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白蚁诱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蚁饵剂。
背景技术:
2.目前,白蚁是世界五大害虫之一,属营巢居生活的社会性昆虫。习性怕光、品级分化、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其危害具有隐蔽性、广泛性、严重性的特点。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更为严重。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1、对建筑物的破坏。如:乳白蚁、散白蚁等蛀食木构件,蚁酸腐蚀破坏除玻璃以外的任何建材,对建筑物造成损害。2、对堤坝的破坏。土白蚁的群体个体从几百万到上千万头,其营造的巢穴达几个立方米,蚁道直径可达十多公分。在汛期,极易造成大坝的管漏,甚至溃坝。3、对林木及园艺作物的破坏。白蚁通过取食纤维素,造成林木的死亡。另外白蚁还能危害地下电缆等。
3.在白蚁灭治工作中,大多采用诱杀的方法进行灭治。诱杀法采用饵剂放置于某一位置,诱导白蚁进食,利用白蚁的生物学习性及白蚁饵剂的慢效毒性,使得白蚁饵剂在白蚁群体内传递,使得整个白蚁群体中毒,从而达到灭治白蚁的效果,具有用药量少的优点。但传统的饵剂不具备染色效果,无法区分白蚁是否取食过饵剂,因此,对白蚁灭治进程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可能会导致大幅增加投入灭治过程的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同时,传统的饵剂引诱性差,易受潮发霉,时效期短,同样影响白蚁的诱杀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出一种白蚁饵剂,解决了上述问题。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白蚁饵剂,由基础饵剂、染色剂和引诱剂组成,其中引诱剂为浒苔多糖提取物,染色剂为中性红微胶囊。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浒苔多糖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取新鲜浒苔进行脱水后,经粉碎得到浒苔粉;a2、取浒苔粉,分别加入水和复合酶进行酶解,酶解结束后经过滤得到浒苔多糖提取液;a3、取浒苔多糖提取液分别经过滤、浓缩和干燥,得到该浒苔多糖提取物。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a1中新鲜浒苔进行脱水后,含水量为10%以下,经粉碎后过100目筛;所述a2中水的加入量和浒苔粉的质量比为10-20:1,复合酶的加入量为浒苔粉质量的5-10%,其中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多糖降解酶、蛋白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a2中酶解过程中的ph为5.0-6.0,酶解过程的温度为40-60℃,酶解时间为4-8h。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性红微胶囊为由所述浒苔多糖提取物包覆的中性红胶囊物质。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性红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称取浒苔多糖提取物,在搅拌下加水配制浒苔多糖溶液,作为壁材;b2、称取中性红,在搅拌下加水配制中性红溶液,作为芯材;b3、充分混合中性红溶液和浒苔多糖溶液,将混合后的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并经磨粉机研磨成胶囊粉末,即得到该中性红微胶囊。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b1中浒苔多糖溶液中浒苔多糖提取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30%,搅拌的方式为磁力搅拌;所述b2中中性红溶液中中性红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5-4%,搅拌的方式为磁力搅拌,磁力搅拌的温度为30-40℃;所述b3中充分混合中性红溶液和浒苔多糖溶液时,中性红和浒苔多糖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0.5-2,研磨成的胶囊粉末进行过筛,过筛目数为1000目。