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独家:剪窗花捏泥人 复古年味别样浓 青报网

独家:剪窗花捏泥人 复古年味别样浓 青报网

独家:剪窗花捏泥人 复古年味别样浓

2015-02-12 10:28来源:青岛日报/青报网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钱卓 通讯员 京信 有升

新春到,“小泥人”走俏 泥塑老艺人想挑担沿街去吆喝……

年味渐浓,在平度白沙河街道前麻兰村,69岁的农民金振镛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民间泥塑艺人,这些天可忙坏了他,春节期间他的作品呈现“热卖”状态,他正不停地赶着“捏人”,其顾主不仅是周边相邻,还有络绎不绝的青岛市民上门订购,平度茶山,青岛市区杭州路一家民俗馆,北方国贸等,都邀请老金去展售“小泥人”……“从来没象今年春节这么忙,” “泥人金”感知到了民俗的热度。

恋上“小泥人”

金振镛从小爱玩泥,爱画美术画,年轻时在平度大理石厂搞石雕,师从山东著名雕刻家李柯民、青岛泥塑家于稼祥,平度周边地区有他精雕细刻的上万件作品……但老来改专捏泥人了。

他的小泥人为啥招人待见?一进他的工作室就瞧了个真切,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泱泱大观的生活“表情库”,老金的泥人题材广泛,大气逼真,有来源于成语的:守株待兔、渔翁得“鲤”、风雨同舟、后羿射日等;有劳作的:镶牙、使劲、剃头、喂鸡、耍猴、纺花、老两口铡草、引线、下种等;有历史典故的:三请诸葛、西天取经、八仙过海、文王请贤、一百单八将等……

记者感觉,“泥人金”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极其生动,怒、愁、乐、以及各种莫以名状的神态,有传神的表现力,有一股浓浓的人情味,给人带来某种感动与触动。

金振镛练就了一手“看到啥能捏啥、想要啥能捏啥、捏啥像啥”的功夫,“上了岁数,我还是喜欢捏这些小泥人,老百姓也更喜欢这种土东西,”他坦言,这种“随手捏来”,更能释放出一位老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激情。

老金总是笑眯眯的,说自己捏泥人时,完全陶醉其中,心情忒畅快,他从2013年秋收后把家中的六亩地“流转”出去,专搞泥人产业。去年,他制作了200多个泥人,其中140个不重样。

“应让默不作声的塑像成为有生命力的生动造像,”在捏泥人过程中,老金认为,用湿润软和易于捏塑的黏土塑好人物的头、眉骨等大体最为关键,然后刻画衣纹表现质感,不伤其骨格又不易断裂,使之成为体质、神态、光色相结合的形、神并足的塑像。

越“土”越受欢迎

和“泥人张”那些精美、富于光华的彩塑相比,老金的小泥人在纹理上有些粗质,显得“土气”,但惟妙惟肖的神态表现,反而使其彰显了一种强烈的冲击力。

“越“土”越受欢迎!”市民卢先生经常光顾老金这里,他感慨,现在到处是电脑制作、流水线上的东西,这种出自手工,有感情、有意味的东西才稀罕!

为啥百姓喜欢这些“土东西”?老金也看出了一些道道,大伙欣赏他的传统泥人,在于认同了他的艺术追求——他不愿意捏那些卡通、漫画类的泥塑,专捏有人体结构的“泥人”,所以他敢称自己为“泥人金”。

老金的一组“孝心尽忠”题材的作品特别受欢迎:给奶奶捶背、给姥姥姥爷挠痒等等,在老金的屋里,这一类题材还有不少,有反映生活的:女儿来电话了、幸福老年、老人照镜子、听胎音等……

市民凌先生购买了老金的泥人作品“风雨同舟”和“岳母刺字”,“这对夫妻同盖一块塑料布,面带坚毅的微笑,在苦难中同舟共济的精神,家人和朋友谁见了都说好;‘岳母刺字’体现了孝和忠,家里传统美德的教育氛围不能丢,”凌先生反问,“你不觉得现在的小家庭有点缺这种摆设吗?”

