塘为整个花园活跃了气氛。花园的园艺设施使用了不同的材质,不同颜色可以服务于特殊人群,视力弱的要靠触摸定位,身体不便的无障碍进出等,如升降式吊篮、抬升种植地、浅盘植池等,因此设计很好地将园艺设施融入整体环境而不显突兀。园艺疗法福祉园可以长期举行活动,例如组装园艺花架活动、亲子花卉栽培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优美的自然景色不断吸引市民前往,人与自然的互动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

3.3" 植物配置

植物的合理应用能够改善局部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环境,植物群落对空间的限定能够改变使用者的心理状态,植物景观的观赏性能够影响使用者的情绪等。北京的气候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园内保留原有对人有益处的乔木,玉兰、桧柏、垂柳、黄杨等乡土植物的庭荫,丰富了颜色,气味好,触觉新的多年生植物,对于多年生和一、二年生植物,能够充分展现其生命过程,运用同理心,理解人的生命过程,充分地拉近人与园艺的距离,这也是园艺疗法的内容。利用植物高度、形态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配置形式多样,有乔灌草搭配、乔灌搭配和乔草搭配 3 种形式。植物景观空间大多为半开敞空间,空间私密性相对较强。园艺疗法福祉园的植物明细及五感的应用见表1。

4" 总结

园艺疗法园的构建要具备包容性,其使用对象是所有人群,从儿童到老年人,从特殊群体到健全人都可以参与这一无副作用的疗法[14-15]。将传统的社区花园或康复花园增加园艺疗法的成分,进而转变成园艺疗法园,扩大至公共区域,甚至更广泛的领域。 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将健康人和非健康人的活动区域划分得过于明显,会令人不舒服。为了每个人能够享受自然的乐趣,不应刻意强调园艺设施为残疾人或特殊人群使用[15]。

园艺疗法园的构建要注重空间的私密性、舒适性与安全性,这对使用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场地道路要简单明了形成无障碍通道,园艺设施要符合人体尺寸要求,尽可能为特殊人群布设一些设施,如为视觉障碍人群设计的道路宽阔平坦且为直线形;在可能的障碍处都有鲜明的标识;脚下的质感根据高度和方向的变化而有区分;为行动不便的人群设计方便轮椅平坦的或符合坡度要求的出入口和宽阔平坦的道路,抬升的花床或容器;为残障人士特殊设计的园艺工具等。

园艺疗法园植物配置是治愈功能的重要体现,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特征的元素,应该与五感设计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实用性和观赏性。整体植物选择意在充分激发感官体验,色、香、质、音、味都作特别考虑,选择有香味的对人体有益处的植物,随四季变化展示不同颜色,景观、枝叶的触感,增加人的认知[16],充分运用乡土植物,引导人们建设有机植物园,增加植物的自然特性。

园艺疗法融入当地的园林景观中既保留了当地文化特色及内涵,又可以满足园艺疗法对自然环境的需要,园艺疗法园面积可以不大,但园内的设施尺度亲切、环境自然且服务的针对性强是基础,进一步开展接触自然、了解生命的发生过程等与园艺疗法密切相关的主题活动,有利于在城市范围内吸引居民近距离的参与到园艺疗法活动中来,增进园艺疗法的可持续发展。园艺疗法活动不只局限于园艺课程与操作,只要结合场地植物的特征充分开发自然的潜力,即使只是在疗法园中冥想闻到花香,看到花开,也能达到促进身心保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树华. 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 中国园林, 2000(3):15-17.

[2] 李树华. 园艺疗法概论[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3] 傅小兰,张侃,陈雪峰,等.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

[4] 孔杨勇. 健康养老视角的社区园艺疗法服务体系构建探讨[J]. 南方农业, 2022,16(11):222-225, 237.

[5] 章俊华, 刘玮. 园艺疗法[J]. 中国园林, 2009,25(7):19-23.

[6] 薛滨夏, 李同予. 园艺疗法体系的组成、内涵与实施应用[J]. 园林, 2023,40(4):51-57.

[7] 李树华. 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下)[J]. 中国园林, 2000(4):32.

[8] 李树华. 园艺疗法的起源与发展[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3(4):1-2.

[9] 张舒, 韩依纹. 园艺康复疗法对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19(1):117-122.

[10] 刘博新, 李树华.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园艺疗法花园设计[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2(1):31-35.

[11] 金紫霖, 张启翔, 潘会堂, 等. 芳香植物的特性及对人体健康的作用[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48(5):1245-1247.

[12] 张力千, 张秀卿, 韩磊. 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 智慧农业导刊, 2022,2(8):40-42.

[13] 沈晓萌, 李彦婕, 王应临, 等. 北京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营造特征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 2019,17(4):58-62.

[14] 刘博新, 严磊, 郑景洪. 园艺疗法的场所与实践[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2(2):5-13.

[15] 魏钰, 朱仁元. 为所有人服务的园林——芝加哥植物园的启示[J]. 中国园林, 2009,25(8):12-15.

[16] 陈家洛, 尹建强. 浅谈体育公园植物景观的五感设计[J]. 农业与技术, 2023,43(10):129-131.

(责任编辑:易" 婧)

相关知识

园艺疗法在北京国家植物园景观改造中的应用探讨
园艺疗法在我国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植物在园艺疗法中的作用探讨
北京:举办园艺疗法与康复景观高峰论坛
园艺疗法在苗圃中的实践探讨
蔬菜栽培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
园艺疗法在培智学校的应用
园艺疗法应用研究
园艺疗法在复康长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园艺疗法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分析.pptx

网址: 园艺疗法在北京国家植物园景观改造中的应用探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3668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作业治疗园艺的应用体系与发展前景
下一篇: 浅析园艺疗法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