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沈渊如之全本 (三)

沈渊如之全本 (三)

沈渊如《兰花》之十兰花的鉴赏和术语(3)

      (十三)中窠  即捧瓣与鼻的整体部位的统称。梅瓣、水仙瓣的中窠头形,以窝紧为好;荷瓣、蝴蝶瓣的中窠比较宽大。凡中窠必须与外三瓣形型相配得宜,方显得花姿优美、俊俏。(参阅书中各名花品种照片)

      (十四)兜  专指捧瓣尖端部瓣肉组织的形态,并按照捧瓣尖端部瓣缘内卷形状的大小、深浅、厚薄而定。如按它的厚薄、大小又可分为软兜和硬兜;按深度可分为深兜和浅兜。

      (十五)收根放角  专指兰花外三瓣瓣幅之阔狭形状,它牵涉到花品的美观和花形的姿态。自瓣幅中央部位向瓣根逐渐收狭,称收根;自瓣幅中央部位向瓣尖逐渐放宽,及至花瓣尖端部前沿约0.4厘米左右处又逐渐缩拢且向内微卷,汇成瓣尖微兜形,这段前后交接部位称放角。在荷瓣和荷形水仙瓣中收根放角现象最显著,水仙瓣由于花瓣多长圆形就没有那般明显了。而梅瓣,尤其属十足梅瓣型,由于浑圆形,很少有收根放角。

      (十六)紧边  外三瓣中每瓣瓣缘微呈内卷状,离瓣根约0.3厘米起越向瓣前部,其微卷状愈呈明显,而卷带渐宽,瓣缘增厚,及至放角处再延伸及瓣尖部与对称另一缘合拢,汇成兜状形。这种内卷带,称为紧边。梅瓣紧边多后厚实,水仙瓣稍薄,荷瓣最薄(素荷瓣类似)。

      (十七)鸡嘴  花苞刚出土时,苞尖相对合拢,有紧吻一起,微分或裂开状,都称为鸡嘴。如苞尖有白色玉钩或统体肉质感,绝大多数出梅瓣、水仙瓣类。

(十八)细花和行花  凡具有梅、荷、水仙、素心、奇瓣型的花朵,都称为细花;凡外三瓣和捧瓣都呈尖狭鸡爪形或竹叶形的花朵,都称为行花或俗称粗花。

      (十九)伏花  自然野生兰花,经盆栽驯养后继续孕育花蕾,称伏花。间隔数年复生花苞,称作复花。

      (二十)兰膏  亦称命露。蕙兰花朵转茎至盛开时,在花柄末端(靠着花葶处),有一滴细圆晶莹透彻的胶凝物,它味甘醇如蜂蜜,如随意抹除,易引起花朵早萎无神。春兰中很少见到兰膏,或偶有也是细微小点。

      (二十一)簪  又名短底。即指蕙兰每朵花的短小花柄。

      (二十二)箨  即数层苞叶中紧贴花朵的一片,又称贴肉小苞。这种苞叶在春兰名种中要比其他兰花显得圆阔、厚大而长,有的着生在主瓣背后,有的侧生一旁,有的远离花朵着生在花梗正面。蕙兰、建兰、秋兰、寒兰、报岁兰的贴肉小苞衣总是着生在各短小花柄的末端,且它的基部半卷裹在花柄上,前半部分呈扩张开放状,箨幅细狭。凡具有各种瓣型的名花的贴肉小苞必定呈现浓厚异色,并且有光,春兰最明显。如色彩淡而质薄,花瓣瓣肉亦薄;如一边有异色,另一边没有时,捧瓣一边有兜,另一边也没有兜。

      (二十三)巧种和官种  捧瓣瓣尖部呈白色或厚肉质兜状者称为巧种,没有白头或微有浅薄兜者称为官种。

      (二十四)癃放  兰花花朵萎软,花瓣僵拢施不足,都称癃放。主要在蕙兰中常见这种现象出现,如花朵先从顶花开放,且是软弱无力,下面各朵常是僵开,或是含苞不舒。另是花葶上着生各朵排列间距过近,花开无力等。凡属这种形式都是最劣花姿。

      如当年盆栽落山新花,因根、叶受伤过度,花轴上各朵花丛密聚拢,形似羽毛帚,又称球开。

      (二十五)蕊尖  花苞含苞待放时,花蕾透出小苞衣露出顶端或整体形态。按春兰和蕙兰的蕊尖有多种形式,现列述如下:

      1.春兰

      (1)莲子形  上下部近乎相等,形似莲子。这种形式,其三瓣有肉 ,裹尖而重白头(即瓣尖端有微白晕肉质兜),边紧。大都开大舌梅瓣,花瓣较圆正。假如满蕊俱白,色泽姣嫩,花瓣放足后,容易伸长变皱。

      (2)花生肉形  花蕾似花生仁状,但前端小,中部大,且形长。如箨筋细糯,多开大铺舌,梅形水仙。白头、肉裹尖重者,开梅瓣者居多。

      (3)机梭形  花蕾形似织布机梭。舒瓣后有紧边。如箨筋粗硬,大多开硬捧、尖舌水仙瓣或小如意舌梅瓣。

      (4)橄榄形  花蕾二端小,中部宽大。如箨筋细糯,花开小舌水仙者居多。

      (5)瓜锤形  花蕾顶部平而下部敛小。箨筋稍硬者,大多开分头合背梅瓣,或开三瓣一鼻头之类。如筋络细糯,且呈绿色,花蕾下部宽大者,舌形必大,花瓣亦宽。

      (6)圆灯壳形  花蕾较长圆。箨筋细糯,条条延伸达顶,这种形态大多开皱角梅瓣或软捧微皱水仙瓣。

      (7)净瓶口形  花蕾稍长,三瓣瓣尖顶收、口放。如箨筋细糯,颜色娇艳者,必开武瓣水仙。

      (8)石榴口形  花蕾圆短,三瓣瓣尖微向外翻。箨筋粗而挺直,筋色鲜艳者,必开武瓣水仙。

      (9)龙眼形  花蕾浑圆结实感,如无白头彩壳者,开短圆瓣,或三瓣虽短,而无秀气,还不算名贵这种形式大多开荷花瓣之类。

      通过上述各种蕊形介绍,便于艺兰爱好者们对由蕊形变化过程中了解演化成各种瓣型优劣,以及在选择新花中,作为鉴别依据。

沈渊如《兰花》之十一兰花的鉴赏和术语(4)

      2.蕙兰

      (1)巧种门

      蜈蚣钳  花蕾二片副瓣合拢成钳形。舒瓣后有紧边、瓣肉厚,合背硬捧,这种开小舌梅者居多;如分窠大舌,水仙瓣者少;如分窠软捧,开大舌梅者居多,为上品中第一,例如潘绿、程梅等。

      大平切  平边厚肉。大舌,分窠捧心者居多。如分头合背、硬捧,小舌梅者为少。这种形式在梅瓣、水仙瓣中都有,为上品中第二,例如上海梅、元字仙等。

      小平切  三瓣稍长,平边圆头。分窠捧心,大舌者居多;如合背硬捧,小舌者少。水仙瓣大多出于这种形式,为上品中第三。例如小荡、大陈字等。

      (2)皱角门

      瓜子口  宽边文皱,花开水仙瓣者居多,开梅瓣者少。属上品中第四。

      石榴头  宽边武皱,飞捧、方缺舌,此类梅瓣、水仙瓣都有,为上品中第五。例如蜂巧、峨蜂梅、朵云等。

      (3)官种门

      官种形  捧兜浅而厚。

      滑口形  微有浅薄捧兜。

      杏仁形  宽边蒲扇捧、舌小。这类多为水仙瓣,属上品中第六。

      (4)癃放门  俗称油灰块。含苞待放时,先见捧心,且形似僵粘整体。外三瓣舒瓣时卷边皱角,不能舒展平整。凡属这种形式,捧瓣全合硬者居多,亦有分头合背。如捧瓣与唇瓣粘连成一块,俗称为三瓣一鼻头,是梅瓣、水仙瓣中最劣开品。

      (5)行花门

      凡花蕾锐尖、狭长,舒瓣后,花瓣都呈尖狭鸡爪状,这种形式俗称为粗花或行花,是不具瓣型的一般兰花。但,如花蕾稍短,上搭深,有时亦能有一般性荷瓣出现。

      蕙兰中除上述“五门八式”蕊形外,尚有多种形式,但多数没有上品好花开出。

      (二十六)筋  即苞叶上的细长筋纹。筋有长短,有疏密,有粗细,有平伏,有凸出,颜色也各有不同。筋总以细长透顶,软润,疏而不密且微有光泽者,常有瓣型花品出现。如筋粗透顶者,花瓣必阔,且有荷瓣出现。如绿筋绿壳或白壳绿筋,筋纹条条通梢达顶,苞壳周身晶莹透彻,那大多出素心瓣可能性多。梅瓣和水仙瓣的筋纹较细糯,中间还需布满沙晕。