最近他在捏一组阴曹地府的泥人,有不少客户预订,老金说,在阳间骂人的,到了阴间就被割掉舌头,短斤少两的到了阴间,就会被称钩子挂着后筋。“泥人的样子很惨,但能警戒人们好好做人,做个好人。”

老翁发宏愿:不让老手艺“埋在土里”

“我都快70了,我不想让这手艺埋在土里。” “泥人金”憨厚地说。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泥人,每逢村里大集的日子,他常把自己捏的泥人放在门前的展车上让大伙欣赏。如今,看到春节期间“小泥人”这么受欢迎,他又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还想推车子到平度沿街去捏泥人!“为啥不呢?以前老艺人不就这样做的?”老金激动地说,他高兴多活动胳膊腿儿,多捏泥人,让更多的人知道民间捏泥人手艺!

春节后,他就要打谱着走出去试一下,从小痴迷看有关泥人张的影视和连环画的他,还要学习“泥人张”的彩绘,真正做大做强 “泥人金”,“民俗文化在热起来,我还能多做点儿事,”说这些时,老金的眼里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国家越来越重视“非遗”,老百姓也越来越喜欢民俗。

     

过新年,剪窗花,平度民间艺人寄语:让剪纸在农家炕头“不落幕”

年关近了,在平度仁兆镇粮戈庄村,民间剪纸艺人赵锡芬和姐妹们开始贴窗花了,刚打扫的窗户后映着“巧媳妇”们的笑模样——腊月寒冬,她的冬闲剪纸培训班屋里却是一片暖心景象,大婶大姐们围坐在炕头,听赵锡芬讲授着,相互切磋着……

有人管这叫“农闲不闲”,但村里老者都笑着摇头,“以前一到冬闲,哪户哪家不是这样?”

只是现时的乡村,妇女会剪纸这门手艺、冬闲能在炕头上来两下的,没几个了。

重寻幼时记忆——农家炕头的剪纸“秀”

赵锡芬,50岁,10年前开始学习剪纸,父亲是远近有名的根雕艺人,她曾多次赴临沂蒙阴向剪纸大师罗长福求教,在传统单色剪纸基础上,开创了独有的拼色剪纸技艺,其大型剪纸作品《富贵牡丹图》和《盛世中华》连续两年摘得中国(烟台)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但这些成就与荣誉,总抵消不了这位民间艺人某种失落的心境:她的周边村邻,会剪纸的姐妹太少了,这种情况时时让她觉得冷清,“过去的农村可不是这样,”一张张不同颜色的纸,在赵锡芬手里几经翻叠,一把挽花小剪上下交错,不一会儿,一幅细巧的“三羊开泰”剪纸便出现在手中。

剪纸是汉民族的文明基因,此话不为过,“过去妇女农闲在炕头“秀”剪纸手艺,再寻常不过了,”赵锡芬说,剪纸融于中国老百姓对美的追求,从贴在窗棂上的“窗花”和贴在门楣上的“门笺”,到祭神祀祖的“供花”和婚嫁喜庆时的“喜花”,民间吉祥剪纸蕴蓄着深刻内涵……

屋里暖暖的,姐妹们围着赵锡芬,学着剪一个新花样——这是她2008年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迎奥运剪纸大赛”优秀奖的作品:《戏曲脸谱》,“剪纸与看戏是农村妇女乐此不疲的事,”在她看来,一幅幅戏曲剪纸就如同一出出凝固的戏剧,在农家的村舍、炕头、窗户上延续着永不谢幕的演出……

但现在,年轻一代已不再了解剪纸,甚至不再喜欢,“主要是觉得剪纸土气了吧?”赵锡芬说,屋里贴剪纸的风俗似乎正渐渐消失,“崇洋”的审美观是一种很大的影响因素。

过去乡村妇女人人必会的一项技艺,现今是一门少数人掌握和从事的艺术,传承千年的农家炕头上演的剪纸“秀”,会不会就要落幕?

