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将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标准”,市法院推出《十六条举措》 实现司法服务“按需滴灌”

将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标准”,市法院推出《十六条举措》 实现司法服务“按需滴灌”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忆玲

六合经开区某科技公司会议室里,李先生正为一份“带病”合同焦头烂额。事发突然又时间紧迫,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园区的“茉莉商驿”司法驿站提交了一份紧急咨询。不到两小时,他便收到法官的专线答复,诉讼风险点、协商解决方案等讲得明明白白。

初次体验后,李先生的感受是:“像在‘家门口’请了法律顾问,下回再碰上紧急的事,至少不心慌了。”

在六合高新区、两岸(六合)数控机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企业集中园区,都有“茉莉商驿”的身影。今年以来,近150条企业紧急诉求获得快速处理,驿站还创新为企业开具《涉诉涉执企业信息说明函》,26家企业因此解了融资招标燃眉之急。

中国(南京)软件谷内,王旻正打算处理一宗货款纠纷。她熟练地登录“雨法益企”平台,在“益企通”模块输入关键词,系统立即推送起诉材料清单、诉讼流程指引和要素式诉状生成入口等。填写完基础信息,一份规范的起诉状自动生成。

据了解,自今年上线以来,“雨法益企”平台已覆盖各类企业4万余家。王旻作为一家跨境贸易公司的法务专员,在平台上线后率先“尝鲜”,用了几次,她尤其喜欢“在线答疑”功能。“你看,点击这个按钮,法院人员会马上解答。”她的感受是,过去跑法院、找律师要花几天才能办好的事,现在半小时就能理清思路,而且“零成本”。

完善宜商司法服务平台,在企业集聚地增设服务驿站……驱动着这张司法服务网不断扩大的,是南京中院今年4月推出的《关于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十六条举措》(以下简称《十六条举措》)。

《十六条举措》从“依法平等保护、精准司法服务供给、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规范公正文明司法”等4个方面聚焦经营主体“急难愁盼”,明确要将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标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为实现司法服务“按需滴灌”,法院从“坐堂问案”向“上门送诊”转型。在“百名法官进企业”“百名企业家进法院”4.0版活动中,法官们带着清单上门,根据企业的“体检报告”定制“菜单”。日前,溧水区120余家企业代表刚上完“法治体检三堂课”,课程囊括500余家企业涉诉风险,现场教授如何“对症下药”。

当前,一场以企业感受度为标尺的服务变革正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南京中院民二庭庭长夏志阳介绍,从去年起,法院整合各区司法服务平台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并向社会集中公布,确保经营主体能够第一时间找到门、找到人,“现在,企业线上咨询可以做到直达智办,如需线下司法服务,也能确保他们‘推门就见人’。”

相关知识

将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标准”,市法院推出《十六条举措》 实现司法服务“按需滴灌”
部门联动 精准服务|威海市举办2023年首场“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
川渝法院谱写“司法协奏曲” 促进裁判尺度“同城标准”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丨金华法院:以司法之力守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司法+碳汇补偿机制!龙岩法院积极探索有效路径
走访调研进企业 司法服务促发展
【平安清流有我】清流法院:司法护“花” 让鲜切花飘香更远
湖南长沙:加强知产司法保护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钦北区法院大寺法庭:倾注司法为民真心 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守护全球罕见物种“河源堇菜”,紫金法院这样做

网址: 将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标准”,市法院推出《十六条举措》 实现司法服务“按需滴灌”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4959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线状花材是指外形呈长条状和现状的
下一篇: 线上 线下 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