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红火喜庆炮仗花

红火喜庆炮仗花

走在南国园林街巷,经常见到一种与金银花长相极为相似的攀援植物。起处一直以为是“橘生南国”一样的差异,造就了北方金银花与这种南国花卉之间的变异。直到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这是另一种植物,中国人俗称为炮仗花。为什么得了这样一个名字,俗白的起劲儿!火爆的上相!

还是资料说话:知道了它就叫做炮仗花(Pyrostegiaignea)。还有别名:黄金珊瑚,紫葳科、炮仗花属。原产中美洲,全世界温暖地区常见有栽培。常绿木质大藤本,有线状、3裂的卷须,可攀援高达7-8米。花橙红色,长约6厘米。萼钟形,有腺点。花冠厚、反转,有明显的白色绒毛,多朵紧密排列成下垂的圆锥花序。性喜向阳环境和肥沃、湿润、酸性的土壤,生长迅速,得气南国气候适宜之缘,在华南地区,能保持枝叶常青,可露地越冬。而且出落得更加美丽大方与气派!

据说它原产中美洲的巴西,也是远涉重洋漂泊而来,引种到我国,掐指算算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为紫葳科炮仗花属的常绿大藤本植物。因其长相夺目吸睛,又得艳名,脱口而出,被叫做火焰藤,金珊瑚。走近一些仔细观看,其花序连排成串,累累下垂,状如喜庆鞭炮。乞巧之处恰又是叹为观止的花季时间!花期适值元旦、圣诞、新春等中外佳节。一串串橙红鲜艳,连串着生,垂挂树头的簇生放花的枝条,极似节日里喜庆的鞭炮(就是因此得名!)。增加节日喜庆的气氛。古人有“爆竹一声除旧岁”诗句,炮仗花于花语中绽放出吉祥欢乐与喜庆,接连迎送中外佳节,确属应景知情时花。

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催生的喜庆吉祥造就了鞭炮。鞭炮(英文:firecracker)又称鞭爆、爆竹等,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鞭炮最开始主要用于驱魔避邪,而在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于是,炮仗花的名称也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别称了吧!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以至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燃放鞭炮来庆祝。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燃放鞭炮,来逐退瘟神恶鬼,迎接喜庆新年!如果没有炮仗不绝于耳的鸣放声,年味儿就会索然无趣!喜庆也就悄然无声!

据历史记载,古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也许也是古人在不经意的燃烧竹子的过程中,发现并领会了竹爆的情趣与意境,才在日后的生产活动中有意的模仿与创造了爆竹的身形。用来抒发与反映古代劳动人民驱邪降鬼、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相传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据说,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炼丹化金,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就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发现爆震声音更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而沿用爆竹之名使其传世。随着造纸术兴起与实用,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串起来燃放后,又得名为“鞭炮”。南腔北调,声传书就,意会言传,历史上也就词出多源。于是亦作“ 炮张 ”。即爆竹。《七修类稿·诗文二·除夕元旦词》引 明沉宣《蝶恋花·除夕》词:“炮仗满街惊耗鬼,松柴烧在乌盆里。”《红楼梦》第五四回:“外头炮张利害,留神天上弔下火纸来烧着。”一本作“ 炮仗 ”。亦作“ 砲杖 ”。亦作“礮仗”。即爆竹。《三遂平妖传》第十八回:“楼房好似破灯笼,土库浑如铁砲杖。”《红楼梦》第五四回:“这抬砲仗的人抱怨卖砲仗的捍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我自小被礮仗吓坏了,往常听见放鞭炮总是护着耳朶的。”

道听途说,书载字传,这巴西原产,漂洋过海而来,落脚生根的藤花植物,就有了这土生土长、会意生形、朗朗上口、吉祥喜庆的小名儿--炮仗花!













相关知识

炮仗花的花语和寓意 要想日子红火就养它吧
炮仗花的花语和文化意义,寓意红红火火象征喜庆吉祥
炮仗花花语(传递喜庆之情)
炮仗花花语 —【发财农业网】
炮仗花开 红红火火
细说炮仗花花语和寓意
炮仗花的花语和文化意义
炮仗花——喜庆的象征(传承千年的幸福呼声)
送炮仗花有哪些象征寓意?
炮仗花,不开花?这样养护,喜庆漂亮一开就半年,轻松变花墙

网址: 红火喜庆炮仗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5625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年味十足的炮仗花
下一篇: 炮仗花和凌霄花是一种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