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导 读
脾虚之人秋养的重点在脾胃。
罗谦甫说:「人身心肺在上,行营卫而光泽于外,肝肾在下,养筋骨而强壮于内,又必赖脾胃在中,传化精微以溉四旁,若脾胃之气一伤,则四脏皆失其所」。
可见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不仰给脾胃输布精气以充养。
图源:摄图网
气血不足会导致脾胃的运化能力减退,加重脾虚症状。
因此,这段时间,脾虚、身弱之人秋养的重点就是调脾补土,强壮脾胃力,充盈气血,让身体慢慢变「强壮」。把脾养好了,后续的进补也能事半功倍。
一个健脾胃名方
平补、调脾胃,守护后天之本
我们的老祖宗对调脾养胃一直很重视,有个流行千年的健脾胃名方——八珍糕,特别适合脾虚的人。
八珍糕原来叫八仙糕,首载于明代御医陈实功所撰的《外科正宗》:
治痈疽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久病但脾虚食少、呕泄者并妙。
人参 山药 茯苓 芡实 莲肉(各六两) 糯米(三升) 粳米(七升) 白糖霜(二斤半) 白蜜(一斤)
陈实功对八仙糕的作用描述是:「但遇知觉饥时,随用数条甚便,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意思是说一个人服用八仙糕一段时间以后,他就会感到身轻气爽、元气大增,其中绝妙之处难以尽述,按照我的亲身经历来看,的确是无一字虚假。
这么好的方子当然也有少不人识货。清朝御医就将改良过的八珍糕献给乾隆,乾隆服用后就感觉真不错。
由清宫脉案及《用药底薄》获悉,乾隆自50多岁始,药膳中就经常有八珍糕丸,如果没有了,就亲自朱批让太监们赶快去做,用以养脾去腻,摄养延年,足见长寿皇帝对其的珍爱。
乾隆吃了好,慈禧也有同样体会。慈禧素来贪图享受,吃多了山珍海味,膏梁厚腻(她特别喜欢吃肥鸭子),致使脾胃过早受伤,至光绪6年,屡见「饮食运化不利,大便微溏而粘」,太医李德立主拟八珍糕进服,结果也是很让「老佛爷」满意。
现代罗大伦老师更把八珍糕奉为「养生糕」。他在《阴阳一调百病消》一书中讲到:「许多小孩经常感冒,家长采取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吃了八珍糕后,脾胃好了,正气足了,也就很少感冒了」。
当然了,八珍糕不仅适合脾胃偏弱的小孩吃,成人、老年人都能吃。
我陆陆续续吃了一年多的八珍糕,结合日常调理,变化可以说是巨大的:
1、吃饭香了,食量大了,但我没有更胖,反而工作以来的「过劳肥」没了,瘦回了以前的状态;
2、皮肤变好了变亮了,素颜都带着柔柔的自然光泽(脾肺滋养皮毛);
3、大便基本都通畅成型,经常有香蕉便;
4、整个人有精神了,轻盈有力了,不会爬几层楼梯就老喘气了。
我对八珍糕的感情是很深的,现在我也还在吃,也一直鼓励我的父母,周围的同事、朋友一起吃,他们也得到了很多改善。
我相信,如果你也通过一天天的坚持,然后身体真的肉眼可见一点点变得更好,你也会感动,甚至感恩的。
在我看来,八珍糕真是再适合现代人不过的食养方了,毕竟现代人吃的可能比「老佛爷」还珍奇,为饮食所伤的也更多,而八珍糕补养平和,食用方便,还经过古今验证,实在是好。
-广告-
八珍糕粉
消、补、健、固兼备
☑以「八珍糕」为基础,根据现代人体质再调配
八珍糕流传至今的版本有很多,大都保留了山药、茯苓、薏米、莲子肉、芡实和白扁豆等核心成分,有的会用党参或人参,白术(偏补益),有的加了砂仁,山楂肉(兼消),各有侧重。
吃的时候可以把这些材料打成粉,再与糯米粉、粳米粉混合和成面,加白糖蒸成糕吃,也可以直接当佐餐粉吃,后者会更方便。
罗大伦老师《阴阳一调百病消》书中配方用量:党参30g,白术30g,茯苓50g,薏苡仁:舌苔厚100g舌苔薄50g,莲子50g,山药50g,芡实50g,白扁豆30g。如需加大米和糯米分别是200g。
——(仅供参考不作医.疗承诺)
我也吃过市面上很多八珍糕粉,发现各家配方、用料、味道都不相同,更不放心如今市场原材质量,因此我们决定自己把控制作这款八珍糕。
