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知识分享▕专业解读
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
本期作者
子非鱼吖
本期关键词
烂梗狂欢 |国产动画 | 电影美学
2024年年底,一部由两人花7年时间制作的国产动画电影《美人鱼的夏天》上映各大院线,讲述的是美人鱼女主误入人类世界后,认识了男主和婆婆,在经历几番波折后,女主最终重回大海的故事。故事本身没有太大新意,但是其中的 经典片段“自己吓自己”却成为热梗,风靡全网。该梗出自美人鱼女主哼着歌在河边走路的时候,忽然一阵妖风吹过,女主被吓了一跳,环顾四周发现无事发生,于是捋了捋头发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 “自↓己↘吓↗自己↘~”,但随后她却被突然出现的黑衣男子推下了河。目前, #自己吓自己#和#美人鱼的夏天#相关话题的热度居高不下,在抖音和小红书的浏览量分别达到了27亿和2.6亿,在B站的视频播放量也超过了1.3亿。
图片来自微博@美人鱼的夏天官微
然而,该部动画电影自上映以来却被网友 频频吐槽,“感觉所有免费素材都用上了”,“第一次在动画片里看出演技差”......粗糙的人物外形与动作,略显出戏的配音语调,观众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影存在的问题。从细微片段到整部动画,不尽人意的影片表现使得观众给予《美人鱼的夏天》 “国产动画烂片”的头衔。那么,“自己吓自己”是如何成为新一代抽象热梗的?当审视“烂片”时,观众究竟看见了什么,又在期许什么?在质疑声中,中国动画电影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玩梗出圈:槽点变为热点,
抽象成就逆袭
在全民玩梗的热潮下,抽象成为了创作者们的流量密码,带动了不少话题出圈。原本《美人鱼的夏天》只是一部极少人关注的小成本电影,但正是这种 “抽象+奇葩”的组合意外击中了观众的“爽感”和娱乐心理。短视频盛行的时代下,网络热梗传播的社交性反而更比影片质量更有召唤性。当槽点变成亮点,反常规的逻辑反而成为票房的助推器,不少网友 抱着好奇的心态走进影院,有人认为“全是感情,没有技巧”,也有人感慨二人制作电影的艰辛不易,在豆瓣打出了4星好评。
图片来自电影节选
11月26日,搞笑博主“戏很多的金兑”发布了一条还原“自己吓自己”的视频,并称自己是全网 首个模仿该梗的博主。“戏很多的金兑”在模仿时不仅还原了女主在岸边走路的场景,还“形象”演绎了女主掉进河里后,双脚发光变成鱼尾的画面,该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超过了40万,在小红书获赞7.8万。随后,网友们马上领悟到了“自己吓自己”的抽象精髓,互联网上关于“自己吓自己”的 二创内容数量不断攀升,并蔓延到了各个领域。在众多二创博主中,“查理蹦蹦”的相似程度堪称一绝,他甚至还原出女主被推倒时的慢动作定格状态,而且他说出“自己吓自己”时,语气中娇柔又带点儿空灵的语调也被夸比原片更有看点,视频在抖音获赞243万,成为了#美人鱼的夏天#话题下点赞量最高的视频。明星祝绪丹也来凑热闹模仿,被网友评价比动画还要多了些 人机感和搞笑感,该视频在抖音获赞210万。除了网红、明星的竞相模仿,“自己吓自己”还衍生到宠物圈,以及出现了“各人嘿各人”、“嘛东西,我在这自己吓自己”的各地方言版。
图片来自B站博主@查理蹦蹦
不仅如此,深入学习并领会精髓的博主们不限于模仿原片,直接开启了 现实生活场景下的“二创”,将“自己吓自己”拆解为三种 层层递进的情绪状态进行演绎:首先,遇到一点风吹草动立马提高警惕;接着,发现无事发生后,感慨原来是“自己吓自己”;最后,放松警惕时,迎来反转,被突然发生的事情吓一跳,并大呼“啊~”。比如,博主“毛毛毛”沉迷游戏太久,突然想起自己有女朋友,打开手机一看没有消息推送,原来是“自己~吓~自己”,又接着玩了2个小时,再看手机却发现女朋友发来了31条信息。社交媒体平台鬼畜区也被“自己吓自己”的热梗占领,有的博主直接上手改剧情,脑洞开得更抽象。比如,原本“自己吓自己”的柔弱女主既能出拳一招制敌,更能随手拿出一把手枪反杀黑衣人。还有的视频中出现了成百上千个女主,让原本想推女主下水的黑衣人直呼“推不完,根本推不完”,多条二创视频 观看量超百万。由于电影《美人鱼的夏天》中热梗的过于抽象,很多网友调侃主创是“两个人笑了七年才发出来”。
图片来自抖音博主@毛毛毛
审视“烂片”:传达观众本位的真实诉求
然而,《美人鱼的夏天》被部分网友称为“烂片”,主要因其剧情逻辑不足、角色塑造单薄、视觉效果与制作水平有瑕疵,且主题表达未能满足观众期待,导致与同类作品相比缺乏创新,观众观影体验不佳。伴随着网友的戏谑玩梗,在 “审烂”狂欢中是否给予制作者尊重的疑问被不断掷出, 批评声音仿佛就一定意味着观众的无情冷血。实则从“自己吓自己”的模仿再到电影本身,“审烂”喧哗中,正暴露出某种 观众本位的诉求。那么,当审视烂片时,观众究竟看见了什么,又在期许什么?