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基础饵剂由微晶纤维素、溴虫氟苯双酰胺、海藻酸钠和聚六亚甲基胍组成,微晶纤维素的含量占基础饵剂含量的94-97.6%,溴虫氟苯双酰胺的含量占基础饵剂含量的0.05-0.5%,海藻酸钠的含量占基础饵剂含量的2-6%,聚六亚甲基胍的含量占基础饵剂含量的0.35-0.6%。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性红微胶囊的用量为基础饵剂含量的0.1-0.2%。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浒苔多糖提取物的用量为基础饵剂含量的5-8%。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白蚁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c1、用正己烷将溴虫氟苯双酰胺溶解成正己烷溶液,将正己烷溶液均匀喷在微晶纤维素上,并混合均匀;c2、于混合过程中将海藻酸钠和聚六亚甲基胍的水溶液以薄雾状喷在微晶纤维素上,即形成该基础饵剂;c3、将基础饵剂、中性红微胶囊和浒苔多糖提取物放入混匀机中混合均匀,即得到该白蚁饵剂。
1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在实验过程中得出结论,白蚁喜爱甜味易分解的物质,因此在饵剂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浒苔多糖提取物,浒苔多糖提取物作为引诱剂,利用其甜味对白蚁起到引诱的作用,同时,浒苔多糖提取物还能改善饵剂的口感,并且起到抗菌抑霉的作用。
16.2、本发明在饵剂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中性红微胶囊作为染色剂,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对白蚁进行观察和区分。
17.3、本发明还在中性红微胶囊的制作过程中同样加入了浒苔多糖提取物,其中浒苔多糖提取物作为壁材,中性红作为芯材,其软胶囊的结构可以起到缓释的作用,保证实验在多天的进行下还可以通过染色来观察和区分白蚁,另外,还可以通过浒苔多糖提取物进行微胶囊口感的改善。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一种白蚁饵剂,由基础饵剂、染色剂和引诱剂组成,其中染色剂为中性红微胶囊,引诱剂为浒苔多糖提取物。
22.白蚁饵剂中,浒苔多糖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取新鲜浒苔进行脱水,至其含水量为10%以下,粉碎后过100目筛,得到浒苔粉。
23.a2、取浒苔粉,分别加入水和复合酶进行酶解,水的加入量和浒苔粉的质量比为10:1,复合酶的加入量为浒苔粉质量的5%,酶解过程中的ph为5.0,酶解过程的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4h,酶解结束后经过滤得到浒苔多糖提取液。
24.其中,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多糖降解酶、蛋白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25.a3、取浒苔多糖提取液采用连续流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离心液。连续流离心机的转速为3000rpm。
26.a4、采用管式陶瓷微滤膜对离心液进行一级微滤的同时,进行一次浓缩,得到一次滤液。
27.陶瓷微滤膜的孔径为0.2μm,陶瓷微滤膜的活性层材质采用氧化铝、氧化锆或氧化钛,一次微滤的温度为30℃,一次微滤的压力为0.1mpa,一次浓缩的倍数为3倍。
28.a5、采用宽进料流道的卷式超滤膜对一次滤液进行二级超滤的同时,进行二次浓缩,得到二次滤液。
29.卷式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00kda,进料流道的宽度为2mm,二次超滤的温度为30℃,二次超滤的压力为0.3mpa,二次浓缩的倍数为10倍。
30.a6、对二次滤液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到浒苔多糖提取物。
31.白蚁饵剂中,中性红微胶囊由中性红溶液和浒苔多糖提取物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b1、称取浒苔多糖提取物,在搅拌下加水配制浒苔多糖溶液,作为壁材;其中,浒苔多糖溶液中浒苔多糖提取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搅拌的方式为磁力搅拌,磁力搅拌的频率为2000rpm,磁力搅拌的时间为5min。
32.b2、称取中性红,在搅拌下加水配制中性红溶液,作为芯材;其中中性红溶液中中性红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5%,搅拌的方式为磁力搅拌,磁力搅拌的频率为2000rpm,磁力搅拌的时间为1h,磁力搅拌的温度为30℃。
