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的我”到“成年的我”的成长——“从《朝花夕拾》看鲁迅回忆性散文中的双重叙事视角”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的双重叙事视角出发,探寻《阿长与〈山海经〉》和《五猖会》中的双重叙事视角,并以四个任务串连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双重叙事视角的切换中,深入理解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对往事的温暖回忆和冷静批判,感受“回忆性散文”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 1.能区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个语段中“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的双重叙述视角,对“叙述视角”这一文学术语有直观的理解。 2.能结合“阿长的元旦仪式”语段、“背鉴略”语段和《“我”的日记》中的词句,评析“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对“阿长的元旦仪式”和“背《鉴略》”的不同印象和态度。 3.在评析《朝花夕拾》中“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对往事的不同印象和态度的过程中,体悟《朝花夕拾》双重叙述视角下鲁迅对往事的温暖回忆和冷静批判。 【教学过程】 一、语段对比,体会“叙述视角” 设计意图:在七年级上学期中,学生已经学习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小鲁迅”和“大鲁迅”有一定的了解。对比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两段对百草园的描写,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区分《朝花夕拾》中的两个叙述视角——“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 (一)语段对比,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双重视角 [语段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思考:在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百草园?结合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学生的答案有“热闹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趣的”(可以挖何首乌的根)、“生机勃勃的”(有众多的动植物)。 追问: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一自然段中,鲁迅却曾这样形容百草园:“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上一段文字里充满生机、十分有趣的百草园,这里为什么说只有一些野草? [语段 2]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学生回答后明确:语段1是从童年鲁迅的视角去描写百草园的,语段2则是成年鲁迅视角下的百草园。不同的视角呈现了不同的百草园。 (二)教师明确“叙述视角”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从“童年的我”到“成年的我”的成长——从《朝花夕拾》看鲁迅回忆性散文中的双重叙事视角 [PPPPTT展示定义(知识支架)]: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印象和态度。 教师明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常常采用双重叙事视角,我们常常能在文章里发现两个“我”——“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回忆片段,探究“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印象和态度,从而理解从童年到成年,“我”的成长。 二、从“阿长的元旦仪式”体会鲁迅对往事的温暖回忆 设计意图:从字里行间中感受“童年的我”对阿长的元旦仪式的不耐烦与厌恶,再通过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成年的我”对阿长的元旦仪式的看法,最后回到文本解读“成年的我”对“阿长”的同情和感激。鲁迅要为这样的人发声,所以当鲁迅以“成年的我”的视角回忆阿长的元旦仪式时,发现曾经看到的却未能领悟的阿长对自己的疼惜,发现曾经看到的却未能理解的阿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童年的我”视角下不耐烦的烦琐仪式中蕴含了“成年的我”对往事的温暖回忆。 (一)听朗读,区分“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对“阿长的元旦仪式”的不同印象和态度 提问:听读“阿长的元旦仪式”语段,思考:分别用1个词语概括“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对元旦的仪式的不同印象和态度。 (1)请用黑笔圈画出“童年的我”对元旦的仪式的印象和态度的关键词,并从旁批注你的感受。 (2)请用红笔圈画出“成年的我”对元旦的仪式的印象和态度的关键词,并从旁批注你的感受。 活动:教师读旁白,一位女生扮演阿长,一位男生扮演“童年的我”。 (二)重回文本,解读“童年的我”对“阿长的元旦仪式”的印象和态度 学生讨论后明确:“童年的我”对“阿长的元旦仪式”的印象和态度是“烦琐、麻烦、不耐烦的”,而“成年的我”想起来至今还觉得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追问:除了一些直接表明“我”的态度的词,你还能在语段中的其他细节中看出“童年的我”的不耐烦吗? 预设:学生选择的句子有:“元旦辟头的磨难。”“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的句子
相关知识
从“童年的我”到“成年的我”的成长——“从《朝花夕拾》看鲁迅回忆性散文中的双重叙事视角”教学设计.docx
鲁迅的《朝花夕拾》:童年记忆与社会批判的交织
从《朝花夕拾》看鲁迅的童年经历
《朝花夕拾》:鲁迅的回忆与批判之声,文化的沉思与启示
陈思和谈《朝花夕拾》:用童年记忆,成就一流艺术作品
朝花夕拾阅读一等奖教学设计
回忆与成长的交织
深入解析鲁迅《朝花夕拾》:重温青春与社会的双重记忆
2024年创新解读:《朝花夕拾》PPT读后感的独特视角.pptx
【名著专题阅读一】《朝花夕拾》之《鲁迅的童年》
网址: 从“童年的我”到“成年的我”的成长——“从《朝花夕拾》看鲁迅回忆性散文中的双重叙事视角”教学设计.docx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79810.html
上一篇: 【新歌推荐】花僮 -《二手烟的童 |
下一篇: 成长的记忆优秀作文(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