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经济”唱响乡村振兴曲

“花经济”唱响乡村振兴曲

全媒体记者 牟 凡

春有约,花有信。天气渐暖,全州各地桃花、樱花、油菜花、杏花、玉兰花等竞相绽放,春意盎然的田间、姹紫嫣红的乡野,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激发人们外出踏青、赏花游玩的意愿。

游客在来凤县革勒车镇正南梅园赏花拍照。(资料图)

游客在来凤县革勒车镇正南梅园赏花拍照。(资料图)

以花为媒 打造梅花小镇

来凤县革勒车镇镇南村正南梅园是武陵山区最大的梅园基地,梅园面积1000余亩,种植优良品种梅花1.8万株。1月27日,正南梅园正式开园,朵朵梅花竞相绽放,吸引了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正南梅园交通便利,县城出发驱车30分钟即可到达。该园将观花海风景、游田园风光、吃土家风味、住特色民居、购生态产品有机结合。目前已建成精品梅花观光园800余亩、观赏桃花园100余亩、农耕体验园100余亩、自然风光园300余亩。园区还有儿童乐园、粉红色沙滩、多人秋千、蹦蹦云、儿童滑索等游乐设施。

正南梅园负责人杨英介绍,该园在重新布局园区游览路线,打造西兰卡普展馆、农产品展销中心,增加酒店、高端民宿。今年春节期间,正南梅园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日均接待量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0万元,第三产业发展带动2000余名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目前,镇南村群众过上了土地有租金股金、务工有薪金、销售有现金的生活。镇南村民李琼在县城经营一家五金店。梅花盛开时节,李琼和丈夫将五金店交人照看,夫妻二人则回梅园卖小吃,每天盈利1000多元。

今年春节期间,革勒车集镇,街头巷尾的梅花次第盛开;风雨桥上,600多盏绚烂的花灯挂满桥顶;文创集市、非遗展演让游客流连忘返。佳木葱茏,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泄于风情街人工水渠之下……好一幅“春日上河图”。

革勒车镇宣传委员田丹介绍,该镇以镇南为核心,融合陈家沟村、集镇及周边村落等,支持发展梅花旅游、打造梅花品牌、建设梅花康养等产业,充分用足梅花这一核心元素,将革勒车镇建设成为梅花小镇。同时,以建设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为目标,将镇南村打造成综合收入过亿元的梅花产业村。

农旅融合 高颜值产生高效益

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洁白的梨花……每到3月,全州各地五颜六色的花相继盛开,与绿色的田野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乡村美景图。

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乡村环境好游客才会来,村民就能不出远门挣到钱。近年来,恩施州八县(市)立足各自资源禀赋,积极做好“花文章”。以花为媒,发展高颜值“花经济”,不仅扮靓了县域环境,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旅游饭”。

巴东县东壤口镇牛洞坪村、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咸丰县大路坝区油菜花地、利川建南镇枫香坝河两岸、来凤县大河镇五道水村徐家寨,成百上千亩油菜花将梯田点缀成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油菜花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火爆,人们奔着花海而来,也奔着美味可口的农家菜而来。

3月18日,牛洞坪村农家乐经营者向德珍和往常一样,到田埂上挖野葱、折耳根等食材。她用这些带着泥土清香的食材招待远道而来的游客,笋子炒腊肉、土鸡蛋炒椿芽、油炸小土豆、凉拌野葱折耳根……这些天然食材经过巧手烹饪,变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

“油菜花盛开时是旅游旺季,这时候我就经营农家乐。最忙的时节,一天要接待30多桌客人。到了旅游淡季我就种地,一年下来能收入20万元。”向德珍说,再过3个月,油菜籽就成熟了,可以榨成菜油。土菜油香浓有味,深受外地游客青睐。向德珍家有2亩多油菜,可产菜籽300公斤,留足自家用的油,卖菜油还能收入两三千元。