33.b3、充分混合中性红溶液和浒苔多糖溶液,充分混合中性红溶液和浒苔多糖溶液时,中性红和浒苔多糖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0.5。
34.b4、将混合后的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时的真空度为2pa,制冷温度为-40℃,冷冻干燥时间为24h。
35.b5、冷冻干燥后经磨粉机研磨成胶囊粉末并过筛,过筛的目数为1000,即得到该中性红微胶囊。
36.基础饵剂包括微晶纤维素、溴虫氟苯双酰胺、海藻酸钠和聚六亚甲基胍,其中微晶纤维素的含量占基础饵剂含量的94%,溴虫氟苯双酰胺的含量占基础饵剂含量的0.5%,海藻酸钠的含量占基础饵剂含量的5%,聚六亚甲基胍的含量占基础饵剂含量的0.5%。
37.中性红微胶囊的用量为基础饵剂含量的0.2%;浒苔多糖提取物的用量为基础饵剂含量的5%。
38.白蚁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c1、用正己烷将溴虫氟苯双酰胺溶解成正己烷溶液,将正己烷溶液均匀喷在微晶纤维素上,并混合均匀。
39.c2、于混合过程中将海藻酸钠和聚六亚甲基胍的水溶液以薄雾状喷在微晶纤维素上,并45℃处理,即形成该基础饵剂。
40.c3、将基础饵剂、中性红微胶囊和浒苔多糖提取物按照上述的比例放入混匀机中混合均匀,即得到该白蚁饵剂。
41.本发明通过浒苔多糖提取物对中性红进行包覆,能使中性红缓慢释放,染色持久,方便观察和统计,同时通过缓释,能够有效降低中性红的毒性,防止出现白蚁拒食现象。
42.另外,微胶囊化的中性红可避免直接与光、热或空气接触,抑制其挥发、氧化,降低光或热敏性,降低了受氧气、温度、水分、紫外线等环境影响的可能性,通过微囊化使中性红和外界环境相隔离。
43.本发明利用白蚁喜爱甜味易分解物质的特质,在饵剂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浒苔多糖提取物作为引诱剂,利用其甜味对白蚁起到引诱的作用,同时,浒苔多糖提取物还能改善饵剂的口感,并且起到抗菌的作用。
44.本发明在饵剂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中性红微胶囊作为染色剂,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对白蚁进行观察和区分。
45.本发明还在中性红微胶囊的制作过程中同样加入了浒苔多糖提取物,其中浒苔多糖提取物作为壁材,中性红作为芯材,其软胶囊的结构所起到的缓释作用,保证实验在多天的进行下还可以通过染色观察和区分白蚁,另外,还可以通过浒苔多糖提取物进行微胶囊口感的改善。
46.实验例1本发明采用引诱实验来进行白蚁饵剂a与基础饵剂之间的对比。
47.其中白蚁饵剂a为基础饵剂和引诱剂的混合物。
48.其中,基础饵剂的制备方法如实施例所示,引诱剂的加入量分别占基础饵剂含量的1%、3%、5%、8%、10%、15%,引诱剂和基础饵剂通过放入混匀机中进行均匀混合。
49.如图1所示,引诱实验的方法:步骤1、在a、b、c三个圆杯内,分别铺放厚度5mm过250μm筛的细沙或蛏石,并加水湿润,之后,在a、c两个圆杯内的细沙或蛏石表面中央,各放置一块直径为30mm、厚度为2mm的玻璃片。
50.步骤2、称取1.0g白蚁饵剂a或基础饵剂放置于a圆杯内的玻璃板中央,准确称取松木块1.0g放置于c圆杯内的玻璃板中央,在b圆杯中放入2.0g健康工蚁、50头兵蚁。
51.步骤3、用细沙网或有针孔的铝箔将试验装置的a、b、c圆杯盖住,然后将试验装置移入测试条件下的恒温恒湿培养箱内,每隔24h观察白蚁工蚁死亡情况并记录,直至白蚁全部死亡。
52.其中,公式为:式中,r为引诱率,rti为每次进入白蚁饵剂a的工蚁数,roi为每次进入空白饵剂的工蚁数,n为观察次数。
53.本次实验中,于a圆杯内放置的白蚁饵剂a也各不相同,其不同体现在其中引诱剂的添加浓度,根据引诱剂添加浓度的不同,白蚁饵剂a分为6组,基础饵剂为1组,分别放入a圆杯中,并观察白蚁的死亡时间,同时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引诱率,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白蚁饵剂a对白蚁的引诱性实验由上述表格可知,引诱剂的加入量在3%-8%具有较好的引诱性,而浓度过高的情况下,则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54.实验例2本发明采用毒性实验来进行白蚁饵剂b与基础饵剂+中性红之间的对比。
55.其中白蚁饵剂b为基础饵剂和染色剂的混合物。
56.其中,基础饵剂的制备方法如实施例所示,染色剂的加入量分别占基础饵剂含量的0.1%、0.2%、0.3%,染色剂和基础饵剂通过放入混匀机中进行均匀混合。中性红的加入量分别占基础饵剂含量的0.1%、0.2%、0.3%,中性红和基础饵剂通过放入混匀机中进行均匀混合。