这两年过年时,村里的媳妇们来找她剪窗花, 赵锡芬让她们跟着学学,自己剪,现场她就教会她们剪出了“牡丹花”等花样。

她有了一个想法, “看看能不能把老冬闲的手艺活儿拾起来,”她如是介绍开办免费剪纸培训班的初衷。

如同生物界的挽救濒危物种一样,传承剪纸技艺,是否可以理解为民俗文化的一种自救?赵锡芬同意这个观点。

把30个独门剪纸老“花样”传承下去

现场看到了赵锡芬的一幅拼色花鸟剪纸“盛世,整幅作品长3米,传递着一种古雅、美妍之韵,据介绍,这幅剪纸由几十种色彩、几十种局部剪纸图案合缀而成,包括构图、剪、拼、连、接等创作工序,复杂程度几倍于一般剪纸,“这其中包括至少有十种剪纸老花样,都传授给姐妹们了,”她开心地说。

在和赵锡芬的交谈中了解到,民间剪纸是靠口口相传,手把手使技艺延续,这正是“剪纸培训班”的价值所在。

一个个民间称为“花样”的符号,是剪纸艺术的精华和灵魂所在,这些“花样”是乡村妇女千百年来形成和总结的艺术精髓所在。

据介绍,赵锡芬的免费剪纸培训班已开办了6年,累计向近百名爱好者传授了30多个“独门”的剪纸“花样”。

所谓剪纸“失传”之虞,说的就是这些“老花样”的渐渐消逝,如今,她的弟子们一一展示着已学会的这些花样:“牡丹花”、“小喜孩”、“富贵图”、“豆腐磨坊”、“十儿拉金钟”等

……这些作品有的是当地自古流传的剪纸老花样,有的是赵锡芬的编创,反映的是大沽河畔口头流传的民间传说……

赵锡芬觉得,剪纸是承载多种民俗文化的载体,不应该丢。

企盼剪纸进小学课堂

目前在乡间,剪纸艺人都是各级政府“重点保护对象”……“从长远看都是用心良苦,”赵锡芬说,这也是这个免费培训班另一个目的:发现和培养剪纸苗子。

剪纸培训班的学生遍及平度旧店、云山、古岘、仁兆、南村等多个乡镇,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了一批剪纸艺人。

但赵锡芬也无奈的是,绝大多数年轻人还是不感兴趣,“也许大家已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她感慨,不少人对剪纸这种需要耐心细致的手艺,“一看就头痛。”

“希望,在小孩子身上,”赵锡芬兴奋地透露了一个发现:小学生们很喜欢剪纸,很想跟她学,她也很想教这些孩子,同时,她也萌生了一个挺强烈的想法:剪纸应走进小学的课堂,美术课上可以设剪纸科目,小学“素质教育”的各种兴趣小组,完全可以把剪纸引进来,“关键是孩子们都对这门技艺很有兴趣,为什么不能因势利导呢?”她认为,这对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传统文化修养,都挺有益处。

性格沉静内向的赵锡芬,还是那付笑眯眯的样子:这事儿也许得慢慢来,要有份耐心。

 

责任编辑:赵梦星

相关知识

独家:剪窗花捏泥人 复古年味别样浓 青报网
【幸福过大年】剪窗花 迎新春 传承文化年味浓
剪纸插花过新春 传承民俗年味浓
窗花
《我们的节日》新春佳节花枝俏 花卉市场年味浓
文化周刊丨海南迎春花市开锣,姹紫嫣红年味足
【我们的节日·春节】春节将至花枝俏,花卉市场“年味儿浓”
非遗创新、新国潮、新“花”样……多地“亮绝活”引领旅游消费新风尚
圆形门洞弧形铝格栅 室内隔断木纹铝屏风 装饰铝窗花定制
年味越来越浓! 海珠区多场文化活动即将上线

网址: 独家:剪窗花捏泥人 复古年味别样浓 青报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60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让苔花如牡丹般盛开 “苔花如米小
下一篇: 2022虹山首届花朝节“凤回大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