1. 碎片化重塑转移视线焦点,观众成为表达主体
"自己吓自己"作为电影中的热门梗点,成为多数网友感知影片的主要途径。尽管 被切割的情节片段无法全面展现电影内容,却能构建戏剧化叙事,赋予观众广阔的二次创作空间。观众将这些情节 与个人生活相结合,归纳出“自己吓自己”的情绪波动模式:高度警惕—虚惊一场—突如其来的转折变化。这一过程将电影中的碎片片段转化为抽象演绎,无需深入理解,观众也能通过夸张手法感受到情节的幽默与搞怪。此时,模仿与重塑的热闹场景转移了视线焦点,使 观众成为表达的主体。
图片来自B站博主@北京大学
电影中女主被推下海的突兀情节,在各行各业的“自己吓自己”版本中也有所体现,背后隐藏着事与愿违的普遍现象。部分与学习、行业相连接的“自己吓自己”,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真实的 生活困境。“工资条扣发被吓晕”、“查成绩挂科吓傻”,“独自走夜路吓呆”,演绎者在一次次真实生活的转折中还原“自己吓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们对美好愿景的期许往往被突如其来的冰冷现实击溃,常常 难以如愿。
2. 褒贬声音之中,以非量化的评价方式指出瑕疵
在舆论风波中,两位电影制作者宣布退网并 关闭宣传账号评论区,电影官方账号内容大幅缩减。随后,国内画师在海外发声,指责网络玩梗对独立创作者构成霸凌,引发更广泛讨论,为创作者权益辩护。网友的玩梗行为被比作对创作者的 围剿与审判,而观众对“烂片”的评价也陷入两难,一方面表达观影感受,另一方面却可能被解读为对创作者劳动的不尊重。
图片来自B站博主@茶粒子kokoda
然而,观众的初衷并未偏离,他们通过重构演绎“自己吓自己”等热梗,借用影片元素,融入个人经历,提出对优质国产动画电影的 期待与建议。许多网友在玩梗之余,上手为角色修改比例,更为电影中的场景、台词进行修饰,以描述他们心中优质国漫的模样,“也许这样会更好”。“自己吓自己”的配音被更换成更专业的版本,“似乎也没那么难以忍受”。这种 非量化的评价方式,以玩梗娱乐的方式指出影片瑕疵,相比对流量“烂制作”的冷漠,多了一份耐心与自省空间,传达了观众对精品的渴求与真实诉求。
路在何方:
中国动画电影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随着《大圣归来》标志着国产动画电影崛起的那一刻,观众都对上映院线的国产动画电影 抱有很高的期待。而随后的《新神榜:杨戬》《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而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似乎 陷入沉寂,难有现象级作品出现。那么,在历经起伏后,中国动画电影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1. 技术美学:情景交融式的“粒子水墨”风
传统的水墨动画沿袭了 中国写意风格,淡妆素裹、黑白相融、清新淡意成为其最为鲜明的特征。而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突破了传统动画电影的色彩运用原则,不再局限于传统写意风的黑、白、灰三色视域,画面整体在三维水墨动画技术的加持之下大胆使用了 高饱和度且鲜亮浓艳的色彩风格。以点绘线、以线展面的 “粒子水墨”技术完美地构建了一个交融中西特色的艺术美学世界,突破了以往动画电影二维层面中僵硬式线条的木讷感,通过数亿以计的三维粒子的聚与离展演出一幅柔和灵动、虚实相生的宏大景观。
图片来自微博@电影深海官微
在电影《深海》中,制作者不仅使用万千粒子来表意参宿梦境的意识流震动的雾霭,还运用色彩艳丽的粒子来丰富视觉景观,特别是在寻找“深海之眼”的旅途中,赤红艳橙的霞光映射、红带紫蕴的浅浪凝散、粉金交缀的点星流闪等场景完美展现了饱和色彩丰富的水墨世界。
2. 文化肌理:神话与现实结合的象征隐喻
丰富运用 象征和隐喻是中国神话文化的一大特色,赋予了神话独特的哲学内涵和道德价值。此外,中国神话特别善于将神秘的神话世界与真实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当代,中国动画电影对神话故事的再现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这些作品不仅成功地传承了中国的神话文化,也将其 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赋予了神话故事新的生命力。