韶光淑气,花香怡人。利川市忠路镇合力村是华中地区首个鲜花“盒马村”。2016年底,在云南昆明经营鲜花生意的胡磊,回到家乡忠路镇创办月芽花卉基地。短短几年时间,他发展花卉2000亩,带动村民种植2000亩,把鲜花卖进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大平台,为20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数百名村民增收。

35岁的村民何亚玲原来在花卉基地务工,每月收入4000多元。在胡磊的带动下,她流转30多亩土地,种植雪柳和木绣球等鲜花品种,去年销售收入超30万元。“村子在花里,生活在画里,我们的日子像掉进了蜜罐里。”何亚玲说。

构建“赏花+” 打造全产业链

“花经济”吹暖文旅惠民春风,铺就诗与远方“幸福路”,但由于花期短,往往会陷入“花开客来、花谢客走”的困境,如何避免“赏花经济”昙花一现?

来凤县文旅局局长肖媛恩提出建议:发挥花期的最大效应,立足本地优势,挖掘差异化的花卉观赏资源,打造家门口的赏花点;结合四季变化,分片谋划观赏景点,让春有“菜花香杂豆花香”的甜美,夏有“水中仙子并红腮”的淡雅,秋有“丹桂迎风蓓蕾开”的清香,冬有“一树寒梅白玉条”的高洁,实现“赏花经济”四季花开;构建“赏花+”,延伸产业链,打造“赏花+民宿”“赏花+骑行”“赏花+露营”“赏花+康养”“赏花+文化互动”“赏花+农事体验”“赏花+节庆活动”“赏花+种植(养殖)”等,实现赏花与其他多种产业的结合,达到月月有游玩项目,四季都有收益。

“恩施赏花游的缺憾在于观赏结构单一,同质化倾向较为严重,游客绝大部分都来自州内。”湖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学系副教授谭志喜说,游客赏花包括吃饭和购物,往返基本在一天时间内,旅游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谭志喜说,“花”只解决了游客拍照打卡的需求,在赏花之外还有吃、行、住及社交等需求亟待满足。云南的鲜花饼、江西婺源的古建民宿、湖北武汉的樱花油纸伞等都是延长产业链的成果。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将赏花景区与生态康养、房车露营、户外运动、研学旅行等业态融合,延长“赏花经济”产业链,让单纯的打卡拍照式赏花游向沉浸式旅游转变,人们才会愿意来、住得下、玩得好。

“赏花+节庆活动”在恩施州较为常见,来凤县翔凤镇檀木湾村举办“郁”见檀木湾文化活动周、大河镇举办油菜花节、三胡乡举办桃花文化节,恩施市三岔镇举办“土豆花儿开”旅游节,巴东县东瀼口镇牛洞坪村举办油菜花节,利川市汪营镇苏家桥村举办梨花节,无不借着花开盛景,勾兑节庆经济,推介自身文化旅游资源,唱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3月下旬,来凤县翔凤镇“郁”见檀木湾文化活动周启动,50多名村民沿途摆摊设点,售卖本地农副产品和特色美食,生意红火。村民师艳平卖土豆、米豆腐、豆皮等,最多一天收入近3000元。“乡村旅游发展好了,游客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师艳平笑得合不拢嘴。

恩施州“花经济”的兴起,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魅力,也带动了农家乐、农副产品销售等消费链的蓬勃发展。旅游新业态不断呈现、消费新场景不断拓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相关知识

“花经济”唱响乡村振兴曲
【乡村振兴】寒葱沟镇:花卉产业催热“美丽经济” 唱响“增收致富曲”
以花为媒 开出乡村振兴“花经济”
青岛“花卉经济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高级研修班开班
新疆:“花经济”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花”经济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花经济”为乡村振兴“添香增色”
红河开远:“花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四川犍为清溪:满镇飘香引领乡村振兴
山西太原:“花经济”为乡村振兴“添香增色”

网址: “花经济”唱响乡村振兴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540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室内花卉的生态功效
下一篇: 花卉经济绽放美丽经济,牡丹产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