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种类很多,有毛竹、斑竹、紫竹、刚竹、青皮竹、凤尾竹等等。在我家乡,还有大竹、泥竹、丹竹、簕竹等等禾本科植物。
如果大面积栽培竹林,那肯定是要掌握一些抚育管理技术的,不然恐怕没有太大的经济效益,或者是观赏价值的。
本人南方人,家乡有很多种类的竹林,尤其是河流两岸,竹林随着河流而弯弯曲曲,蜿蜒东流,一片片、一排排的望不到尽头。
不过,由于南方地区的河流两岸的土壤比较肥沃,在竹林生长起来后,就几乎很少有人去专门打理了的,基本都是在种植竹子的时候,浇水、施肥、拔草等等抚育管理方式就可以了。
当竹子成长为竹林之后,就可以把竹子当做经济作物,比如摘(挖)竹笋做食物,砍伐长好的竹子造纸,还有当建筑材料,以及做家具、手工用品等等。
如果是大面积种植竹林,那么就至少需要掌握一定抚育管理技术。
首先,要选一处土壤肥沃、年降雨量大、阳光充足的地方,比如是河流两岸、向阳的山坡、平原等地方,而且最好是南方地区,因为大多数种类的竹子普遍不耐寒,长时间低于零度以下的环境的话,容易死亡。
确定好地方后,那么就需要大面积除杂草,最好是把杂草晒干,然后烧掉做基肥;挖坑,深至少半米,各坑之间的距离,最好在两米以上;填基底肥,最好是农家肥,并铺上泥土,准备栽培竹子。
栽培竹林时,选择一到三年生,枝叶茂盛,低分枝、无病虫害的竹株做母竹。所有母竹只需长度两米五左右的根部,根部要含有大量鞭根,宽度带有三十公分以上的宿土,留有少量竹枝叶子。
把竹林栽培好后,需要定期浇水,在看到竹子能够生长后,可以减少浇水的抚育管理活动。
接下来,开始施肥,施用化肥应以氮、磷肥为主的复合肥,每亩可施复合肥十五公斤左右。施用有机肥对竹林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施肥量每年每亩可施有机肥一百公斤上下的量,或者是池塘泥。
竹林长成片以后,除了需要经常除草施肥外,还有需要定期采伐竹林,以及挖(摘)竹笋,使得竹林里保持通风,防止过密而导致竹子长得不好,或者是因为不通风而导致的病虫害。
若是竹林得了枯梢病,需要砍伐掉病株,则对展枝放叶期的幼竹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一千倍,每隔十天喷一次,连喷两到三次;或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一千倍用同样的方法喷洒新竹。
一旦竹林被黄脊竹蝗、竹镂舟蛾等等害虫侵害,则需要进行防病虫害工作,可采用去除病区、病株,还有喷酒2.5%敌百虫粉剂,或者2.5%溴氰菊脂超低容量喷雾,用量为每亩一毫升,也可以使用741烟剂,用药量为每亩两公斤左右。吹喷时间选择在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