57.毒性实验的方法:步骤1、在a、b、c三个圆杯内,分别铺放厚度5mm过250μm筛的细沙或蛏石,并加水湿润,之后,在a、c两个圆杯内的细沙或蛏石表面中央,各放置一块直径为30mm、厚度为2mm的玻璃片。
58.步骤2、称取1.0g白蚁饵剂b或基础饵剂+中性红放置于a圆杯内的玻璃板中央,准
确称取松木块1.0g放置于c圆杯内的玻璃板中央,在b圆杯中放入2.0g健康工蚁、50头兵蚁。
59.步骤3、用细沙网或有针孔的铝箔将试验装置的a、b、c圆杯盖住,然后将试验装置移入测试条件下的恒温恒湿培养箱内,每隔24h观察白蚁工蚁死亡情况并记录。
60.步骤4、设置空白对照组,如空白对照组中的工蚁死亡率大于10%,则实验重新进行。
61.本次实验中,于圆杯a内放置的白蚁饵剂b也各不相同,其不同体现在其中染色剂的添加浓度,根据染色剂添加浓度的不同,白蚁饵剂b分为3组,基础饵剂+中性红根据其中中性红的添加浓度不同,也分为3组,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2:白蚁饵剂b对白蚁的毒性实验由上述数据可知:1、中性红的浓度过高时,会导致产生拒食的现象,白蚁取食量减少导致白蚁的死亡率降低。
62.2、中性红的浓度过低则染色效果慢,染色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一定的浓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染色效果。
63.3、通过强迫取食实验,可发现中性红微囊+基础饵剂的染色效果明显优于非微胶囊剂的中性红;另外,中性红微囊添加剂量在不高于0.3%时具有加好的染色效果。
64.实验例3
本发明采用引诱实验来进行白蚁饵剂中不同引诱剂和染色剂加入比例的对比,其中白蚁饵剂为基础饵剂、染色剂和引诱剂的混合物,基础饵剂的制备和白蚁饵剂的制备方法均为实施例所采用的的方法。
65.如图1所示,引诱实验的方法:步骤1、在a、b、c三个圆杯内,分别铺放厚度5mm过250μm筛的细沙或蛏石,并加水湿润,之后,在a、c两个圆杯内的细沙或蛏石表面中央,各放置一块直径为30mm、厚度为2mm的玻璃片。
66.步骤2、称取1.0g白蚁饵剂a或基础饵剂放置于a圆杯内的玻璃板中央,准确称取松木块1.0g放置于c圆杯内的玻璃板中央,在b圆杯中放入2.0g健康工蚁、50头兵蚁。
67.步骤3、用细沙网或有针孔的铝箔将试验装置的a、b、c圆杯盖住,然后将试验装置移入测试条件下的恒温恒湿培养箱内,每隔24h观察白蚁工蚁死亡情况并记录,直至白蚁全部死亡。
68.其中,公式为:式中,r为引诱率,rti为每次进入白蚁饵剂a的工蚁数,roi为每次进入空白饵剂的工蚁数,n为观察次数。
69.本次实验中,于a圆杯内放置的饵剂中基础饵剂用a表示,中性红微胶囊用b表示,浒苔多糖提取物用c表示,中性红微胶囊的加入含量分别为0.05%、0.1%、0.2%和0.3%,浒苔多糖提取物的加入含量分别为3%、5%、8%和10%,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不同引诱剂和染色剂含量对死亡率的影响数据表
由上述数据可知,诱导剂的加入,缩短了白蚁的死亡天数,同时,最优的诱导剂染色剂配比为,a+b 0.2%+c 5%,利用该配比,可在最短的天数达到白蚁全部死亡的效果。
7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四周”、“中心”、“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7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知识
一种白蚁饵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硼酸盐型白蚁诱杀饵料、胶合饵剂、胶合饵剂板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白蚁灭治常用方法—饵剂诱杀法
Sentricon地下监测饵剂系统诱杀台湾乳白蚁的初步研究
提高白蚁诱集性能的饵木制备法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杀灭白蚁的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灭蚁威饵剂使用量对红火蚁防治效果的影响
不同剂量灭蚁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白蚁的防治
白蚁的防治 – 根盆网
网址: 一种白蚁饵剂的制作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48324.html
上一篇: 一种用于杀灭白蚁的诱杀剂及其制备 |
下一篇: Sentricon地下监测饵剂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