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6月22日,特斯拉在美国得州奥斯汀正式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这意味着特斯拉在Robotaxi领域正式开启商业化新阶段。
随着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正式退出Robotaxi市场、并将重心转向高阶自动驾驶,以及特斯拉Robotaxi正式开跑,北美Robotaxi市场格局生变,主要“玩家”还是3个,分别是特斯拉、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以及亚马逊旗下自动驾驶公司Zoox。近来,这3家企业在Robotaxi领域动作频频,齐齐向Robotaxi这个万亿级市场展开商业化攻势。那么,这三大巨头在Robotaxi领域的商业化抓手分别是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01纯视觉方案 量产车型搭载FSD软件
事实上,特斯拉早在2016年就已启动自动驾驶自主研发,直到近期才正式在美国得州开启Robotaxi试运营。特斯拉方面表示,其Robotaxi的成功发布不仅意味着特斯拉将开启新的商业化篇章,更代表着特斯拉已经跑通“视觉+端到端模型”的无人驾驶技术路线。
据悉,目前特斯拉的Robotaxi服务处于小规模试点阶段,初期投入约10~20辆车,均基于焕新版Model Y车型改造,并搭载特斯拉最新的HW5.0硬件平台,包含4颗4D毫米波雷达、12颗高清摄像头以及全新Dojo超算芯片;软件为FSD V12系统,特斯拉宣称其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
试运营目前覆盖的范围限定在奥斯汀中南部约77.7平方公里的地理围栏区域内,仅限特斯拉员工及受邀用户试乘,并未全面向公众开放,每趟行程收取4.2美元固定费用。此外,为了保障安全,每辆车的副驾驶位置均配备一名安全监控员。马斯克对此强调道,当前奥斯汀试点的安全员配置只是过渡措施,最终其Robotaxi将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按照特斯拉的规划,接下来几个月,其Robotaxi车队规模将迅速扩大,有望扩充至1000辆。到2026年,特斯拉还将推出专门打造的Robotaxi车型——Cybercab,该车取消了方向盘和脚踏板,自动驾驶属性进一步凸显。
相比其他竞争对手,特斯拉Robotaxi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显著降低,这为其商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方面,其采用纯视觉技术方案,不需要搭载大量、复杂的传感器,使得其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其Robotaxi车队应用的是量产车型,不像其他企业需要专门打造车辆。特斯拉去年发布Cybercab时曾提到了其Robotaxi的目标成本为0.2美元/英里(约合人民币0.9元/公里)。
更重要的是,按照马斯克的设想,未来特斯拉车主可以通过共享车辆加入Robotaxi车队来赚取收益。马斯克曾多次表示,Robotaxi不仅是一项服务,更是“个人交通的终极形式”,其将为特斯拉带来巨大收益,是“万亿美元级赛道”。如果特斯拉真的能跑通“汽车即服务(CaaS)”商业化模式,那么其将率先转型成为出行服务商,重构汽车产业盈利逻辑。
截至目前,首批试乘者对特斯拉的Robotaxi服务评价褒贬不一。有乘客认为运行良好,也有乘客认为问题不少。值得注意的是,自试运行以来,特斯拉Robotaxi出现了多起异常驾驶事件,并在7月4日发生首次碰撞事故。为此,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要求特斯拉就其Robotaxi出现的相关问题提供更多信息。看来,特斯拉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运营,还面临技术验证、行业监管、公众信任等方面的多重挑战。
多传感器 打造多元化生态体系
如果要问谁是目前北美Robotaxi市场的“领头羊”,答案毫无悬念,就是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Waymo原本是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其从2009年就开始进行自动驾驶汽车路测,2016年从谷歌独立。目前,Waymo已在美国多个城市开启Robotaxi服务,运营车辆已超1500辆,年收入接近1亿美元。
就在今年5月,Waymo宣布,其已完成1000万次无人驾驶行程,覆盖美国奥斯汀、洛杉矶、旧金山和凤凰城等地,且从500万次翻倍到1000万次仅用了5个月,均为付费行程。目前,Waymo的Robotaxi服务正在美国市场不断扩张。近日,该公司宣布将在费城和纽约开始路测。与此同时,Waymo还通过与优步合作,进入亚特兰大市场。
