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原创赏析】白杨树

【原创赏析】白杨树

在我们北方的坝上,白杨树是一种极其普通而平凡的树。 它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既耐寒,又耐旱,经风雨,抗沙尘,即使是在经过零下20多度的霜冻,在来年也能茁壮成长。

我和白杨树结缘,是从我当知青开始的。在六七十年代,坝上还没筑起三北防护林,所以那时是坝上自然环境最恶劣的时期。冬天白毛风一刮,滴水成冰,天苍苍,野茫茫,只有那白杨树巍峨屹立在那空旷的田野上。哪里有白杨树,哪里就有知青的身影,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就有我们知青人生活和战天斗地的足迹。在我们知青人的眼里,白杨树如同我们的知青的脊梁,承载着我们知青的情感,彰显着我们知青的血性,体现着我们知青不屈不挠的精神!

记得很清楚,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初中刚毕业,我们十几个知青来到了康保最北边的一个公社十棚村,当时大队设立了一个农业大寨田,安排我们到大寨田劳动,记得那时有个下放干部也在大寨田劳动,我们十一名知青在大队团干部的带领下,为了治理风沙原,在村的西头开垦了一片荒地造林,村书记交给了我们知青造林任务,我们光荣地接受了。

因为都是在县里念书的学生,没干过农活,都是体力劳动,挖树坑也不是省劲的活,没力气是挖不动的,可是我们有志气,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坚持到地里挖坑栽树。虽然我身体单薄每天也能完成五六个树坑,在坝上,春天风大,眼睛被风沙打得难受,但是那也难不倒我的干劲。当时是艰苦,说白了我们个人也有想法,在大队劳动表现好就能早日回县,我一想,干吧,在当时我个子小让我赶上牛车拉水浇树,车上放了帆布袋装水,然后我一桶一桶地浇树苗,终于不负有心,小树苗长成了大树,我想若干年后,把这些事讲给我们的后代听,他们能信吗?

今天我们住在了高楼,多好的条件,很难想象出那里是一个什么环境,可当时,我们确实如此。回想起来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杨树和知青人交流、汇聚成生命和意志的集合体。曾经有多少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知识青年在北方这块土地上劳作,汇聚成一条浩荡的河流,不断刷新和改写着中国梦想,广大的知青们用劳动的第一声号角,催醒了沉睡北方的荒原。知青们像白杨树一样挺拔、伟岸的身躯无畏地抗击着一切的艰难险阻,风吹不倒,雷劈不垮。

村里的西头,有个林带全是白杨树,也是白杨树生长的地方,知青们满怀深情地赞美着朝气和希望的林带,"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它的上空笼罩着绿色的云朵,随处可见白杨树挺拔、伟岸的身影。徜徉在白杨林中的大道,从浓密枝叶间筛落的点点金光、在心灵的琴弦上跳跃,雀鸟在啁啾啼鸣。一棵棵一排排的白杨树手拉手、肩并肩、根连根、凝固成坚不可摧的绿色版图。微风徐来,银灰色的树叶在空中沙沙作响,回声在心间久久地激荡和回旋。

早晨起来,老知青们仨俩悠闲散步,他们沿着康湖边的小道,看着周围的小树,知青们面容慈祥,无论坐或立,他们腰杆都挺得笔直,成为一棵棵移动的白杨。只要生命不息,就会把脊梁化作永远不倒的长城。

在静默的白杨树下,我仿佛看到,一张张清晰的脸庞在历史的风尘中浮现,他们的目光投向白扬,深情凝望着,用一生青春和热血耕耘过理想的故土。

离开十棚村快50年了,不知那片林带是否还在,白杨树,在那个年代,我走近仰望着你。我的手一遍遍地摩挲着你饱经沧桑的躯干,从心底里热切地呼喊你的名字,一次次热泪盈眶。我愿做为你的一棵小白杨,走向未来。

作者:李国彬

原标题:《【原创赏析】白杨树》

相关知识

白杨树图片赏析及资料简介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的意思出处赏析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全诗赏析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白杨树干上的斑纹,原创拍摄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全诗赏析,上一句和下一句
白杨树开花的样子和含义是什么?
白杨树的特点有哪些?
莫奈画的《白杨树》真不常见
白杨树——悠久历史和卓越品质的象征

网址: 【原创赏析】白杨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8208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她是隐于深山的“联合国村”,有地
下一篇: 文登抱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