图片来自微博@动画电影大鱼海棠
取材于中国神话的《大鱼海棠》,是深度融合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电影。影片中的 角色和故事设计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例如,主角椿的名字取自中国传统的椿树,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坚韧的精神。同时,影片中的故事也融入了诸如大鱼、海棠果、生死轮回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此外,电影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并非简单地复制,而是进行了 创新的解读。其中,影片中的大鱼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鱼,而是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命运的无常。
3. 时代思潮:融汇波普精神的想象性表达
融汇波普思潮的电影美术主动摄取时代的文化特质与虚华意象,它们反对精英主义的高深晦涩,而钟情胆大艳俗的表现形式,在设计风格上呈现出 荒诞性、诙谐性及刺激性等特点。这种造型方式打破了电影主流与非主流、高压与低俗之间的界限,表现出对传统电影美术的 离经叛道的美学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艺术的时代表现力,成为当代中国电影美术创新设计的特殊亮点。与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电影可以超越现实的限制,创造出完全虚构或魔幻的世界,并且通过各种幽默和娱乐元素,从搞笑的角色到滑稽的场景,给观众带来欢笑和轻松的体验。同时,动画作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亚文化,更容易体现出“共时性”和“狂欢化”的审美特征,经常会出现 挑战沉重“正统”的美术形态,诞生出各种放飞自我“荒诞”场面。
图片来自理查德·汉密尔顿的拼贴画
拥有“两人用7年画出一部独立动画”的热血开局,最后,《美人鱼的夏天》却成了2024年的压轴 抽象热梗。在全民玩梗、审“烂”狂欢中,该部电影传达的是 观众本位的真实诉求,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发展的思考。未来,中国动画电影应当致力于技术美学的创新探索,挖掘中国丰富的文化肌理,积极融汇先锋性的时代思潮,推动中国动画电影朝着 精品化、多样化、全民化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cfz4INERpmqEvLcw7rXAmQ
[2]https://mp.weixin.qq.com/s/j2ZeC59Xf6xWr1qCTDQcgg
[3]康征华.(2024).瘀伤隐喻与情意承载:动画电影《深海》幻梦与现实的交叠艺术.声屏世界(09),57-59.
[4]刘庆军& 李亚宾.(2024).探析神话动画电影的视觉影像与文化肌理.电影文学(21),94-97.
李梓瑜|文字
图源自网络,侵删|图片
林雨婷|编辑
相关知识
《美人鱼的夏天》爆梗出圈:争议不断,中国动画电影如何才能走得更远?|案例精选
“打卡热”背后,景区如何走得更远
全网播放量超30亿,“自己吓自己”刷屏,硬控抽象网友
2024爆火营销案例总结+拆解,把握5个营销逻辑,火出圈易如反掌!
老牌国货“团建”爆火出圈背后营销分析
蜂花借势营销:如何通过玩梗出圈提升品牌影响力
【感悟分享】包容与理解的恋爱之道——让爱情走得更远
那些爆火出圈的城市,真靠旅游赚到钱了吗?
《念无双》妆造、原声惹争议,唐嫣重回古偶“来时路”背后的流量困境
孟子义清新写真曝光:从争议到实力派的蜕变之路
网址: 《美人鱼的夏天》爆梗出圈:争议不断,中国动画电影如何才能走得更远?|案例精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86025.html
上一篇: #植物科普#。#植物... |
下一篇: 未成熟的海棠果可以吃... |