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工艺起源于中国,主要在适应竹子生长的南方地区盛行。早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利用竹子等植物来编织器物。
在浙江湖州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竹编器具,品种繁多,用途广泛,涉及家具用品、饮食用具和农业用具。由于竹子弹性和韧性俱佳,坚固耐用且易于获得,竹编器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不可或缺。
殷商时期,因陶罐的罐面上流行印有竹编的纹案,使得竹编的纹样形式逐渐得以丰富。春秋战国时期,竹编的发展在满足功用性的同时,也不断地实现着自身的装饰性审美功能,竹编器具愈发细致,编织技法也愈来愈发达,更涌现出了一批擅长竹编的能人巧匠。
秦汉时期,竹编工艺沿袭了之前的编织技艺,并在此之上变得更加成熟,制品也更加精巧。唐宋时期,竹编品的工艺美体现的愈发明显,供达官贵人赏玩的花灯、龙灯等,均由竹编工艺完成。明清时期,随着竹编匠人的不断增多,竹编技艺得到了全面发展。
到了近代,竹编技法更加精湛,编织图案也更加完善,但随着抗日战争的开始,优秀的竹编匠人逐渐减少,竹编工艺的发展不得不停下了脚步。抗战胜利后,竹编工艺开始复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竹编技艺归入工艺美术之中,竹编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塑料制品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传统竹编工艺产品的地位,竹编制品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竹编工艺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自2008年竹编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以来,竹编工艺又一次得到了新生,特别是在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安徽、浙江、湖南等地。
常用的竹编工艺主要有五种,分别是编织、车花、拼花、穿珠和翻簧,每种工艺都有各自的艺术特色。
不可否认,竹编工艺确实面临着一些问题。在不少地方,竹编技术只掌握在一批老一辈的匠人手中,年轻人对竹编不感兴趣,不愿学习,技术传承方面后继乏人的问题较为严重;由于专注于竹编工艺的新鲜血液较少,在产品的设计研发方面也就突显薄弱,产品种类与风格形式大都固守传统,缺乏创新;与塑料等制品相比,作为传统手工艺的竹编产品,其制作往往都是纯手工过程,因而工艺复杂,耗时长,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除此之外,受众范围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现代市场上其他相关产品的冲击及自身工艺的亟需革新等问题,导致了现在竹编工艺的内忧外患,对竹编工艺敲响了警钟,必须重新给自己进行合理定位。竹编人已意识到:竹编工艺不能脱离时代,应更多地接受现代语境的熏陶,尝试突破传统,大胆革新,加强产品设计创新,开发出符合现代生活美学的竹编产品,使竹编工艺走出孤芳自赏的小众天地,更好的融入千家万户,只有这样,才能将竹编工艺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摘自《上海工艺美术》杂志2018年第一期 作者:童斐蜚)
来源:工艺美术设计服务平台
相关知识
请问关于我国目前竹编工艺的行业发展现状极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竹编简介 竹编工艺,...
竹编工艺花纹
竹编工艺老篾匠教程全集.pptx
竹编工艺,竹编工艺知识
2025年竹编环保棺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竹编工艺
竹编工艺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25
(竹制品)竹编工艺
土家族的工艺 宣恩竹编工艺特点介绍
网址: 竹编工艺的现状与发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83068.html
上一篇: 竹编市场调研报告.docx |
下一篇: 2025年手工竹编市场分析报告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