原材皆甄选自道地产区,甄选品质上佳的食材,味道也经过精心调配,没有劣质粉的异味,带着天然谷物炒制过的醇香、焦香,好喝易长期坚持。
配方上,我们精选山药、莲子肉、茯苓、薏米、芡实、白扁豆、山楂、麦芽等八味,出发点是都选用药食同源的食材,性质平和 (比如舍弃了一般小儿不宜吃太多的人参),符合大多数人日常长期食用。
并且,加了山楂、麦芽两味,喝下去没那么容易饱腹,比单纯的补益配方要好吸收,更符合现代人又虚又堵的体质。
☑8大药材大显身手,平补扶养脾胃
❦ 山药,《本草新编》:「山药,味甘,气温平……入手足太阴二脏,亦能入脾、胃」。
❦ 茯苓,《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不分四季,无论寒热与其他食材搭配,都能发挥出其渗湿利水、调脾的功用。
❦ 莲子,入心、脾、肝、肾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中医药典:「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 薏苡仁,其性味甘淡微寒,为常用的利水渗湿之品。《名医别录》提到它可以利肠胃,帮助消化,令人能食。
❦ 芡实,《本草新编》说它「入脾、肾二经...可君可臣,而又可佐使者也。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神水,与诸补阴之药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虑多投以增湿也。」
❦ 白扁豆,《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 山楂,《中国药典》中记载:山楂,酸、甘、微温。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等。
❦ 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中国药典》中记载:麦芽,甘,平。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等。
细看这个方子,山楂和麦芽是养胃消食导滞的,先消才能补得进去;茯苓和薏苡仁能祛除湿浊,一上一下,一升一降,让湿浊更好流通化除;山药、莲子肉、白扁豆是补益脾胃的;芡实和莲子是固涩的,防止边补边散,守不住营养。
它们都性质平和,还消、清、补、健、固兼备。
同时,这些食材不仅仅只作用在脾胃上,有莲子、茯苓养心宁心,莲子、芡实益肾,山药兼入脾、肺、肾,山楂入肝,行气散瘀,既照顾到了各个脏腑,又都共同作用于脾胃,正应了脾土容纳万物再化生万物的性质,实在精妙。
难怪清宫医案评价清宫八珍糕说:「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
版权声明:
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 。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今日编辑:金钱草
相关知识
老中医教你: 脾虚+肾虚, 只需要这一碗四神汤!
名中医夏季最爱吃它!祛湿浊、调胃肠,有胃胀、口臭的人尤其适合~
脾肾双补的食疗方莲子芡实淮山茯苓四神汤 苹果
痰多 汗多=脾虚!一张方,补脾肺,收痰 收汗,令人玩味的医案
糖尿病就是脾虚了,把脾健调理好就行了,压根不需要降糖药
对付脾虚的“三剑客”:归脾丸、启脾丸、健脾丸,各有什么特点?
湿气重,如何祛湿?这些中成药辨证用药效果较好
宝宝夏天常困累湿乏,不妨试试花茶疗法
为什么一到秋天就容易乏,如何走出“秋乏”之困?
健脾丸与启脾丸的区别及功效
网址: 一个明代御医的家传调脾方,尤其适合脾虚湿重、秋乏的现代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80819.html
上一篇: 沙棘籽与什么搭配 |
下一篇: “血气双补之王”,黄精的5大搭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