      (二十七)麻  苞叶上不通梢达顶的短筋,称麻。麻之粗细、长短不匀,排列比较紧密,这种俗为麻络,如相互之间空阔稀疏,又布满异彩沙晕,往往多出奇瓣或异种素心瓣。麻由于颜色各异,可分为青麻、红麻、白麻、褐麻等。又根据花苞出土时间迟早,分为深与浅之分。

      (二十八)沙晕  各筋纹之间散布着细如尘埃状微点,称为沙;密集如浓烟重雾状称为晕。苞壳上如有沙有晕,大多出梅瓣、水仙瓣。如苞壳上的沙如杏毛状密集一起,花苞逐渐抽长时,蕊顶部分又呈现浓绿色者,绝大多数出梅形水仙瓣。如沙晕柔和,颜色或白或绿,出素心瓣居多。凡具有瓣形的名花,在其苞壳上除筋纹细糯、通梢达顶,还必须有沙晕。

      (二十九)壳  即指苞叶。它有多种颜色,如绿壳、白壳、赤转绿、水银红、赤壳等。但,由于筋纹的颜色深浅和沙晕映辉,更有深绿、淡青、竹叶青、竹根青、粉青、青麻绿壳、白麻壳、红麻壳、荷花色、深紫色、**肝赤壳等等。其中以水银红壳、绿壳、赤转绿壳最易出名花。另外,壳有松和紧、厚与薄之分。按我国艺兰先辈们经验总结,无论哪种颜色壳,都有好花出现,但必须气色要鲜明,壳薄而硬,色糯方算上品;如壳薄而软,称“烂衣”,很少有上品花出现;如壳厚而硬,颜色柔糯,也屡有好花出现。

      壳有长短之分,俗称为长梢壳和短梢壳。凡短梢壳中部的色彩浓而厚,锋尖有肉钩,苞尖又呈鹊嘴形,大都出梅瓣、水仙瓣。如壳长而苞尖呈钝形,多数出荷形水仙瓣。如绿筋绿壳、白筋白壳,筋细麻纤,晶莹透彻,且通梢达顶,又沙晕与壳、筋、麻同样颜色者,往往出现素心瓣。蕙兰苞壳的腹部筋纹间满布沙晕,又有粒粒如圆珠般凸出状,屡有梅瓣、水仙瓣出现, 但壳色不能有过分明亮光泽。如蕙兰花蕊苞壳紧圆粗壮,下部整足,一般多开荷形大瓣子花。

      通过苞壳上的紧、麻、沙晕诸点,可作为鉴别出落山新花中属名花与否。我国艺兰先辈们通过长期实践,总结成许多丰富经验,足以留供我们在选择新花中具有瓣型名花的借鉴,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现附录《看壳各诀》如下:

      1.“绿壳周身挂绿筋,理解透顶细分明,真青霞晕如烟护,确是真传定素心。”

      “绿筋忌亮,须要有沙晕,必如烟霞,筋宜透顶小蕊,在仰朵时,日光照之如水晶者,素;昏暗者非是。”

      2.“罗衣自绿亦称良,大壳尖长也不妨,淡绿筋纹条透顶,小衣起绿定非常。”

      “白壳绿飞尖绿透顶,沙晕满衣,此种定素。出铃小,蕊若见平,水仙在其中存。”

      3.“老色银红烟晕遮,峰头淡绿最堪夸,紫筋透顶铃如粉,定是胎全素不差。”

      “出铃时色如茄皮紫者,梅根绿背,黄者素。”

      4.“银红壳色最称多,莫把红麻瞥眼过,多拣多寻终有益,十梅九出银红窠。”

      “银红窠必须先淡后深,筋纹透顶,飞尖点绿,小衣肉厚,而多光滑,细心选择为要。”

      5.“绿壳三重起紫灰,此中必定见仙梅,小衣有肉峰如雪,铃顶平疑刀剪裁。”

      “官绿壳上若起紫晕一重,其花必异,筋纹忌亮。”

      6.“深青麻壳无人晓,莫道青麻少出奇,尖绿顶红条透顶,晕砂满壳异无疑。”

      “深青麻壳,极多光亮,满蕊白砂,必非素异,必须紫筋透顶,飞尖点绿,此花定异也。”

      7.“筋粗厚壳出荷花,铁骨还须异彩夸,无论紫红兼绿壳,此中常是见奇葩。”

