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金银花的故事

金银花的故事

金银花,又名忍冬、银花、双花等,因其花“初开时花色俱白,二三日后花色变得金黄,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金银花清香飘逸,沁人心脾,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也是一种常用中药。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金银花药用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用它防治疾病,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上品。金银花一名的最早出处见于宋代《履岩本草》下卷载有“鹭鸶藤,性温无毒,治筋骨疼痛,名金银花。”,也有说“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金银花”一名为后世延用。

有这么个小故事,话说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中了山岚瘴气。后经一小村寨,见村民面黄肌瘦,诸葛亮顿起恻隐之心,发放军粮施救。村民们十分感谢,一土著白发老人得知许多蜀兵患了“热毒病”时,便叫来自己的一对孪生孙女儿:“金花、银花,你们去采几筐仙药来为蜀军解难。然而三天后,姐妹仍未归来。人们多方寻找,在一处山崖,只见两只药筐中已采满了草药,筐边有野狼的足迹和被撕碎的衣服鞋子?蜀军将士吃了草药得救了,而金花、银花却为此献出了生命,为了纪念她们,人们就把这种草药开的花叫作“金银花”。

唐朝时期,孙思邈《千金翼方》仍录《名医别录》之说。到宋代仍然以藤入药,广泛用于临床,如《圣惠方》载:热毒血痢,忍冬藤浓煎饮。《外科精要》中用忍冬藤治痈疽发背,一切恶疮。

金银花中药学描述: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L、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河南、山东等省。夏初花开放前采摘,阴干。生用,炒唇或制成露剂使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2.《本草拾遗》:“主热毒、血痢、水痢,浓煎服之。”3.《本经逢原》:“金银花,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但气虚脓清,食少便泻者勿用。”

化学成分】:本品含有挥发油、木犀草素、环己六醇、黄酮类、肌醇、皂苷、鞣质等。分离出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本品抗菌的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及致病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亦有抑制作用;金银花煎剂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有明显的抗炎及解热作用。本品有一定降低胆固醇作用。其水及酒浸液对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瘤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此外大量口服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对中枢神经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临床应用】:

1.痈肿疔疮:本品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治疗痈疮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本品煎服,并用药渣外敷患处,亦可与皂角刺、穿山甲、白芷配伍,如仙方活命饮(《妇人良方》);用治疗疮肿毒,坚硬根深者,常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肠痈腹痛者,常与当归、地榆、黄芩配伍,如清肠饮(《辨证录》);用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等同用,以清肺排脓。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如银翘散(《温病条辨》);本品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配伍水牛角、生地、黄连等药,可治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与香薷、厚朴、连翘同用,又可治疗暑温,发热烦渴,头痛无汗,如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3.热毒血痢。本品甘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故常用治热毒痢疾,下利脓血,单用浓煎口服即可奏效;亦可与黄芩、黄连、白头翁等药同用,以增强止痢效果。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相关知识

金银花有什么传说故事
金银花,有故事
金银花的花语是什么?金银花的寓意和象征
难得一见金银花
金银花花语与寓意(探索金银花的神秘与美丽)
金银花,一年生还是多年生?(了解金银花的生长周期及特点)
『金银花』精油引发的...
金银花浇水秘诀大公开
金银花的种植,护理方法,以及花语
一朵金银花 开出“致富路”

网址: 金银花的故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7284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桔梗治疗咽炎吗
下一篇: 常见咽喉病就用这个方——玄麦甘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