在技术路线上,Waymo采用的是主流“多传感器+高精地图”方案,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以激光雷达为主导。其第五代系统搭载5颗激光雷达、8摄像头及4D毫米波雷达。依赖高精度地图,通过传感器与地图信息的融合,让汽车获得对环境更全面的感知。虽然高昂的硬件投入带来了高安全冗余度,但也导致Robotaxi单车成本高企,是特斯拉的7倍左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规模化速度。
作为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企业,Waymo打造了多元化的生态体系,结合出行服务、技术授权、数据变现等核心路径,构建了独特的商业化模式。首先是主营业务Robotaxi,Waymo已在美国多个城市推出Robotaxi服务,按照摩根大通的数据,目前Waymo Robotaxi的收费标准约为2.5美元/英里(约合人民币11.1元/公里)。得益于规模效应摊薄成本,未来可能接近公共交通定价,进一步扩大市场渗透率。
另外,Waymo还通过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技术授权实现部分营收,例如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改装Pacifica车型,并与捷豹、极氪等车企达成数据共享协议。今年4月,Waymo宣布与丰田就自动驾驶领域达成合作,车企“朋友圈”不断扩大。除了车企,Waymo还积极与优步、Moove等出行平台携手,建立了广泛的生态合作体系。
原生设计 亚马逊生态托举
近日,美国零售业巨头亚马逊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Zoox宣布,其位于美国加州海沃德的工厂正式启用,计划到2027年年产1万辆Robotaxi,这将助力其在美国迈阿密、洛杉矶和亚特兰大等主要市场扩张,并与Waymo及特斯拉展开竞争。该工厂也是目前少数几个专门为Robotaxi打造的量产基地之一。
面对AWS云计算业务增长势头减弱、零售业务盈利承压,亚马逊亟需拓展新的高潜力业务线,而Robotaxi本身与亚马逊的物流系统形成高度协同。为了进军Robotaxi市场,亚马逊在5年前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Zoox。目前,Zoox正在美国旧金山进行自动驾驶汽车路测,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启动Robotaxi载客服务,并于明年将业务拓展至旧金山。
值得注意的是,Zoox开发和制造的是一款“为无人驾驶而生”的原生Robotaxi,不同于Waymo Robotaxi在其他现有车型基础上改装,或是特斯拉Robotaxi目前以Model Y为基础的软件增强路线。Zoox Robotaxi彻底摒弃了传统汽车的设计范式,取消了方向盘、脚踏板等人工控制装置,外观呈独特的“烤面包机”造型,采用双向行驶设计,四角配置激光雷达,实现了真正的全无人驾驶体验。这种从零开始的设计理念使Zoox在车辆架构、安全标准和乘坐体验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性创新。
背靠亚马逊,或许是Zoox实现商业化的最大底气。据悉,亚马逊对Zoox的战略定位不仅限于出行服务,更看重其与亚马逊物流网络、AWS云计算业务的长期协同潜力。未来,Zoox的自动驾驶平台可能整合“载客+物流+边缘计算”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为亚马逊创造新的增长极。与此同时,Zoox在迈向商业化的道路上也面临多重挑战,包括高昂的成本结构、监管的不确定性、公众接受度与信任建立,以及Robotaxi市场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
文/编辑:万莹 版式:王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宁德时代对ROBOTAXI说“哈啰”
豪揽30亿入局Robotaxi 哈啰联手蚂蚁宁德时代能否“后发先至”?
年终盘点|从雾里看花到落地开花 人工智能让三大领域“真香”
Robotaxi大爆发: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93万亿元,车路云一体化推动加速落地
中信证券:Robotaxi打开新思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商业化进程加速(20241016/08:11)
田东打响今年芒果销售战
榕商家打响2·14“甜蜜战”
张锋赢得专利、憾失诺奖,细数CRISPR基因编辑三巨头之间的爱恨情仇
园林局:打响抗旱护绿战 让绿化清凉度夏
汽车行业周报:小米YU7震撼上市,Robotaxi行业进展不断
网址: 三巨头打响北美Robotaxi商业化突围战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62643.html
上一篇: 【农产品早评】7月USDA报告全 |
下一篇: 北黄花菜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