      筋粗壳硬,屡出荷花,不论赤绿,一样看法,如落盆几日,能起砂晕,就可望异。最难得者,荷花小蕊,尖长深搭,凤眼微露,收根必细,灶门开阔,定是飞肩。

      (三十)子芽  从假球茎基部生长出来的幼小叶芽,俗称子芽。子芽刚露出土面,凡属绿花类和素心瓣尖都呈白绿色;如赤绿壳或水银红壳类的芽尖,呈微红色;如赤壳类都呈红紫色。在“入霉”前后破土生长的子芽最强壮,如在“夏伏”时破土的较弱;若迟至秋季中生长出的子芽俗称“秋杆”,细小瘦弱,长成的叶束亦短小细狭。

      (三十一)抽箭  兰花的花茎从苞壳中透出后,逐渐长高,这种过程俗称抽箭。

      上述许多术语和品评、鉴赏要点,仅是汇集我国江苏、浙江一带艺兰界对春兰、蕙兰中所常用俗称。通过这些介绍,促使广大读者在不断实践过程中,结合科学,进一步精益求精,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国的养兰事业。

沈渊如《兰花》之十二兰花的繁殖法(1)

      兰花繁殖分无性和有性两种。利用营养体的一部分进行繁殖的叫无性繁殖;利用种子繁殖的叫有性繁殖。我国历来多采用无性繁殖中分株法,而有性繁殖由于授粉、采种、播种以及育苗过程中必须掌握丰富经验,熟练技术和具备一定设备条件,所以一般仅在科研单位培育新种时候方使用此法。

      (一)无性繁殖

      1.分株法  兰花是一种有假球茎的植物,当假球茎繁生到一定时候,即可在它们之间用锐利薄刃刀剪将其割开,再把它们分别栽植盆中,成为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分株法,按我国艺兰界习惯,俗称“分盆”或“分窠”。这种方法看来简单,但由于植物生理习性和季节限制,以及技巧上的处理,还是比较复杂和一时不容易的。现根据我国传统法则和作者多年实践中所得经验,分述如下:

      (1)分株适期  分株繁殖,除严寒盛暑期间外,一般都可以进行,但最适合时期是在四月或九月前后(即在“清明”至“谷雨”期间,这时气候逐渐春暖,子芽尚未萌动,新根还没有生长;“秋分”前后,子芽和花蕾早已破土,萌发成新草,幼蕾长出,新根也多已长成,气温渐趋秋凉,温差小。在这二段时期内,植株容易恢复生长,对兰花分株后没有多大影响)。

      (2)分株条件和程序  盆栽兰花如培养得好,每隔三五年就可进行分株繁殖,但春兰必须要有四、五筒草(每叶束称一筒),蕙兰要有七、八筒,其他类兰花亦同此。当然,最理想的是,待盆中叶束过多时,由于假球茎不断繁衍分离,各筒之间会出现自然宽阔空隙带,这种形状在艺兰界中俗称为“马路”。生成“马路”后,假球茎之间容易自然分离,根系之间也易于分拆,这样,不致造成伤口,有利于植株各自迅速恢复生长。分株前,必须少浇水,让盆中土壤略带干些,因为泥土过于潮湿,翻盆时湿泥粘住根系,当拆垛分窠时,兰根容易折断受伤。

        分株时,先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伸进各叶束之间不同部位,大拇指搁住盆沿,余外二个手指随同扶住另一端盆面,倒置过来托住,用右手掌根沿着盆面四周轻轻连叩,当感到泥垛与盆松动时,再用右手抓住盆底圆孔穴,慢慢地把花盆提出,使泥垛与花盆相互分离。接着将泥垛侧放或平座在地(如根系盘曲不多,应注意泥垛突然松散,兰根受折),如根系盘曲交缠紧密,泥垛不易拆开,可用掌心沿外围轻拍,逐步松散泥垛,或用钝头竹片剔除泥土,再把盘绕根系拆散理开,放入清水中洗净(如自来水,必须存放多日,让水中消毒剂充分分解后使用,不致对兰根有所影响)》然后移放在通风透光阴凉处,让根系上水分凉干。当兰根呈垩白色时,选择适当部位,用锐利刀片或薄口剪刀竖直伸进假球茎之间切割开,此时必须注意切勿碰伤假球茎基部的幼小叶芽(因为这时呈白色叶芽极嫩,稍一碰触,极易断下)。分离后,如伤口不大,可任其自然;如伤口呈水渍状,可用过锰酸钾或硫酸尼古丁稀释液消毒,或涂上硫磺粉末,防止细菌感染发生腐烂现象。分拆“马路”时,只要把两边假球茎握住,轻轻旋转,联接处很快会自动分离。同时把其中干瘪假球茎和细小衰老根系,齐假球茎基部切割掉,如根上有一段是枯干空根,可沿着空实交接处剪去(不能剪及实根端面,以免发生伤口)。盘曲过长的根,可在根桠间剪断,如没有节桠,可在适当长度处剪断,但必须待伤口稍呈干燥状态时方能种植。一般情况下,较长的根系要小心顺其势态盘转盆中。分下没有叶的黄绿色衰老假球茎,只要仍有几支短小根,仍可留作培养,在其基部能继续萌发新苗。假球茎上面常附着黑褐色叶痕残留物,应顺势从上而下撕去。

      按我国艺兰习惯,每盆兰草最起码要有二筒草,方能正常生长,如过少,植株不能很快恢复健壮生长。蕙兰等更因代谢作用强,分株时必须让叶束留得多一些。

      (3)分株后的栽培和管理  分离后的植株,在上盆种植前要选择比根系伸展势态宽容的花盆,如选用瓦盆,应注意盆底孔穴大小,如过小,因兰根为气生根,喜爱通气,排水性强的环境,那就要把孔穴打大些。假如是专用大底孔兰盆,先在孔穴上用二片蚌壳或碎瓦片相对平行各遮住孔穴的一半(中间应稍留一细缝),然后再用类似材料逐层加高,构成一锥体形或圆台形(不能超过盆高二分之一)。除此外,也有用塑料网纱遮盖盆底孔穴,在上面散放一层蚕豆般大小细石粒或碎瓦、砖粒。或用烧制成的陶质多细孔碗形物倒置盖住孔穴。亦有用细竹丝或粗铅丝编扎成锥体形网座在盆底中,上面披覆几层棕丝皮,不过这种方法由于不经久而易烂,成本费用大,现在很少为人采用了。当盆底盖好后,先用细泥筛筛出黄豆般大小的泥粒,散放在盖遮物的上面,一般以盖没为止。再用细如绿豆般泥粒加覆一层(厚约1--2厘米)。最后,灌入兰花泥或疏松砂质土壤(厚度要根据根系长短和扩展势态而定),逐步加泥时用手轻微压培成锥形或馒头形,接着把根系顺势放下,并使分布匀散些。座好以后,最好要使假球茎顶端和叶束基部刚在盆口下约0.5厘米处(假如要做盆面如馒头形式,可稍高些),之后,在逐步加泥过程中,由于兰花泥质比较疏松,必须用手指顺着根的两旁把泥轻轻按时,不使窝根,直到浅埋没假球茎为止。然后再在假球茎间四周按捺,并在盆面四处微微按紧,但不能压实过紧。最后,一手扶住盆侧,另一手轻轻拍打盆沿,促使盆中泥土匀实。 如以高盆面形式(即盆面泥层垒成半馒头弧形)栽种,应以叶束基部高出盆面约二厘米,逐步加泥堆成弧形,随手将早先除下带泥翠云草铺覆在上面(不能过密),铺贴好后,在翠云草上略撒盖些稀疏干泥,用掌心按实;如用不带泥翠云草铺贴,撒盖泥层应厚些。铺翠云草的目的,主要因为它有着丛密细根,在大雨或日常浇水时能保持住疏松腐殖土壤的盆面形态,不致受到冲刷而破坏;另外,可保持盆面泥层一定湿度,以及避免高温灼伤假球茎和根系,同时还使盆面有葱绿之感,起到装饰作用。一切操作完成后,用细孔喷水壶喷洒盆面,以喷透为止。约待数分钟后,用狭长形牛角板或具有弹性竹片等(长约15厘米,底部宽约4厘米、厚约0.2厘米,顶宽约3厘米、厚0.3厘米,两侧和铲口稍薄)沿着盆沿内侧伸入泥层中,以弧形角度朝盆中央按捺,促使盆面形成半弧形,在盆面四沿留下一指宽水漕,再喷水,使高出盆面的半圆形泥堆匀称。栽植好后用标牌插在盆中正面一向,记明品种编号或写上名称,所用标牌,可用化学胶片(因不易腐烂、使用耐久),按各种形式裁剪制成,例如狭长条形、丁字形、蝴蝶形等。

相关知识

沈渊如《兰花》全本(三)
沈渊如《兰花》全本(一)
【兰花鉴赏】沈渊如《兰花》一书中评花标准与兰花术语(十二)
宣城沈村有没有花店
萱草,花似百合叶如兰,插花美极了
无锡“摆兰会”:有马湘兰郑板桥笔下的逸韵,也有名品幽兰
抄本《花天尘梦录》中的昆曲史料
王者之香  谦谦君子 ——探寻中国兰花文化的独特魅力
男人说
怎样从大批下山草中挑选到好花?

网址: 沈渊如之全本 (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665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兰花的栽培及管理
下一篇: 朱兰兰花的繁殖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